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独立学院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基于广西区内四所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比分析

2020-12-23 来源:步旅网
2018年8月DOI:10.16681/j.cnki.wcqe.201815080高等教育独立学院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基于广西区内四所院校法学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对比分析

钟林林(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模块设置、人才培养特色三个方面,对广西区内四所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和分析,提出了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法律人才;独立学院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2018)15-0134-03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集中体现在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当中,为了进一步完善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创新,笔者分别对区内三所院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研,三所院校分别是: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以及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以下是我院与区内三所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与结果。一、独立学院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一)各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比较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情况来看,区内四所院校的法学专业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应用型法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但各学校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如表1所示,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充分结合师范类院校自身特色,将具有从事法学教育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指标;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提出了以融合型法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法学专业提出要培养有较强的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法律人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的法学人才培养方案目标非常明确且坚定,即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法律人才,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即从事法律实务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各种技能[1]。表1各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比较

学校名称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四所高校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宽口径、复合性、应用型法律人才:具有法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从事法律科研的初步能力;具有从事法学教育的能力;具有担负法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和管理水平。融合型法律人才:“一颗公心”“一支硬笔”和“一张铁嘴”应用型法律人才:有较强的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人才高素质的应用型法律人才: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高素质、强技能、重个性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广西师范大学法通识素质教育课程、大类基础课程、学院发展课程,以及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广西大学行健文专业领域课、实践教学环节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理学院专业基础课、专业限广西民族大学相公共课、素质拓展课、学科基础课、思湖学院选课、专业任选课专业拓展模块、职业教育广西师范大学漓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核心模块、江学院平台和集中性实践环节学校名称均在通识课程方面和主干核心课程方面的设置比较一致,差异主要是在专业素质教育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如表2所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法学专业突出地方特色,侧重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商法、经济法类学科,实践教学环节则有刑事模拟审判、民事模拟审判和律师模拟实务三门课程。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法学专业在专业任选课环节设置了律师实务、法院实务和检察实务三门课程但并未设置相关实践课程。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依托自身优势,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设置了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案件分析、法律辩论、法律文书写作,以及模拟谈判、调解和法庭辩论等六个实践性环节,全方位为其“宽口径、复合性、应用型法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2]。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重点培养学生法律职业能力素质,将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全部设置成专门的实务课程,全方位打造法律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表2各学校课程模块设施情况比较

四所高校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模块设置情况(二)各学校课程模块设施情况比较从课程模块设置方面进行比较,四所院校的法学专业(三)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特色比较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特色如表3所示。二、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12月20日印发的《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在2018年,原有的国家司法考试迎来重大变革。同时,响应学校作者简介:钟林林(1987—),女,汉族,广西玉林人,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经济政法系法学教研室主任。

注:本文系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教改一般项目B类“独立学院法学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编号:2015JGB471)。

