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例如,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等等。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设计思想:
第一,碳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
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介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第二,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因此,本单元课题3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
第三,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和无轨电车等。
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管碳和温室效应等内容。
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C60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重点 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以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仪器:金刚石的分子模型、石墨的分子模型、C60的分子模型、玻璃刀、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导线、灯泡、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足球
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一、导入新课
师:我佃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能组成单质,那么同种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物质呢?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刚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状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展示玻璃刀、C60的分子模型、铅笔)。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推进新课 碳的单质 1.金刚石
师:展示金刚石及模型:
生:学生观察金刚石样品后,尝试描述有关金刚石的物理性质: 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呈现正八面体结构。
师:金刚石可以用来切割玻璃、水泥,甚至大理石等建筑材料,制作钻头用于地质钻探、开采石油和打井等。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物质。
2.石墨
师: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是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 师:展示石墨及模型:
师:(1)用手触摸一下石墨,有什么感觉?(2)用石墨在纸上划一下,会有什么现象? 生:(1)石墨很软、有滑腻感。 (2)留下深灰色的痕迹。
师: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常用石墨作铅笔芯。此外,石墨还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能,用来制作石墨电极。
师:展示石墨的用途。投影课本上图6-2。 实验探究1: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在两个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将研细的木炭倒入其中一个小锥形瓶里,塞上塞子,充分振荡后过滤,注意观察带红色的水中颜色的变化。再与另一个小锥形瓶中未加木炭的原溶液对比。
现象:红色消失,液体变无色。
结论:红墨水颜色的褪去是因为木炭的吸附作用。
师: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表面积大,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因此能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还强。
师:利用这一性质,活性炭会有什么用途? 生:制作防毒面具。
师:展示防毒面具图片(滤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的)。 师: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还有哪些用途呢?
生:冰箱的除味剂、制糖工业的脱色剂、净水器等。 3.C60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形态的碳单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另外还有碳纳米管。
师:展示C60分子模型:
师:(1)C60的分子结构和什么相似? (2)C60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3)C60中60表示什么?
生:(1)C60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 (2)它是一种单质。
(3)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师: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目前,人们正在迸一步地研究C60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其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的应用。
师:出示资料:C60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①气体的贮存;②有感觉功能的传感器;③增强金属的强度;④新型的催化剂;⑤光学应用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单质不断被发现,碳单质的用途也将不断扩大。除C60外,一些新的单质碳也相继被发现,如:C70、C240、C540等。20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又致力于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纳米碳管的研究。
师: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生:三种碳的单质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造成了性质上的差异。
决定
物质的结构反映
物质的性质
决定
反映物质的用途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不活泼
师:投影资料: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师:若升高温度,又如何呢?
师: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生:C+O2=====CO2
师:当碳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 点燃
师:跟氧气反应:C+O2=====CO2(充分燃烧) 点燃
2C+O2=====2CO(不充分燃烧)
师:碳在高温时还有重要的性质。
师: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下图),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生:交流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粉末中有红色物质。 分析得出产物为二氧化碳、铜。
师:上述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条件都已确定,你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高温
生:2CuO+C=====2Cu+CO2↑
师:从分子组成上看CuO转变为Cu,发生了什么变化?是谁导致了这种变化? 生:CuO转变为Cu失去了氧,是碳夺走了CuO中的氧。 师: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练习:焦炭在工业上可用来炼铁: 高温
2Fe2O3+3C=====4Fe+3CO2↑
师:这个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属于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生:此反应是还原反应,其中碳具有还原性。 师:工业上常利用碳的还原性,制取多种金属。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
很硬,可用来切割玻璃 2.石墨
很软,有良好的导电性 3.C60
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结构
决定决定
性质体现体现用途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高温下,碳能跟多种物质反应。 点燃
(1)跟氧气反应:C+O2=====CO2(充分燃烧) 点燃
2C+O2=====2CO(不充分燃烧)
高温
(2)跟某些氧化物反应:2Fe2O3+3C=====4Fe+3CO2↑ 2.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性:能夺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
点燃跟氧气反应:C+O=====CO
(充分燃烧)
碳可燃性的点燃
跟氧气反应:2C+O=====2CO化3. (不充分燃烧)学性高温2CuO+C=====2Cu+CO↑质
高温还原性CO+C=====2CO
高温2FeO+3C=====4Fe+3CO↑
2
2
2
2
223
2
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本节课以碳的知识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本节课采用的是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引导,进而提出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以及一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单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2.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3.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
重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装置及收集方法。 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设计思路。
仪器:小试管、药匙、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导管)、带塞子的弯导管、水槽、酒精灯。
药品: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幅“二氧化碳的循环”的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推测图中参与循环的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组织学生交流)
[过渡]二氧化碳被绿色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提供了我们生存需要的氧气和有机物。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那么我们在实验室里如何得到它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
二、推进新课
师: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
探究活动1:制取CO2反应原理
