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时期我国三农制度创新概述

2021-01-26 来源:步旅网
l 政策解读 NO.1 2014总87期 新时期我国三农制度创新概述 王夫玉 摘要:依据相关文献资料,分确立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长期坚持农村联产承包经营体制、全面取 消农业税并实行农业财政补贴、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实践和部署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等5个方面,对 新时期我国涉农重大理论、体制、机制、政策之创新与科学实践进行了归纳概述,清晰地展现出新时期我国逐步建立 起来的一条顺应历史潮流、趋同国际大势、促进涉农事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农制度之鲜明主线。 关键词: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制度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63(2014)01—0066—08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一届中央 农问题就成为我国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改革之 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开启了我国以改革开放为 突破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发展时期。经过 35年来的实践,已逐步建立、充实、完善和丰富了中 初,中共中央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列入 亟待解决的问题,在1982年至1986年间,连续5年 发布了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一号文件”,首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理论体系的引领 下,我国新时期农业、农村、农民之三农理论与实践 也得到了不断创新与发展。为系统把握35年来这 方面的发展脉络,现简要概述新时期我国涉农重大 理论、体制、机制、政策的创新与科学实践成果,试图 归纳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农制度体系。 一轮对三农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 (一)1982年“一号文件”——肯定了多形式 “农业生产责任制” 1982年1月1日,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 题的“一号文件”,即《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纪要》充分肯 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农村政策是 正确的,明确包工、包产、包干,主要是体现劳动成果 、首轮中央“一号文件”——确立农业“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 我国是个大而弱的农业国,农民在全国人口总 数中占有绝大多数,农民平均生活水平在处于最低 阶层,且农村的发展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故三 分配的不同方法。《纪要》认为联产就需要承包,联 产承包制的运用,可以恰当地协调集体利益与个人 利益,并使集体统一经营和劳动者自主经营两个积 收稿日期:2013—12—4 作者简介:王夫玉,男,农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联络处处长,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多党合作理论研究中心 特约研究员。曾于2002--2010年间,任东海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主抓全县三农、民政等工作,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 产十强标兵县、先进县表彰。 66.- I 政策解读 极性同时得到发挥,所以能普遍应用并受到群众的 热烈欢迎。《纪要》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 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 经济的组成部分。 (二)1983年“一号文件”——确立了“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 1983年1月2日,中央下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 的若干问题》 J。文件明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 最深远的是,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 制,而联产承包制又越来越成为主要形式。联产承 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 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文件要求 思想更解放一点,改革更大胆一点,工作更扎实一 点,满腔热情地、积极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基层服 务,为生产服务。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 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 发展。 (三)1984年“一号文件”——健全了“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 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文件指出,《当前农村经济 政策的若干问题》,经过一年的试行,取得了明显的 成效,证明所提出的基本目标、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中央决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指导农村工作的正式 文件,继续贯彻执行。《通知》要求在稳定和完善生 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高生产力水平,疏理流通渠 道,发展商品生产。《通知》要求继续稳定和完善联 产承包责任制,帮助农民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扩大 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并制定了“土地承包期一 般应在15年以上”等土地、金融、农村商品流通方面 的规定,健全了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体制。 (四)1985年“一号文件”——充实了“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 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 NO.1 2014总87期 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J。文件指出,我 国农村经过五年多成功的经济改革,迎来了新的形 势。生产全面增长,主要农产品供应紧缺的状况有 了很大改善,为农村产业结构的改革提供了物质基 础。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合作制度,推动了 农村劳力、资金、技术的流动和合理结合。文件出台 了“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改农产品统购派购为合 同定购和市场收购”等十项经济政策,取消了30年 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 (五)1986年“一号文件”——完善了“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 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J。文件认为我国 农村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去年又在改革 农产品统派购制度、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迈出了重大 的一步,成效十分显著,最主要的标志是农村经济搞 活了。文件指出要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完善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建立起来的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即:进一步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 地位;依靠科学,增加投入,保持农业稳定增长;深化 农村经济包括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农村用工制度等 在内的改革;切实帮助贫困地区逐步改变面貌,建立 扶贫帮困体系,开展扶贫工作。 1982--1986年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颁发了 5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农村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工作是正确的,逐 步确立、健全、充实、完善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建立了符合我国农村现实生产力需求的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丰富了我国农村集体经 济经营体制,这是一项伟大创举。我国农村集体经 济经营体制是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 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 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 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 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 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 67 I 政策解读 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也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 产物。 二、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长期坚 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 我国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在改革开放二十周 年之际,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面对 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三农的 重要性方面日益突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日 益艰巨。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中共十五届三 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主 题。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 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J。