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研修心得体会范文

2024-02-05 来源:步旅网

  《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们是人们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和图形与位置等。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推理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其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图形我们往往先要掌握的是学生怎样把握图形的本质特征,思考在认知图形的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知图形的特征。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几何图形,这是学生学习理解空间与图形的重要资源。“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感性材料以后,应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去品悟。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众多的感性材料中归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结论,才能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位学生真正达到数学“三维目标”的要求。当然,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审美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学生“品”到的意味也不尽相同。

  2、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对图形的认识。小学生思维水平较低,“动手操作”策略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借助操作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从而抽象出事物本质,获得对概念、法则及关系的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有许多规定性的知识,在部分教学上老师往往都比较传统,一般都是采用老师告之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

  3、让学生在自主建构中提升空间观念。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拓展和运用新知。让学生围绕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想一想、比一比把握其大小,应该说学生的活动和体验也较丰富。这样既有丰富的过程,又有基本的抽象,过程与结果之间相互作用,使学生的理解既稳定又开放,既抽象又具象。

  5、让学生在观察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对几何形体的掌握,总是先从它的感性直观开始的,他们首先被具体的几何形体的外部形式所吸引,随即唤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倾注在几何形体的感性形式的特征上时,几何形体的结构及运动规律便在他们的知觉中完形,以形成表象。

  6、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练习过程中,抽象图形的本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对一般基本图形面积计算的通则,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并不是十分容易的。因此,教材在三个探索活动中,均安排了一定量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逐步体会到面积计算公式运用的广泛性。当然,通过这些图形的计算,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决定图形面积大小的,不是图形的形状,而是图形的底与高的长度,从而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本质特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