师:现有碳酸钠粉末和石灰石等固体药品,以及稀盐酸和稀硫酸。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药品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1 2 3 4 步骤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 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 现象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开始有气泡产生,反应逐渐减弱直至停止 师:碳酸钠跟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十分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反应太快,生成的二氧化碳不便于收集。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缓和,速率适中,也能生成大量气体;用硫酸代替盐酸跟石灰石反应
难于进行。因此,实验室里通常是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主要成分都是CaCO3)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
实验室制取CO2的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原理,那么实验室该用何种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呢?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确定
师:投影实验室制取O2的两套发生装置。
师: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收集气体一般有哪几种方法?确定气体收集装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固体加热型(由反应物的状态
生:发生装置
固液常温型和反应条件决定)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师:投影: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的比较: 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 二氧化碳 反应物 的状态 反应 条件 气体密度 (比空气 大或小) 是否与 水反应 (解答疑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异同,从而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制取二氧化碳
师: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药品。
3.制取并收集气体。 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
师:1.如何验证所制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如何验证集气瓶中已收集满?
生:1.检验方法: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师:实验室制气体的思路是什么? 生:1.选择反应原理。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一、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 二、装置的确定
固体加热型(由反应物的状态发生装置 固液常温型和反应条件决定)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
三、制取CO2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药品。
3.制取并收集气体。 四、验证CO2气体的方法
1.检验方法:将导管通人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的气体是CO2。 2.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CO2已收集满。 五、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1.选择反应原理。
2.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 3.确定验证气体的方法。
本课题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制取气体时实验仪器和收集方法的选择。鉴于学生在第二单元已经学过氧气的制法,具备一些制取气体的简单知识,可以在实际操作中让他们自己去选取实验装置,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地选择。本节课基本上是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实施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
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二、推进新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1.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引导学生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察木条的变化。
师:固体二氧化碳又叫“干冰”,易升华。
前面的蜡烛熄灭,现在的木条熄灭,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一朵和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现象:
Ⅰ 遇醋酸或盐酸变红色 加热红色未褪去 Ⅱ 遇水 不变色 Ⅲ 遇二氧 化碳也 不变色 Ⅳ 同时接触水和二氧化碳后变成红色 加热红色褪去,又恢复为紫色 师:①石蕊是一种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碱性环境下显现出三种不同的颜色。
②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纸花,纸花易烧焦变黑,影响观察,可用灯泡发光提供的热量完成这个反应。 师:①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类似醋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加热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师: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呢?
生:CO2与H2O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打开雪碧瓶盖,塞上导气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师:说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师: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Ca(OH)2+CO2===CaCO3↓+H2O,这个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1)做灭火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
(2)做制冷剂、人工降雨。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常用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3)因为易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4)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 2.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颜色 无 状态 气体 气味 无 密度 比空气大 溶解性 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二、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1)做灭火剂
(2)做制冷剂、人工降雨 (3)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 (4)温室肥料
2.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它的化学性质并不难掌握。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宗旨,教学中运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氧化碳,了解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主要用途。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以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氧化碳性质的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习惯。
重点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 一氧化碳的的还原性。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氧化铜等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CO2的性质,还有一种与CO2在组成上非常相似的气体CO,它们的性质是否也很相似呢?让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二、推进新课 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点燃
2CO+O2=====2CO2
师: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2)一氧化碳有剧毒
师: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生: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讨论:①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②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③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
④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生:①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②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
③首先房间里应装烟囱,其次应注意睡觉时头不要靠墙边,因为CO的密度略小于空气,它会沿着墙壁慢慢地向上飘。
④因为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煤气泄露不易被察觉,所以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师:我们探究了一氧化碳的两大性质,它还会有什么性质呢? (3)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演示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观察
现象并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
生:现象: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这个现象和结论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相同。
师:同学们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
CO+CuO=====CO2+Cu
师:该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是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
生:含氧化合物CuO中的氧被CO夺去,因此该反应是还原反应。CO能夺走CuO中的氧,所以CO具有还原性。
师: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要求“两先两后”,即先通气再点燃,先熄灯后停气,这是为什么? ②该实验装置不同于碳还原氧化铜装置的一个主要部位是:用酒精灯点燃尾气。为什么?