《决定》高度评价农村 改革二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丰富经验, 指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 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 《决定》提出了从二十世纪末起到2010年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制定实现 目标的十条方针: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 首位,长期稳定农村基本政策,不放松粮食生产且积 极发展多种经营,实施科教兴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 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及多渠道转移农业富余劳动 力,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 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 明建设两手抓。《决定》强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 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 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必须长期 坚持。 十五届三中全会的一个亮点,就是提出长期稳 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 制。此外,《决定》还具体阐述了“深化农产品流通体 制改革,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以水利为重点 的农业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 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村小康建 设,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 68.I NO.1 2014总87期 设”、“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 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问题。《决 定》确定实行村民自治,指出这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这项 工作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建 立健全各项制度,并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 三、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农业财政补贴 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来,一方面,我国经济实力显 著提升,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另一方面, 随着我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农业 又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在这种形势下,中央果 敢实施了涉农税制的重大改革,取消了农业税,并对 农业实施多项财政补贴,力争尽快和国际接轨。 (一)实现涉农税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2004年7月,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 提出,取消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费。2005年 l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第九十六次会议于1958年6月3日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 起废止,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成为 历史。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 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 革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 J。 全面取消农业税,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极大提高 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006年取消农业税后,与这项 改革开始前的1999年相比,全国农民减负1045亿 元,人均减负120元左右。全面取消农业税,对于减 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作 用。农业税的取消,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 质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又一次解放了农 村生产力,直接带动了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某 些环节的调整,并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 社会的和谐进步。 全面取消农业税,解放了农民受土地的束缚,促 进了农村劳动力迅速转移。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或 l 政策解读 统计资料,2004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了1.2亿人,到 2012年已达2.63亿多人,8年间,农村劳动力输出 增长了1倍多。据统计,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民工主 要来自安徽、江西、四川等中西部省份。农民工跨省 流动就业的主要去向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 市,跨省流动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去向省份为广东、江 苏、浙江等省市。目前,东部地区仍然是农民工流向 的主要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吸纳能力在逐步增强。 (二)实施农业补贴政策 在取消农业税的同时,国家对农业实行了大范 围多领域的财政补贴。农业补贴政策经历了资金增 加、内容丰富、范围扩大、领域拓展、管理创新的快速 增长与巩固完善过程,初步构建起符合中国特色的 农业补贴政策基本框架 J。 1.以农业“四补贴”为内容的财政补贴政策 这是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主要内容,资金规模 从2002年的1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653亿元,10 年累计安排补贴7631亿元。具体包括:一是良种补 贴。10年累计安排补贴1149.3亿元,补贴品种涵盖 了10个主要农作物品种,2006年中央财政启动了奶 牛、生猪、肉牛和肉羊等畜禽良种补贴,累计安排补 贴52亿元。二是农机购置补贴。9年中央财政累计 投入补贴资金729.7亿元。三是种粮直补。9年累 计安排补贴1 144亿元。四是农资综合补贴。2006 年中央财政又出台了农资综合补贴政策,7年累计安 {jF=i;}、贴4457亿元。 2.以大县奖励为重点的地方政府财政奖补政策 为有效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调动地方政府重农 抓粮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稳产增产,2005年国家出台 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油料 生产的有关意见精神,2008年国家又出台了产油大 县奖励政策。8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产粮(油)大 县奖励资金133 1亿元,政策惠及1000多个产粮大县 和900多个产油大县。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始于 2007年,6年共安排奖励资金155.2亿元,支持地方 政府发展生猪生产。 3.以技术服务补助为内容的技术服务补贴政策 NO.1 2014总87期 主要包括:一是农民培训补助。即“阳光工程”, 始于2004年,年度资金规模从设立之初的2.4亿元 增加到2012年的11亿元,每年培训农民350万人左 右。二是动物防疫补助。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 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补助和强制扑杀补贴,对村 级防疫员实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予 以补助,等等。三是农业生产关键技术补助。主要 是对农民采用地膜覆盖种植、小麦“一喷三防”、水稻 大棚育秧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效果显著的关键技 术进行补助,鼓励农民大面积采用新技术。 4.以农业保险补贴为内容的灾害损失补助政策 2007年,中央财政启动了种植业、养殖业保险试 点,2012年农业保险已经覆盖了9个种植业品种和 5个养殖业品种,补贴扩大到全国范围。对种植业保 险补贴品种,在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基础上,中 央财政东部地区补贴35%,中西部地区补贴40%; 养殖业方面,东部地区的能繁母猪和奶牛保险在地 方财政至少补贴30%的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 40%,育肥猪保险在地方财政至少补贴10%的基础 上,中央财政补贴10%,藏系羊和牦牛补贴65%,其 中中央财政补贴40%。 5.以草地保护为内容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奖补 政策 包括退牧还草补贴政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 励政策等。退牧还草工程于2003年全面启动,国家 对退牧还草给予必要的草原围栏建设资金补助和饲 料粮补助。从2011年起,国务院决定在内蒙古、新 疆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 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民实施禁牧给予补助,实施 草畜平衡给予奖励等政策,实现了国家支持草原和 牧民补贴政策的历史性重大突破;2012年奖补政策 覆盖了全部牧业、半牧业县。 四、新一轮中央“一号文件”——用科学发展观 指导三农实践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三农问题再次面临一个 新的关口,特别是农业税取消以后,农村劳动力大量 转移到非农产业,城乡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越来越 69 I 政策解读 强,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日益明显,农业和农村发 展的内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形势下,自2004 年起,到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连续颁发了10 个“一号文件”,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三农实践,促 进了新世纪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诸如 粮食生产“十连增”等一系列重大成果。 (一)20o4年“一号文件”——聚焦农民增收 2003年12月31日,针对农民收入连年放缓的 实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 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成为新世纪以来中央的第 一个“一号文件”,开启了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三农 实践的新征程。《意见》认为现阶段农民增收困难, 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 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 的集中反映。在农产品市场约束日益增强、农民收 入来源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在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的前提下,通过集中力 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 整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村二三产、改善农 民进城就业环境、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农产品流 通等措施,促进农民增收。 (二)2005年“一号文件”——重申坚持“多予 少取放活”方针 2004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 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 政策的意见》 。《意见》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 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 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 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 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意见》提出了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发展的政 策、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田水利 和生态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等需要重点加强 推进的工作。 (三)2006年“一号文件”——推进建设社会主 70.. N0.1 2014总87期 义新农村 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 意见》¨¨。《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 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 在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 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提出了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 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 村民主政治建设等措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意见》将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向前迈出了有力的 一步。 (四)2007年“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 业是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 2006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 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的若干意见》¨引。《意见》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意见》要求用现代物质条件 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 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 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 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 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 竞争力。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 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 抓好。 (五)2008年“一号文件”——加强农业基础 建设 2007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 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 增收的若干意见》 。《意见》认为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 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 I 政策解读 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意见》要求:加快构建强化农 业基础的长效机制;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 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 服务体系基本支撑;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 平;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扎 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 作的领导。 (六)2009年“一号文件”——力促继续增加农 民收入 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 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 意见》¨ 。《意见》认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 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 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提出了通过加大 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强化现 代农业物质支撑和服务体系、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 营制度、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等措施,促 进农民持续增收。 (七)2010年“一号文件”——聚焦统筹城乡 发展 2009年l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 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 基础的若干意见》 。《意见》认为必须不断深化把 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基本认 识,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突出强化农业 农村的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 体系,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夯 实打牢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 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新格局。提出了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 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 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的措施。 (八)2011年“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 发展 2010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 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决定》认为水是 N0. 2014总87期 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 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 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 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 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部署了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 建设、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 定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创 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等水利改革发展任务。 (九)2012年“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 创新 2011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 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 能力的若干意见》I17;,《意见》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 技创新。认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 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意见》提出6项 措施:加大投人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 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 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 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 供给。 (十)2013年“一号文件”——聚焦加快发展现 代农业 2012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 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 若干意见》 。