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范文

2021-09-08 来源:步旅网

  这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介绍了“大熊猫、银杏树、中华鲟”三种活化石。内容浅显易懂,但是相对来说也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是林老师的这堂课却摆脱了这类文章讲解的枯燥,显得生动、有趣。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识字与阅读的完美结合

  识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而低年级的阅读,还在于更好地巩固识字效果。“低年级的课文就是为了学生识字创造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低年级识字教学要以文本为依托展开,学文与识字紧密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把识字融入语文学习的整体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提升识字质量,增进学生对汉字的认识,更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要在语言的实践交流中延伸发展,在具体语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而林老师本课的教学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将识字和阅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1、在导入新课时识字

  导入的环节,老师们一般都会将心思花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上,而林老师的导入环节设计非常巧妙。利用学生熟悉的温州博物馆引入,学习“博”字,博的左边是一个“十”字,在古代“十”往往表示很多的意思,所以,博往往和大在一起,“博大”。然后给“博”扩词,“博学、博士、广博、地大物博”在词语中再次强化“博”的认识和巩固。再出示化石图片的呈现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但这个环节的作用远不止此,教师马上加入了识字写字的环节,书写“化”字。把写字的环节提到导入时做,非常自然而效果又很好。

  2、在初读课文时识字

  课堂是学生识字实践的主场地,让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随文识字,是每一个教师需用心花上心思的。林老师要求学生划出“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因。在指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时,随机学习生字“珍”、“绝”、“史”。她的课堂将识字与文本创设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把识字融入语文学习的整体之中,立足帮助学生跳出单纯识字的局限,便于学生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

  认识“一片片”、“一把把”时,教师同样是将口语交际与识字相结合,首先是反复地读词语所在的句子,理解了比喻句,然后又用“一把把”来说一句比喻句,在口语训练中很自然地理解了词义,认识了词语,做到了音、形、义的三结合。

  3、在朗读感悟中识字

  在朗读感悟中结合识字的环节就更多了。教师非常善于运用多媒体、游戏等手段,创设趣味、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在学生心态良好、兴趣高涨的情况下,运用各种方法出示与本课相关的要认的字,使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力,识字的效果就更好了。如在学习银杏树这一段时,出示几张叶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银杏叶。学生兴味盎然地找出很多片,老师告诉学生,像这样找出一片,一片,又一片,就叫一片片。你们找叶子的过程就叫“辨认”。 这样一个环节集阅读叶子形状的句子,感知叶子的形状,同时又非常深刻地理解了辨认这个难点词语的意思,这样的多重功效为一身,真可谓是匠心独具呀。

  二、兴趣与能力的充分调动

  整堂课林老师花费了很大的心力准备,图片,补充资料,树叶、白果,游戏等等。这些元素在课堂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于二年级学生老说,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很短,但整堂课教师却是紧林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一次次掀起了学生的兴趣高潮。而这些兴奋点又都和能力培养点相结合。

  兴趣点一:化石呈现导入,孩子们对化石是很陌生的,对于新鲜事物,他们充满了好奇,兴趣高涨,在此时教师就适时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针对活化石提出问题。

  兴趣点二:认识白果,出示白果食物,对学生说“如果我说这是我从街心公园那长了20年的银杏树上摘的,你信吗?在文中找到证据。学生猛然间看到书中提到的东西跑到了眼前,一个个神情激动,兴趣高涨,纷纷到文中找证据,眼睛紧紧盯着老师手中的白果。

  兴趣点三:辨认树叶。由于前面教学的铺垫学生知道了银杏树的珍贵,这时教师出示银杏树的叶子让学生辨认并送给他们,这对于孩子是多大的诱惑呀,他们争先恐后想获得回答的机会。同时教师又培养了阅读理解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的能力。

  兴趣点四:欣赏了银杏树四季的图片,老师示范说春天和夏天,学生说秋天和冬天,秋天,一阵阵秋风吹过,叶子像( )。冬天,一棵棵银杏树像( )。不仅进行量词运用的语言实践,还跟把打比方的句子训练有机结合。

  兴趣点五:善用表演的形式融合课内外的知识。学生十分喜欢表演,在学习了银杏树的段落后,沈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银杏树,你怎么向大家介绍你自己呢?同时要求学生可以用课文中知识也可以是自己收集到的知识来介绍自己,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边说边表演,把其他的同学也带入了一种情景,自然而然对古生物有了亲切感。这样,对古生物认识就更容易一些,更具体一些。而老师入情入境地启发,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

  瞧,林老师就是这样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一次次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潮,这样兴趣点和能力点的有机结合,真正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三、通过朗读升华感情

  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深刻体会文章的情感,最正确或者说最实用的的渠道就是朗读。在林老师的课堂上,她的朗读训练点分两个层次来呈现。首先是关注重点词语:“几亿年前”、“同一时期,早就灭绝”、 “一代一代”“一亿多年”指导学生读好有关句子,林老师说“关注重点词语读书,会让我们读的特别有意思。”确实如此,学生在朗读中习得方法的同时也越加体会这些化石的年代久远,激发学生对化石的珍惜。

  还有林老师抓住描写银杏树特征的句子(长得慢)进行朗读教学,“银杏树长得慢极了,谁能读出来?”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探究了语言文字,既了解了银杏树的特征,又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对它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乡而存在的。”林老师这堂生动的语文课,让我感触良多,作为语文教师要能“以学为中心”,给我们的孩子提供一片放飞梦乡的天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