③从图中看到把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但是怎样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呢?
④一氧化碳有毒,在尾气处理时还可用什么方法?
生:①先通入一氧化碳,赶出试管内空气,避免一氧化碳跟管内的空气混合,受热而引起爆炸;停止反应后,先熄灭酒精灯,仍继续通一氧化碳,防止灼热的铜遇到进入管内的空气又生成氧化铜。
②一氧化碳有毒,用酒精灯点燃尾气是防止未与氧化铜充分反应的一氧化碳散失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③在气体进入硬质玻璃管前先通入澄清石灰水。 改进装置:
④可用气球收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实验后的尾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用途——冶炼金属
师:工业上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在炼铁厂把铁矿石还原成铁。 高温
Fe2O3+3CO=====2Fe+3CO2
师: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点燃
2CO+O2=====2CO2 高温
CO2+C=====2CO
第2课时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2.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点燃
2CO+O2=====2CO2
(2)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
CO+CuO=====CO2+Cu 二、一氧化碳的用途 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
鉴于学生已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故在课堂教学上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又可以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于“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认识。总的来说,学生掌握的较好,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2.使学生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备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方法、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的过程以及教师演示的有关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以及相互交流协作能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与之有关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合作、发现的乐趣。
2.在设计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 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收集、检验及验满。
难点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烧杯、集气瓶、量筒、玻璃导管、胶皮管、单孔橡胶塞、铁架台(带铁夹子)、试管、试管夹、玻璃片、酒精灯、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溶液、蜡烛、木条、蒸馏水、火柴等。
一、引入新课
师:二氧化碳是一种有着广泛用途的气体,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7.碳酸受热分解。 8.人或动物的呼吸。 9.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实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迅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实验的需要。 3.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实现。
学生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讲授新课
师: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之前,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实验室是如何制备氧气的?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顺利地制出氧气?
学生回忆、讨论、写出大纲。 师生共同总结并板书: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1.研究生成该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适当的药品、反应条件、化学反应方程式)
2.选择合适的装置。(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主要由该气体的物理性质定)
师:我们可以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来讨论如何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所使用的药品以及反应原理。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详细分析。
师:为什么该药品可以制出二氧化碳,用其他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物质与酸反应可以制出二氧化碳吗? 家庭常用的纯碱可以代替大理石吗?实验室常用的稀硫酸可以代替稀盐酸吗?
教师演示: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放有大小一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让学生观察到开始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加入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最后停止)
结论: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教师讲解: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实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必要时教师可以讲解制氧气、氢气的装置特点)
教师展示大理石、纯碱面、小苏打、稀盐酸、稀硫酸等药品。指导探究方法、组织探究活动。
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自主选择不同药品进行探究。并由每组组长负责向全班通报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束的时间(以没有气泡放出为准)。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用那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教师巡视二指导学生按操作规范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用哪种药品最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比较多。我们要根据反应的速率、收集的难易、药品的价格等多方面来选择何合适的药品。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以下问题:
1.怎样组装仪器?怎样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药品?(教师演示并讲解) 2.当大理石与稀盐酸接触后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3.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为什么?
(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用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4.怎样验满?为什么?
(可以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回答,如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5.怎样检验所收集的就是二氧化碳?为什么?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 学生听讲并思考回答问题。
在回答问题3、4、5时,对照氧气,找出不同处。
师:二氧化碳与氧气在制备和性质上有哪些相同点、不同点?(从药品、反应条件、装置、收集、检验、验满等方面分析)
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与交流。
师:空气中含有0.03%的二氧化碳对地球的生态是必须的。但是否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呢?
