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我对语文的认识就是把课文读流利,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重点内容背诵过来考个高分就可以了。现在想想自己的观点多么陈旧、浅显、卑微呀!语文是净化孩子心灵的一方净土;语文是陶冶孩子情操的一池清泉;语文是人与人,人与动物心灵的对话。这么美妙的文字,生动的句子,真挚的情感,作为一名教师怎能草草地讲授给学生呢?我爱语文,我怎样让我的学生也热衷于它呢?通过此次研修,各位专家、老师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
在研修平台中大家各抒己见,使我有了更宽阔的视野,掌握了更高的教学技能,把自己学到的,感悟到的应用于教学实践。
语文课上,我讲得口干舌燥,一提问,下面却鸦雀无声。回答问题吞吞吐吐,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情感,语无伦次。为什么语文课堂变得如此沉寂?怎样才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概括能力?一系列的问题萦绕着我。当在“坊内研讨”中看到一位低年级老师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上课前请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想高年级的学生是否也适用?于是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每天派一位代表把自己的所看,所想,所闻与全班同学交流。几轮下来全班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明显提高。孩子们不惧怕“说话”了,每个学生都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我通过交流学习,改变了以前很多的误区。以前语文的教学目标仅仅依靠参考书来制定,并没有深思熟虑的去想这节课要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到什么程度。高主任的关于教学目标策略的文章改变我的认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抓住语文教学目标的要点,反复斟酌,上好语文课。我要让学生把唯美的语文不仅学到头脑中更要学到心里。
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在研修平台中,认识了许多骨干教师,看到他们发表的评论,
见解,优秀作业,看到了自己的渺小与孤陋寡闻。我不能做“井底之蛙”。我要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想要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我的一桶水够吗?这就需要我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反思。
这次培训让我站在了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既然站在了研修的起跑线上便只顾勇往直前,我有信心在未来的道路上通过学习让自己走得更远。
我在收获中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