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A4打印版)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B.甲、乙都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 乙车速度不变
3、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左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由铁制成的实心物体,其高度从左到右逐步增大,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1、P2和 P3,则下列
1 / 9
关系正确的是( )
A.P1 = P2 = P3 B.P1<P2<P3
C.P1>P2>P3 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5、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的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6、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满了两种不同的液体,把甲乙两球分别轻轻放入两杯液体,最后处于图所示状态.甲、乙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甲、乙所受浮力相比( )
A.甲所受浮力更大 B.乙所受浮力更大
C.甲、乙所受浮力一样大 D.不知道液体密度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7、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物体A均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物体B所受摩擦力大小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0 8、下列几种情况中能使受到浮力变大的是( )
2 / 9
A.潜水浸没在水中后继续下潜 C.从水银中取出铁球放入水中
B.轮船由长江驶入大海 D.人由浅水区走向深水区
9、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 ) 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
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 D.无法确定
10、如图所示,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玻璃瓶,水中有个气泡和金属球。突然向右水平抽动瓶子时,相对瓶子而言,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泡向左运动,金属球向左运动 B.气泡向右运动,金属球向左运动 C.气泡向左运动,金属球向右运动 D.气泡向右运动,金属球向右运动 11、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12、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0~2秒,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2~4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D.4~6秒,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13、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3 / 9
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14、右图是电阻甲和乙的图像,小明对图像信息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当甲两端电压为0.5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A B.当乙两端电压为2.5V时,其电阻值为10Ω
C.将甲和乙串联,若电流为0.3A,则它们两端的电压为2V D.将甲和乙并联,若电压为1V,则它们的干路电流为0.4A
15、甲、乙、丙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已知丙球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球均带正电 C.甲球带正电、乙球一定带负电
B.甲、乙两球均带负电
D.甲球带负电、乙球可能不带电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将一盛满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缓慢放入一质量为200g的木块,木块最终在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木块所受浮力大小是________N,从杯中排出水
4 / 9
的体积是________cm3,上述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密度ρ=1.0×103kg/m3,g取10N/kg) 2、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________ (选填“室内”或“室外”)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此过程中要________ (选填“吸”或“放”)热.
3、“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
4、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钟________产生的,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中的.
5、用质量相等的0℃的水和0℃的冰来冷却物体,__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________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图中的小球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5 / 9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放置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
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____________.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 2、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
(4)小红同学也对同一问题进行了探究,但他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安装成相同高度(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能否用小红的装置进行实验_____(选填“能”或“不能”)。
(5)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6 / 9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000 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7︰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800 m的桥梁,火车长600 m。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全部车身在桥梁上行驶的时间。
2、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的路程(用s1代替);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汽车的速度v。
7 / 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B 2、B 3、C 4、B 5、D 6、C 7、A 8、D 9、B 10、B 11、C 12、D 13、C 14、C 15、D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2 200 不变 2、室内 凝华 放 3、产生 传播 4、振动 空气
5、0℃的冰 熔化 吸收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
8 / 9
2、
四、实验探究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竖直(垂直) 顺 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C
2、相反 钩码的数量 不能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卡片从中间剪开 能 A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 100 km/h;(2) 30 s
2、(1) 680m; (2) 325m; (3) 15m/s
9 / 9
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