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改革开放以来民众消费结构的变化

2022-05-02 来源:步旅网


改革开放以来民众消费结构的变化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之“三驾马车”中的主导力量。自1978年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后,我国实行了各种各样的经济政策,促使经济呈现较快增长。主要有1984《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决定》,冲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陈旧观念:1987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首次提出“国家调控市场,市场领导企业”;1992年由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7年十五大提出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这些经济政策的领导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上升,生活有了明显改善,消费结构也呈现出显著的变化。 较为合理的情况下,消费增长将带动投资相应的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将逐渐由供给转向需求,由生产转向消费。然而,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率似乎并未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因此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中央也在制定“十一五”计划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是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乃至相当一段时期发展经济所迫求的根本目的之一。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我国各地区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对全国总体消费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内容涵盖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数量分析、消费需求与收入弹性的探讨、消费支出的对比、发展演变的动态预测等。但这些研究对单个省市的分析较多,区域对比的很少。因此,以下主要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吃、穿、住、行等生活方面的消费变化为例,来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民众消费结构的变化。 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镇居民生活随着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内涵有了质的飞跃。过去“吃饱穿暖”己成为历史,吃讲营养、穿讲品牌、住讲舒适、行讲便捷成为城镇的消费时尚。新中国成立60年的经济发展史,实际上是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

(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城镇居民收入快速增加,人们对未来预期收入增加普遍看好,使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热情不断高涨,消费亮点频闪。据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934元,比1991年的7117元,增长39.58%。城镇居民消费观念已从建国之初的生存型温饱消费逐步转向享受型的理性消费。建国60年来,人们越来越远离围绕吃、穿辛勤劳作的单调生活,日子不但过得殷实,而且越来越丰富多彩。

1、“吃”越来越注重营养、健康

改革开放,经济搞活,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商家在竞争中求发展,使物资供应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异常活跃。“国营”这个词儿渐渐失去了一家独尊的老大地位;“粮票”、“肉票”、“油票”、“蛋票”、“糖票”等各种票券也退出历史舞台,变成人们对往事的回忆;集市贸易、连锁超市、各色便利店等遍布大街小巷;琳琅满目、品种各异的方便食品细化到居民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蔬菜、水果等不再因季节的变化而供求紧张;家家户户储备“冬储菜”的繁忙、喧闹景象渐渐远去了身影;冬天百姓的餐桌上只有萝卜、白菜、粉条的情形不再,而是在丰盛的菜肴之上越来越讲究食物的精细、营养、味美和方便,讲究“绿色”、“有机”、“无公害”,注重食品的低糖、低脂肪、高营养、具有食补保健作用和富含天然成份。人们由吃饱到追求吃好,吃出营养、吃出健康,这小小餐桌上的巨大变化时刻述说着生活的美好改变。 2、“穿”越来越异彩纷呈,品牌化、个性化突出

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带来了居民穿着消费的深刻变化:成衣消费比重明显扩大,并且向中高档转变。城镇居民衣着求新、求美,讲究品牌、时尚,“一季多衣”取代了过去的“一衣多季”。衣着消费的个性化特征明显。中老年青睐中高档服装,年轻一代追逐时装潮流。不同品牌不同风格的专卖店琳琅满目,市场上国际品牌比比皆是,“T”字台上的风采隔日便成为街头时尚。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常用“西装革履”来形容穿得好,如今,品牌加个性化成为新的风景线。虽然衣着消费占居民支出的比重在下降,但消费额在加大,由1999年的人均衣着消费930元到2008年人均衣着消费达到1458元,增长56.77%。

3、“住”越来越宽敞、舒适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过去,一家三代挤在一间房子,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现如今,随着住房制度改革,激活了房地产业。老百姓的住房大了,心情也舒畅了。2008城镇人均住宅面积达到37平方米,比2000年的20平方米增长85.00%。与此同时,居住质量和配套性能也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在家具、住房装饰、家庭设备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也成倍增长,享受到了过去“皇帝”都没有享受到现代物质生活。

