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人事司和州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和精心组织下,我于XX年2月底到县开展扶贫工作。根据部里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县委、县政府领导和部扶贫联络组胡司长的关心、支持、领导下,以及部内有关司局帮助和指导下。我积极投身到的扶贫工作中,与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动真情,扶真贫,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和锻炼。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习理论,为搞好扶贫工作打好基础
一是认真学习中央领导在新世纪中央扶贫工作会上的讲话,深刻领会中央关于作好新世纪、新阶段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了搞好扶贫工作的信心和使命感。
二是尽快掌握和熟悉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和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等方面的方针、政策。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到扶贫以前,对上述方面的政策了解不透彻,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在参加部里统一组织学习的基础上,我仔细阅读有关文件,将重要的内容抄录在记事本上,以备工作所需。
三是积极用党的廉正纪律要求和约束自己。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改进作风、拒腐防变”主题思想教育活动,认真学习省里统一编印必读教材,并做好学习笔记;积极收看汪洋湖、龙清秀等优秀干部的专题教育片和《厦门走私案》、《“赌”向深渊》、《责任的呼唤》等典型案例教育片。进一步端正了自己的思想,时刻牢记自己所担负的扶贫职责,在的工作、生活中注意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提高拒腐防变的警惕性。
(二)深入调查研究,为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言献策
到伊始,在县委和县政府领导的分别陪同下,我利用了2周多时间对全县的25个乡镇进行了走访,全面听取了各乡镇的工作汇报,对县农业和农村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据我在调研中了解的情况,向县委、县政府提交了书面的汇报材料,提出了“打绿色牌、念山水经、唱特色戏、走产业路”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围绕这个思路要“走出去,上台阶,抓质量,增效益”,实施四大战略,即:外向型发展战略、区域化发展战略、绿色食品发展战略、品牌和龙头带动战略。这些意见得到了县里主要领导同志的肯定。
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一年来,我又有选择性地到38个村252户农民家中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分别撰写了《充分利用山地草场资源发展我县草食畜牧业生产的探索与实践》、《对当前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发展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的思考》、《对打工经济的调研与思考》《调优农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五篇调研报告。此外我撰写的《努力实现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化》的文章,分别被《老区建设》、《农业论坛》等杂志刊登,并被人民日报新闻信息中心收录到《学习贯彻xx大精神〈学习与实践〉》一书中。
(三)积极争取项目,为农业和农村设施添砖加瓦
一是带领县领导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隶属财政部)汇报,积极争取把我县列为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二是通过多方努力,农业部等九部委将我县的喜阳食品工业集团列为了产业化示范龙头企业;三是千方百计争取我部和省农业厅在XX年项目的安排中,对我县给予适当倾斜。XX年农业部对支持的项目有:天然草原恢复和建设项目500万元、生态家园富民项目188万元、白云山农场公路项目180万元、反季节蔬菜基地90万元、优良牧草草种扩繁基地64万元、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60万元、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项目40万元、植物病虫害测报站30万元(以上是中央财政资金,不包括省州财政配套资金),省农业厅的柑橘品改项目7万元,累计投入的中央无偿资金达到1200万元。另外,还争取部里和农业厅各方面的专项事业经费60多万元,以及价值20多万元的书籍和音像资料。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我部的节水旱作、德国的外援项目、乡镇农业综合示范场等项目。