2018年8月表3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特色比较学校名称四所高校法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特色对比总结在专业发展平台模块分为基础法学方向、刑事法治系广西师范大学列、民商经济法系列、司法与诉讼系列、应用提高系列和法学院研究方法系列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将实践性环节融入各个课堂教学当中,训练学生的实务能力,并未专门开设实践性教学课程。广西大学将就业方位及工作任务分析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就行健文理学院业岗位目标明确,并详细分析了四个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以及素质要求。广西民族大学相对比较简单,只写了实践教学环节中包括模拟审判、疑相思湖学院案讨论和专题辩论环节,并未详细说明和开设专门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放在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打造广西师范大学上,通过课堂实践性教学、创新创业训练、专业素质拓漓江学院展、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法律职业能力培养和强化。向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的转型发展,笔者认为本专业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转变传统的思路,即我们需要由法律职业行业对人才技能需求倒推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的教学团队,除了在对比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之外,还对北京尚衡律师事务所(广西分所)、广西通诚律师事务所和广西同望律师事务所进行了调研。从调研的结果来看,行业专家对现行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以下三个意见。(一)现行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意见第一,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出要求,除了基础理论课程之外,模拟法庭这类实务课程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尤为重要,特别是基于广西的现状,极度缺乏的是能够扎根基层的实用型法律人才,希望学校能够“接地气”地带学生走进基层,真正学习基层法律实务技能,积累基层法律实务经验。第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部分,特别是写作能力和口才语言能力提出了要求。作为初入职场的新律师或法律从业者,文笔和口才等基本的语言能力是是否能够承担业务的基础,或者说“口才好不好关系到饭碗稳不稳”,由此可见,语言能力是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同时,基本的社交礼仪也应当进行培训,这些素质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融入真实的职场环境当中。第三,通过法律实务行业与法律教育行业的多交流、在学校设立奖学金,以及共同授课来解决课本与实际操作技能脱节的问题。现行的法学教材重理论、轻实践是共性,且由于我国系统的法学教育体系建立时间较晚,还在不断完善过程中,所以,有些课本上的理论在实务当中并不适用,但学术界又没有统一的说法,这就需要法律实务行业专业和学校有效对接,通过介绍真实的案件情况和自己的办案经验将实务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真正打破从理论到实践中间的“高墙”。(二)现行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措施围绕“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高素质、强技能、重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对法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情况和举措总结如下。(1.1人才)应用法培养学方模式向改坚革。持大法学专业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的宽口径培养路线,哲学、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与法学知识、法律技术和技能的协调,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法律事务方向在专业课程模块的设计和实施上,注重运用经典研读、专题论辩、信息处理训练、论文写作、模拟法庭、专业竞赛、法律诊所、法律援助、法律机构实习等多元教学手段,以教师指导与学生直接参与并自主研发解决方案为过程,以专业评议、案例代理效果、当事人反映为评价反思机制,培养学生形成知识、理论、文字、技术、制度、政策、社会实效融会贯通的能力结构。(2)培养学生的社会专业活动能力。在专业素质拓展模块,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旁听参观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比赛,以及大学生辩论赛等学校和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的学生活动加强三方交流,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和兴趣。(3)营造优良学习风气,选拔优质人才。通过设立法学专项奖学金的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激励班级形成优良学风,为企业选拔优质人才。(4)深化应用型法律人才专业技能课程建设。新增的法律实务方向及职业教育平台当中9门技能训练课程均由行业专业进行授课,同时,在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均采用双导师”评分制,即校内教师和校外行业专家共同评分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双导师”评分制的建立改变以往大学本科教育“严进宽出”的情形,真正达到学生能力素质与专业理论共同提升的目的。(2.1实)职践业教学教育与体系课。堂实践相结合。目前,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比例为43%,占总学时比例为47%,基本上能够达到每一门法学理论课程都有相适用相配套的法律实务技能课程。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创”项目和竞赛相结合。(2)课外实践与法律专业实践活动相结合。在课外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比赛、司法文书写作大赛等各类专业实践活动。其中,学校主办的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二届,目前共有来自桂林市六大高校近千名学生参与;合作的律师事务所定期派出律师团来校开展专题讲座和法治沙龙;依托广西桂康律师事务所以其所承担的口才与辩论技巧课程为基础,举办“桂康杯”大学生法律辩论赛,由专业律师辩论队全程指导。(3)毕业综合实习与法律实务训练相结合。采用“1+1导师”制度,即校外专家为主,校内教师为辅的联合指导模式,将毕业综合实习环节与法律实务训练相结合,改变以往的毕业实习方式,回归到法学导师“传帮带”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将学生交给行业专家一对一进行毕业实习指导,校内教师负责协助校外专家的形式,将学生放到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得到锻炼。(4)毕业论文(设计)与法律执业标准相结合。对法律实务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改革试点,结合毕业综合实习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规定的实习律师转正条件,(下转第218页)“2018年8月目,好调动差生的积极性,差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教师要及时予肯定或鼓励。这样差生就不会睡觉搞小动作或低头偷玩手机,课堂效率会显著提高。(四)小组分工合作传统的历史课教学方法是讲述法,即“满堂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践证明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各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例,不是一种方法都能适用于任何课堂。采用小组分工合作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以部编2017七年级历史上“秦统一中国”为例,秦始皇确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本课重点,如下。1、政治:2、经济:3、文化:措施:_____作用_____4、军事:措施:北击_____修筑____作用____兴趣下降。对此,教师善于利用新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如微课、慕课、在线课程、数字图书馆等,并把这些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讲“秦统一中国”时,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文字、影视等资料,整理成秦军与其他王军作战的视频图像,比较真实地再现战争场面。然后,教师以旁白形式入画,结合视频内容讲述“秦王扫六合”的经过,并这一过程录制成5~8分钟的微课。课上时,教师实时播放微课视频,学生一边看微课一边听教师的讲述,声画同步,使学生产生听课的兴趣。三、结语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寓教于乐,不断转换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能够得到不断深化。如何上好一堂历史课,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提高课堂效率是历史教师向45分钟要效率的必然选择。以上是笔者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希望对其他初中历史教师有所帮助。参考文献:(28):56-57.

[1]刘伟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3[2]李畅.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J].学周刊,2011(5):68.

为提高课堂效率,可以把学生分四组,每一组负责找一个方面的措施及作用,把空格内容填完整,这样学生就能回归课本,并且有的放矢,尤其对作用的回答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可采用积分制分工合作,比赛哪一组回答的又准又快,学生自己举手比教师指定回答更能激发学生兴趣。(五)应用新技术手段提高课堂趣味性初中历史课本内容范围广泛,涉及很多历史事件,对于学生而言既抽象又陌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学习(上接第210页)百怪[6]24。因此,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可以给条形统计图慢慢瘦身,在慢慢变窄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它的宽是没有度量意义的,它的高度其实代表了折线统计图中的那个点,并且这个点应当与横坐标上的数字对齐。总而言之,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在让学生经历观察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通过两幅图的互相演变,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总结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学中,教师运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完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需重视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的对策探究,有效地将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激活思维,促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数学知识中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这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参与实[7]25

践的平台。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11.

[2]杜云云,徐海峰.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华夏教

师,2015(6):32-34.

究,2015(5):145-147.39-40.

[3]赵晓艳.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

[4]姚金国.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师,2013(27):2015:34-36.

[5]王金秋.几何画板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6]王克薇.几何画板在小学数学第二学段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7:23-24.大学,2012:23-25.

[7]张玉梅.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分析与思考[D].西安:陕西师范

(上接第135页)以司法文书、实习律师考核材料等作为毕业设计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开展法律实务的职业能力而不再进行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传统的毕业论文写作并不能对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当中对实习律师转正的要求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能考查学生的法律业务综合能力。三、结语对于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构建一种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以及学校三方所谓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全面对接由法学理论到法律实务工作中的各环节,从而使学生具备从事法律职业工作的能力。参考文献:[1]彭振“.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级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西南民族地区高校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2017(5):47-49.

[2]周建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法学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基于

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28(1):55-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