4、“大件” 翻着“跟斗”奔小康,消费档次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30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也跨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的迅速升级换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70年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俗称“三转一响”的“老四件”,到80年代的以彩电、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要代表的“新四件”,至90年代的空调、摩托车、淋浴热水器、电脑,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住房、小轿车、数码产品、存款,以及人人手里都拿着的功能越来越高级的手机,无不体现了居民家庭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这一切一切的变化,时刻向世人展示和传递着科

技飞速发展、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巨大震撼。

5、“生活品质”迈着大步向前奔,百姓精神生活更多彩

旅游:20年前的什邡人,既没有太多的闲钱,也没有太多的闲暇,节假日要么呆在家里,要么就近走亲串友。即使出去走一走,活动的半径也很小。如今,一到“长假”,逐渐富起来的什邡人也开始“周游列国”。旅游正成为什邡人的新时尚。 2007年我国人均旅游花费为526元。而60年前此项消费对于寻常百姓几乎不涉及

二、 农村居民消费平稳提升。

建国60年来,伴随着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以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为支撑,狠抓减轻农民负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使我国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建国60年来农民生活的变化轨迹,从解放到新世纪

1、是建国之前:即1949年10月以前的困苦时期。解放前,在三座大山的沉重压迫下,加之战乱影响,我国城乡经济萧条,物价暴涨,民不聊生,城乡居民普通过着“衣不遮体,食不裹腹,住不避雨”的悲惨生活。

2、是解放初期:即建国后到1952年的恢复时期。建国之后县人民政府及时组织农村农民,减租减息运动,相继开展土地改革,进一步巩固发展互助合作运动,初步展现了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国农民基本能满足温饱,普遍向往的生活是:不缺吃、不少穿,当家作主,扬眉吐气。

3、 是五十年代:即从1953年开始到五十年代末的过渡时期。在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和“大跃进”形势的影响下,我国城乡经济发展较快,广大劳动群众大搞粮食、蔬菜、及其它副食品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当时市场供应紧张状况,普通百姓生活有了根本保障。这一时期是全县居民由温饱难保到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阶段。

4、是六十年代:即从1960年到1969年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正是“大跃进”后期到“文革”武斗的基本结束,期间又遭遇严重自然灾害,致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普遍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困境,人们以吃干粮、薯类、蔬菜为主,其他副食很少。“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这一时期人们衣着消费的写照。

5是七十年代:即从1970年到1978年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抓革命、促生产”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方针指引下,社会经济秩序日趋好转,百姓生活已进了吃得饱、穿得暖的温饱阶段,其中相当多家庭已有能力讲究吃穿和追求时尚。据统计,1978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4元。这期间,从吃的方面看,可以说是“一日三餐有保证”,从穿的方面看它是城乡百姓三样衣(干部装、中山装、列宁装),能穿上一身“凉”衣服,在当时可算是最时髦了。

6是八十年代:从1983年经济改革以来到1989年的改革开放前期。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稳定,党和政府的重心工作已逐步转移到抓生产建设上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改,农民生活水平已从初步实现”温饱“开始进入稳步”充实“阶段。由于农村经济改革初见成效,城镇职工工资水平逐步提高,居民消费也呈平面扩张状态,当时社会上电视热、冰箱热、洗衣机热、建房热、装修热等已是“风

起云涌”,农村居民主要耐用品普及程度很快,其中每百户电视机从1983年的1.03台提高到2008年的94台,洗衣机从0.15台提高到2008年的31台。可谓市场需求膨胀时期。

7、是九十年代:即从1990年开始以来生活质量提高时期。进入九十年代,全市城乡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可以说是“蒸蒸日上”。从农民收入看,1990年人均纯收入为842元,1994年达到1506元,1995年实现1762元,1999年则达到2666元,相当于1990年的3.17倍(见图一)。总之,在整个九十年代,农民生活有四个转变:一是消费水平由“温饱型”向“宽裕型”转变;二是消费档次由“普通型”向“高级型”转变;三是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四是消费领域由“狭窄型”向“宽广型”转变。