(四)引进技术人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动力
一是搞好科技扶贫。针对我县已确立的蔬菜、柑橘、种草养畜等三个方面优势产业,我分别邀请中国农科院柑橘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省农业厅经作局、湖南省园艺示范场等单位的柑橘、蔬菜专家到县里传授技术,帮助引进品种,分析产品销售的国内外市场。带领农口有关部门到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省果茶良种场参观考察,并引进适合气候条件的柑橘、桃、梨等水果的优良品种。还带领县畜牧局到内蒙古考察畜牧业生产;带领县农业局、喜阳集团到包头的华资股份实业公司考察其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学习和借鉴该企业在调动各级农业部门的支持、发展定单农业具体做法;还带领县农业局到黑龙江考察蔬菜的出口市场。
二是抓好培训工作。抓住我县被农业部等三部委列为“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示范县”的契机,及时向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与分管农业的县领导一道在较短的时间里就成立了领导小组,组织农业局、财政局、团县委等单位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培训场所、聘请培训师资、确定培训内容。在县中心班的开班仪式上讲了第一课。
三是创办示范基地。根据新世纪农业发展的需要,各级农业部门主要是通过创办样榜引导农民搞好结构调整的思路,组织县农业局、蔬菜办、扶贫开发办创办了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蔬菜设施栽培示范村、旱作节水农业示范村。目前示范园按照部里“三圃一园”的思路,建有收集50多份柑橘品种资源的资源保存圃、提供优质苗木的采穗圃和苗圃,占地20亩的新品种引进示范园,引进了25个水果新品种,其中柑橘类8个、油桃5个、梨4个、其他小水果9个;新建占地平米现代化连栋温室一座,主要用于展示蔬菜、花卉的新品种。蔬菜设施栽培示范村分别在大妥乡的踏梯村建成了50多亩大棚,昂洞乡的押马村建成了150亩的大棚。旱作节水农业示范村建在复兴镇的茶甫村,投资30万元,建成集雨节水窖180口,可供300多亩经济作物生产的发展,促进了该村的种植业结构调整。
(四)加强指导管理,为部援项目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是作好项目规划。根据部里在扶贫会上确立的我县优先发展的几个支柱产业,在资源状况与开发潜力、产品市场需求及定位、产业技术基础、环境容量等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制订出了柑橘、蔬菜、种草养畜等三个专题发展规划,并拿出了三个专题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
目前,这三个专题发展规划已上报给我县扶贫联系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请他们把关。
二是加强项目管理。为了使部里有限的扶贫资金能够真正在当地的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确保资金不被挪作他用,经与州农业局商定,部里扶贫项目资金由州里代管,项目的资金管理上采取报帐制,州农业局根据项目进度分阶段拨付资金,县里报帐时必须有我的签字。为了保证项目实施的工程质量,我尽可能的抽出时间,到项目实施现场进行实地检查,及时与农业局和施工方交换意见。
二、收获和体会
(一)增强了党性,净化了心灵
是一个山区小县,全县28万多人中土家族和苗族的人口比例达到81%以上,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的素质不高,思想意识封闭。经过改革开发十多年的发展和国家对县经济长期的扶持,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和兄弟地市的对口扶贫,县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到XX年底,全县除625元以下的1.82万原生贫困人口外,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全县100%行政村实现了通电、87.7%的村通了路、61%的村用上了自来水、有线电视覆盖率达50%、通电话的村达到64.5%;每年国家和省对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以及其他扶贫累计达到7000多万元。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只有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才可能解决广大农民温饱问题,也惟有中国*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利益。这些事实充分证明我们党的光荣与伟大,更坚定我的理想和信念,感到自己肩上担子更重了。
在下乡中,看到的乡镇干部无论是工作条件还是生活条件实在是太差了,乡政府基本没有一座象样的办公楼,许多乡镇的各站所没有独立办公场所,都挤在政府的院子办公。从县城到各乡镇基本是砂石路,干部进城开会、办事全部是坐班车,而到村里工作则更难,有的边远村光来回要走上一天。大部分乡镇没有可以自主支配的财力,干部只能拿到“光身”工资(工龄、基本、职务、级别)。而其从事工作压力又非常大,许多矛盾都交织到乡镇。通过亲眼所见,真实地体验到基层干部的艰辛,我们党的事业的发展得益于这样一大批默默无闻的基层干部。和他们相比,我们在北京工作的环境、条件和待遇实在太好了,没有理由不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