《意见》认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 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 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部署6项工作:建 立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努力夯实现代农业物 质基础;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 71 I 政策解读 富农政策力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大力培 育发展多元服务主体;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有效 保障农民财产权利;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积极推 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切实 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五、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部署统筹城 乡发展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 议,于2008年10月9 El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 中心议题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 。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农 村全面小康建设的宏伟蓝图,制定了新形势下推进 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决定》强调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农业是安天 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 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 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决定》 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 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 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 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要 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 局面。 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奋斗目标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决定》特 别强调: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 好十几亿人13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 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 72.. N0.1 2014总87期 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 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 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在农村制度建设方面,《决定》要求加强稳定和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 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 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 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等建设。在现代农业发展方 面,《决定》要求做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 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 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工作。《决 定》还要求注重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 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 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 扶贫开发等农村公共事业发展。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制度 纵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涉农重大理论、 体制、机制、政策的创新与科学实践,从宏观战略层 面上讲,已清晰地展现出新时期我国逐步建立起来 的一条顺应历史潮流、趋同国际大势、促进涉农事业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农制度之鲜明主 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统领,以普适的经济 规律为纲目,在农业问题上,确立、完善、充实、健全 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在农村问 题上,描绘、规划、实施、推进城乡统筹的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在农民问题上,建立、 改革、创新、拓宽对农民的包括增收、补贴、扶贫、医 疗、养老等在内的一揽子保障机制;最终实现全国城 乡一体化发展与进步。 三农问题实属宏观经济范畴,涉及到正确处理 生产、积累、消费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从微观技术层 面上讲,解决三农问题,实质就是解决农民的生产、 积累和消费问题 J。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生 产问题,特别是粮食生产问题。农业是农民赖以生 产、生活、生存的根本,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中国 农业问题特别是粮食问题的解决,要兼顾国家粮食 安全和农民增收 。解决农业问题的关键在于科 I 政策解读 技,就是要综合运用资金、品种、技术、人才、装备等 生产要素,增加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以粮为纲,全面 发展,最终实现高度发达的农业现代化。农村问题 的核心是农民的积累问题,特别是农村公共积累问 题,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在于投人,就是要通过加快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扩大积累,改善农民 的生存环境,缩小城乡差别,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消费问题,特别是农民的 发展消费问题,要逐步实现农民的衣食无忧、劳作轻 便、教育优先、医卫健全和文化先进。 2013年l1月9日至12 Et,中国共产党第十八 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 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 体制机制。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 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 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 化成果。《决定》部署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 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 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 制和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等方面的若干涉农重大改革 发展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更进一步地创 新、丰富、延伸和保障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制度 体系,必将大力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制度 的完善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R].1982年1月 1日. [2] 中共中央.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R].1983年 1月2日. [3] 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R].1984 年1月1 Et. [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R]. 1985年1月1日.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 [R].1986年1月1日. NO.1 2014总87期 [6]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R].1998年1O月14 Et. [7]新华网.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改革新壮举[EB/OL]. 2012年8月8日. [8]农业部新闻办公室.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实现了历史性 跨越[EB/OL].2012年9月6日.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 意见[R].2003年12月31日.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R].20o4年12月 31日.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若干意见[R].2005年12月31日.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R].2006年12月 31日.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 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 意见[R].2007年l2月31日.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 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R].2008年l2月31日.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 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R].2009年 12月31日.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R].2010年12月31 Et.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 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R].2011年 12月31日.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 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R].2003年12月 31日. [19]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R].2008年1O月12日. [20] 王夫玉,中国三农问题[EB/OL,PPT-102p].百度文 库,2011年1月8日. [21] 王夫玉.中国粮食问题[EB/OL,PPT-108p].百度文 库,2011年1月1日. [22]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R].2013年11月12 E1. 编辑:王 芳 7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