教师简单介绍“温室效应”,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拓展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
(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在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三)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比空气密度大 (四)验满方法 (五)检验方法
这节课教学内容容量大,设计的师生互动活动较多,强调了新课标指导下新型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不再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人,而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和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不仅不包揽所有问题答案,还会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提问等众多手段的运用,体现了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寓教于乐,以情激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记忆和理解的水平差异还很大,所以连续和反复依然很重要。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图为甲、乙两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两种离子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是( )
A.甲粒子不显电性,乙粒子带正电荷 B.甲、乙两种微观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C.甲、乙两种微观粒子的化学性质均比较稳定 D.粒子甲是阴离子,粒子乙是原子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B.一氧化碳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所以隔絶氧气和水一定可以防止铁生锈 D.化学反应通常有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
3.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D.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4.铒激光可用于补水、治疗面部色斑。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该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68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是167.3 D.元素符号为Er
5.我们身边处处有化学。以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塑料袋破碎 B.煤气中毒 C.干冰升华 D.汽油挥发
6.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离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并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8 B.新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8 C.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7.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1 C.属于金属元素
8.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B.元素符号是Ga
D.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 C.硬水与软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
D.用量筒取50mL水配制溶液,若俯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9.大气层中存在大最的臭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3.其中O的化合价为 A.+3
B.+2
C.-2
D.0
10.如下图是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体积含量,有关此实验结论与分析正确的是
A.此实验证明,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B.此实验证明,反应后剩余的气体既难溶于水也不支持燃烧 C.该实验中的红磷还可以用木炭来代替 D.若该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可能是红磷过量 11.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
个分子——分子很小
C.将氮气制成液氮,体积变小一一分子体积变小 D.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一一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12.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也排列其中,其化合价分别为-2、0、+4,+6价,依次对应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A.H2S B.S C.SO2 D.H2SO3 13.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镁离子核内有12个质子 B.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和硫元素属于同一周期 14.李明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观察到,将紫甘蓝汁液加入到不同物质中会呈现不同颜色, 并记录如下: 物质 加入紫甘蓝汁液后显示的颜色 白醋 红色 蒸馏水 蓝紫色 食盐溶液 蓝紫色 肥皂水 蓝色 碳酸钠溶液 绿色 已知苹果汁显酸性,则在苹果汁中加入紫甘蓝汁液最有可能显示的颜色是 A.蓝紫色
B.红色
C.绿色
D.蓝色
15.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 A.玻璃容器都可用作反应容器 B.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二、多选题
16.“阳羡雪芽”是一种绿茶,绿茶中含有单宁酸(化学式为C76H52O46)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单宁酸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 C.单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0g
D.单宁酸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6∶46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质量几平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C.原子、分子、离子、电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改变
18.用酒精灯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下列图象表示该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19.要使SO2、SO3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SO2与SO3的质量比为6∶5 C.所含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2
B.SO2与SO3的分子个数比2∶3 D.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20.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微粒易失去电子
B.该微粒电子层结构属于稳定结构 C.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 三、填空题
2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 (2)2个二氧化碳分子___。
22.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物质中最有可能是气体的是________
(2)将t℃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 ℃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________。 (3)20 ℃ 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4)若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 ℃,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提纯含少量B杂质的A物质,应该采用的提纯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23.推断题:有一无色液体A,在通电条件下,可以产生B和H两种单质气体;E是红色固体单质,其它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H是_____,G是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化学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F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化学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红色固体单质E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作_____。 五、流程题