8、是新的世纪:也就是进入2000年以来到现在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进入21世纪。我市经济发展进入全面提速阶段。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据统计,到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5822元,相当于2000年1.12倍,老百姓在住房、交通、教育、旅游等方面的开支更是大幅度增加,并已成为老百姓消费的重点。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

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

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在学生当中,超过25%的学生拥有一电脑,超过95%的学生拥有手机,超过10%的学生每年至少用200元钱旅游。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已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

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通过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我国的经济实力在逐步提升,城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这一巨大的改变,也从根本上使得民众的消费结构发生改变。生活上的小康化,现代化;精神上的物质化,使得民众的物质消费,精神消费都不断升级。当然,这些变化并非全然是健康的,正确的。

当人们餐桌上的饭菜越变越香,越变越营养时;当身上衣服从布衣,再到棉衣,到丝绸至如今各种各样,异彩纷呈的服饰;当从过去的徒步万里到如今的车行天下,这表明人们已经从过去的贫困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小康之路。这无疑是社会的进步,是时代的解放。然而,这样的变化,也伴随着不健康的消费!

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上升,赌博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赌博犯罪率逐年上升。据我分析主要原因分为两种:其一,在当前生活无忧的条件下,生活富裕的群体,越来越不满足当前的生活,他们追求生活上的刺激,精神上的享受!因此,赌博等风险性大、刺激性高的活动成为他们的“生活娱乐”。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病态的满足。其二,赌博风险虽大,但它小成高利的诱惑,吸引着一大

群生活并不富裕,却想一夜致富的人。然而,这毕竟是一种不健康的,甚至是违法的消费行为,因为它,许多人因赌博上瘾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因为它,社会上多了许多的抢劫、偷窃的犯罪行为!

2、时代的快速更新,消费变得奢侈浪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穿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吃的,富贵的人可以一掷千金,这还不说,他们想吃新颖的、珍贵的、稀有的!不在乎是否是违反国家保护法!而在穿着上,很多人越来越倾向于一次性消费。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随着时尚界的快速更新,服饰的变化越来越快!年轻人追求新颖的,时尚的、潮流的,穿新衣变为一种时尚,而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在垃圾堆里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将近崭新的衣服!而在一些偏僻的山村,好多人都吃不饱,穿不暖,这种消费变成了一种富人的奢侈,穷人的悲哀!

3、网络时代的进军,使得人与人变得越来越陌生!

现在很多电视上都在宣传语赞扬见义勇为的好风尚。而事实上,这也反映了如今的人情冷漠!过去,人们会走亲访友,或在树下与人闲谈,或是结伴而行;如今,人们不再习惯去拜访他人,而是躲在家里看电视等,也不再和朋友闲谈,而是在网上和陌生人调侃。在生活现代化的同时,人们似乎忘记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深深的羁绊,变得更陌生。人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却变得越来越空虚。

这是一种消费不健康所引起的问题。人们在满足了生活上需求,使得生活无忧的同时,也让人的精神变得空虚疲乏。他们因此会追求一些不合理的消费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同时,贫富之间的差距、人与人之间的攀比等都会造成一些不健康的消费。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他们的储蓄观念淡薄,不懂得自食其力,消费不合理,过度的追求时尚和品牌,存

在攀比心理。

因此引导民众健康消费、平衡国家消费结构成为当今的重要问题主要注意一下几个重要问题。

1、引导高收入群体,创造投资环境,促进大额消费 。投资是一种收益性的巨额消费,对于平衡国家消费结构有重要作用。

2、提供健康消费的环境,引导民众健康消费。

3、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购买力,减轻低收入农民负担,增加农村居民消费,缩小贫富差距。

4、增强民众健康消费意识,加强教育与道德建设。

5、注重人们精神的健康消费。

另外,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我建议我们要学会控制欲望,不要盲目炫耀,更不能攀比;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购物时不要急于出手,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另外要学会理财,制定每月的开销计划,进行消费记帐也是大有帮助的。理财其实也是一种管理能力,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财富,进而提高财富效能,如何去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我们关注消费和理财,希望可以探讨到我们大学生自身的一些消费特点,以使我们今后可以更理性的消费,更明白的消费。

引领民众走向健康消费,我相信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