在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无论是饮食习惯、气候条件、工作条件都对我是个考验,进一步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意志和甘于寂寞、自觉学习的毅力,下乡调研中能做到沉得下、蹲得住。在决策能力、综合协调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交际能力等多方面均得到锻炼。
(三)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
根据县委的决定,我的工作职责是:分管农业工作,主抓农业产业化建设、扶贫、绿色农产品开发,联系喜阳食品工业集团、水银乡。一年中,通过参加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和书记会,我不仅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而且对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政府其他部门的工作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开阔了视野,在考虑和处理问题的宽度上、深度上有所增强,积累了一些经验。一是,真诚和真情是搞好扶贫工作的关键。我深知我扶贫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锻炼,到怡始,我就把当地的各级领导和农口各部门的同志当作老师,与他们真心交朋友,不摆架子、不打官腔,对事、对人始终保持谦虚、随和的态度。不到一个月我就基本融入当地干部和群众中,既解决了刚到时的寂寞和孤独,又能从多个层面了解当地农业和农村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农口各部门情况。工作上不论我到哪个部门交代什么事,都能有一个圆满的结果。一年来,我个人出钱资助当地的扶贫事业的经费达到4000多元。
二是,摆正位置是搞好挂职锻炼的前提。本着“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指导不领导”的原则,主要是当好四个员:党的方针政策和农村实际情况的调研员、扶贫工作的联络员、农业生产的指导员、部援项目的督查员。在涉及县委、县政府日常工作中,多听、多看,多了解决策程序,尤其是学习“一把手”在驾驭全局、发扬民主集中制方面的具体做法。注重提建议,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在讨论重大事项,作出重大决策,决定人事任免时不轻率发表意见。
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各部门的支持是完成扶贫任务的保障。是一个的贫困县,农口各部门基本没有运转经费,如果不千方百计替他们从上级部门申报一些专项经费,不仅不能完成一些必要的下乡调研和外出考察任务,而且还会大幅度地增加他们的接待费用,增加他们的负担。一年来,我从各个渠道争取了60多万元的专项事业经费,保障了我扶贫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一点建议
(一)加强对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不同地区(沿海、中西部)、不同区域(平原、山区)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的差异,决定着不能用一个尺度、一种模式去衡量他们的小康标准。建议部里加强这方面的调研工作,争取出台一些政策建议,既可以探索一些不同类型的小康模式,又可以调动或规范其他方面的资金投向小康村的建设(修路、通电、通电视和电话、改自来水、合作医疗)。
(二)加快部援立项、批复和资金到位进度。一是争取将扶贫项目在每年的6月份以前基本确定,10月份资金能够到位(去年的扶贫资金到我县的时间已经是今年的3月中旬),有利于扶贫挂职干部的工作安排。二是项目安排上,在大力扶持县域内农业的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适当向农口各部门的基础设施倾斜。就而言,农口各部门办公和服务的基础设施大多是80年代修建的,县经管局至今还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借用一处私人的房屋办公。我认为农业部对口支援县,首先要把农口各部门扶持起来,使农口各部门在县直部门有一个比较好的形象。
(三)加大对科技扶贫和智力扶贫支持力度。一是建立农业部扶贫专家咨询的平台,提供专家名单和联系渠道,由各县根据不同产业聘请各自需要的专家,并自主确定合作的形式。二是继续加大“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扶持力度,由短期的、非证书的培训,转向长期、发证书的培训,与其他部门合作由农业领域拓展到其他行业,农业部门负责搞好组织工作、提供场所、聘请师资,由无偿转为有偿,国家下拨的经费仅用于开展这项工作的公益事业部分(租赁场地、办公经费、聘请老师),学员只需交纳教材费用、必须的生活费用。三是对现有农业技术干部技能的培训,部里统一组织在有关科研院所,开办若干专业培训班,时间三个月到半年,培训经费由部里解决,派人单位负责学员差旅费和生活补助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