2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航天飞机船舶等,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成钛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①中反应为2FeTiO3+6C+7Cl2
2X+2TiCl4+6C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②中CO和H2以化学计量数1:2恰好完全反应,则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 (4)③中氩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验题
25.我省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已计入中考总分,考试中常出现五个考题:①粗盐提纯 ②酸碱的化学性质 ③氧气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④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 ⑤溶液配制。考试的方法是由考生抽签确定考题,小明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到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请回答:
(1)指出如图中编号a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
(2)由实验台上提供的仪器和药品,你认为小明抽到的是第___________个考题;
(3)以下是小明完成该实验主要操作过程的示意图,按评分标准,请你找出他失分的操作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仅用上述仪器(药品另选),也能完成另一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增加_______(填一种玻璃仪器名称)还能组装成氯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 七、计算题
26.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鸡蛋壳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 八、科学探究题
27.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C2H2O4)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在受热条件下也易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比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___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精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下图装置进行试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请回答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______(填化学式),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3)讨论交流:
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新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_________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A B B B D A D B C D C B A 二、多选题 题号 答案 16 17 18 19 20 AB BC BD AC BD 三、填空题 21.Al 2CO2
22.C A 70 B>A>C 降温结晶 四、推断题
23.H2 C C+2CuO合反应 导线 五、流程题
24.+4 FeCl3 化合反应 作保护气 2Mg + TiCl4 六、实验题
25.铁架台 ④ 取液体时瓶盖未倒放 验满时未把燃着木条放在瓶口 2H2O2 O2↑ 酒精灯 七、计算题 26.8g 80% 八、科学探究题
27.氢、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uO黑色固体变成红色支持只要根据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就可判断三种氧化物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2H2O +
800℃
2Cu+CO2↑ H2+CuOCu+H2O CO2+Ca(OH)2=CaCO3↓+H2O 化
Ti + 2MgCl2
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若已知X,Y,Z三种金属与化合物之间存在如下的化学反应: ①Y+ZCl2═Z+YCl2;②X+ZCl2═Z+XCl2; ③Y+2HCl═YCl2 +H2↑; 又知X与稀盐酸不能发生反应。试推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Y>X
B.Y>X>Z
C.X>Y>Z
D.Y>Z>X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食用碱性食品可以缓解胃酸过多 B.多喝碳酸饮料可替代饮用纯净水
C.油锅里的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青菜等食材降温熄火 D.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了,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3.化学学习让我们有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鉴别方法 ①NH4NO3和(NH4)2SO4固体:加熟石灰混合研磨后闻气味 ②检验铜、铁、银的活动性:三种金属分别放入FeCl2溶液 C.反应原理不同 ①盛有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出现白膜 B.实验现象 ①肥皂水滴入硬水中,产生的泡沫较少,浮渣较多 ②生锈的铁钉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铁锈会消失,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 D.化学式排序 ①溶液pH由大到小:HCl、NaCl、Na2CO3 ②用炭火烘干石灰浆抹过的墙壁,墙壁反而更潮湿 ②硫元素质量分数由高到低:Na2S、Na2SO3、Na2SO4 A.A
B.B
C.C
D.D
4.对碳与氢气性质进行比较,错误的结论是( ) A.都具有可燃性 C.都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B.都难溶于水 D.都具有吸附性
5.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与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时,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Z>X>Y
C.Y>Z>X
D.Z>Y>X
6.图为某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属于金属元素 B.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16 C.X的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元素X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六周期,第ⅢA族
7.T1℃时, 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观象如图一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变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乙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B.烧杯甲中溶解的溶质是氯化钾
C.烧杯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将温度由T1℃升高到T2℃,充分搅拌,烧杯乙中固体不一定全部溶解
8.实验室有25%的较浓盐酸,密度为1.1g/mL,要用它和蒸馏水为原料来配置220g5%的稀盐酸,请计算需要量取较浓盐酸的体积为() A.28mL
B.35mL
C.40mL
D.44mL
9.向滴有酚酞的盐酸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与加入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降低
B.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NaOH、NaCl C.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
D.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
10.下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蜂窝煤是清洁燃料 B.液化石油气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 C.管道煤气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
11.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都能解离出氢离子 C.都能解离出酸根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12.根据化学方程式4NH3+5O2=4X+6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NO
B.N2
C.N2O3
D.NO2
13.下列对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营养物质 C.硬铝、生铁、金刚石都是合金 D.钙、铁、锌都是微量元素
