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舆情培训心得体会

2020-05-12 来源:步旅网

  9月29日,为做好宣传与应急处置工作,州政法委组织开展了全州政法部门宣传与应急处置工作培训会,本人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下面针对网络舆情方面谈一下培训心得。

  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颠覆了各行各业,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传播器”和“放大器”,网络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传递社情民意的重要通道。正确认识和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已成为当前互联网加快发展背景下摆在各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和挑战。网络舆情是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我们必须重视它,管理它,掌控它,否则就会失去主动权。唯有通过高度关注网络舆情,不断强化网络问政,加快推进主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畅通与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的沟通渠道,建立完善舆情监控机制,及时、认真回应网民关切,才能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为推进政法工作有序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增强工作主动性,适应舆情信息的新特性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了一个“麦克风”,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情的放大器,草根民意的集散地,舆论监督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应对网络舆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旦网络舆情应对不当,就会相关部门的形象。坚持日常舆情监测,将成为关键的墓础工作。当前,社会舆论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只有提高创新意识,才能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准确把握舆论导向,从而掌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主动权,为政法事业各项工作的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努力做到宣传工作着力点与新闻媒体聚焦点相统一,宣传政策主张与通达社情民意相一致,弘扬社会正气与加强舆论监督相结合。围绕涉及广大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主动做好宣传工作,赢得舆论支持。

  二、准确把握重点,提高舆情信息的针对性

  跟踪热点,找准难点,准确把握每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通过舆情信息,展示工作成果;着力挖掘有深度、有分析、有研判的信息,为工作的加强与改进、创新与发展提供服务。突出思想建设,增强应对网络舆情的责任意识。把应对网络舆情工作摆到与党风廉政建设、信访维稳工作、机关效能和干部作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网络舆情工作同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实。通过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促进阳光建设,和谐建设,提高群众对政法工作的认可度。

  三、创新分析研判,掌握舆情信息的的主导性

  应对网络舆情,重在加强舆情引导。很多网络舆情,只要正确引导,就会得到多数网民的认同。积极把网上舆情引

  导到网下处理,多渠道引导舆情,针对网民的意见,向社会和群众广泛进行宣传工作。做到“围绕大局、把握大势、关注大事”,为科学决策和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提供依据,开展有针对性的舆情分析研判。运用辩证、逻辑、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从群体性、阶段性、思想性的角度,深入分析其特点和规律,增强“转方式”舆论引导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互联网重要舆情信息预警联动机制和重点舆情地区、重点部门的网络舆情直报机制,协调应对、妥善处置网上和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占领舆论高地,成为“意见领袖”。

  我国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对舆情甄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天灾人祸、社会矛盾、社会问题集中爆发,诸多突发事件和社会现象使得网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关怀,对各类社会问题和现象频频发声。新媒体时代,网络民意的力量在很多事件发展过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网络监督、网络维权得以深化,无疑是社会民主进步的佐证。但是,在很多时候,网络不仅仅监督了事件过程,推动事件发展,还会过度发展成“绑架”媒体、煽动民愤,甚至直接左右事件结果的“网络审判”,更可能成为给当事人正常生活造成过度影响的“网络暴力”。比如,网络曝光既使很多无良官员被曝光丢官,也让很多言论被过分放大,遭遇舆论压力。

  总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交流搭建起一座沟通桥梁,可以更好地宣传政策法规,交流思想,也能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评论自由,容易导致负面舆情信息的产生,负面舆情容易被大群人转发,就面临着巨大的舆情危机。

  各部门在处理负面报道的舆情信息时,要警惕敷衍了事,及时并且真诚的应对,了解公众心理的不满,赢得他们的信任,这样才可能建立一个和谐的舆情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