14.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克铁粉和4.0克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是浅绿色。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 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CuO
CuSO4
Cu
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Fe+H2SO4=FeSO4+H2↑ 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
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疏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 15.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2:1 二、多选题
16.鉴别下列物品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鉴别的物质 水和澄清石灰水 水和双氧水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锰和氧化铜 鉴别的方法 室温(20℃)放置,过一段观察是否有痕渍 加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 闻气味 观察颜色 A.A
17.有关2 CuO + CA.CuO具有氧化性 B.C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质量几平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C.原子、分子、离子、电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改变 19.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B.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产生白光 C.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20.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B.B
C.C
D.D
2 Cu + 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的现象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先撤离石灰水中的导管,再停止加热 D.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表现出还原性 三、填空题
21.用①SO2、②CO2、③CO、④O2等填空(填序号)。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入_____放出_____。 (2)在空气中能产生酸雨的气体是_____。 (3)能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_____。
22.构建思维导图有助于我们梳理知识,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碳的单质和化合物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图。
(1)请写出图中标号为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2)根据图中三组物质间的关系(CO和CO2、CO2和H 2CO3、CO2和CaCO3),你对物质变化的一种认识是_____。 四、推断题
23.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是有毒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个,要求原理不同)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放出热量,有些反应吸收热量,请判斯Y→X反应是______(选填“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
五、流程题
24.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它是玻璃工业和陶瓷工业的原料,冶金工业的助熔剂。
(1)二氧化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都是由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二氧化硅属于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原因是:在常温下,NaOH与玻璃塞中的SiO2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Na2SiO3和H2O.Na2SiO3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图如图:
①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Si+2CO↑,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若在H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H2还原SiHCl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物质往往需要循环使用,生产高纯硅的流程中,哪种物质需要循环使用_____(填化学式)。 六、实验题
25.下图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问题:
(1)写出上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 ;② _______;③ 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收集氧气可选择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26.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现用 680g 溶质质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与lgMnO2混合,充分反应。请问:
(1)反应停止后可通过__________ (填主要实验操作名称) 回收得到二氧化锰,它的质量是__________g ;
(2)反应生成多少克氧气________? 八、科学探究题 27.实验探究题
(实验回顾)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一年之后,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这里的“易燃空气”是指_____(填化学式)
(实验重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创新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重做上述两个实验,做法如下: 实验1:水的通电分解实验
如图1所示,打开活塞b,用燃着的木条在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看到的现象是_____,证明该气体为_____。写出水的通电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实验2:“易燃空气”与氧气混合后的点燃实验
实验室现有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锌粒,图2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1)①仪器的名称:a是_____。
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一个),实验时对应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填标号,下同)和_____。
(2)实验室利用锌和稀硫酸制取较多量的“易燃空气”,且可以随时补充液体,你选择的装置是_____(填序号)。
(3)验纯后用装满水的10mL量筒代替小试管收集“易燃空气”,装置如图3所示。 ①10mL量筒的最大刻度靠近_____端。(填写“M”或“N”)
②当10mL量筒中的水全部被排尽后,实际收集到的“易燃空气”体积V_____10.0mL.(填写“>”、“=”或“<”)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制得的“易燃空气”和空气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取7支试管,依次盛水
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易燃空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分析表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序号 1 2 80 20 安静 燃烧 3 70 30 弱的爆鸣声 4 50 50 强的爆鸣声 5 20 80 强的爆鸣声 6 10 90 弱的爆鸣声 7 5 95 不燃烧 不爆鸣 “易燃空气”体积分数(%) 90 空气体积分数(%) 10 安静 燃烧 点燃现象
①在混合气体爆炸范围内,“易燃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 ②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二、多选题 题号 答案
三、填空题
21.② ④ ① ③
22.CaCO3CaO+CO2↑ 分解反应 物质通过一定条件可相互转化 四、推断题
23.2CO+O五、流程题
2CO2 CO+CuO
Cu+CO2 吸收热量
16 17 18 19 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B D D B D C C A B A B D D CD AC BC BD AD
24.原子 氧化物 2NaOH+SiO2SiHCl3+H2六、实验题
25.试管 长颈漏斗 集气瓶 2KMnO4七、计算题
26.过滤 1 16g 八、科学探究题
27.H2木条燃烧更剧烈氧气2H2O
通电Na2SiO3+H2O 置换反应 发生危险,引起爆炸
Si+3HCl HCl
K2MnO4MnO2O2 C或D B
2H2↑+O2↑试管2H2O2
MnO22H2O+O2↑BCBN>10%~70%可燃物是否燃
烧也与氧气的浓度或可燃物的浓度有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