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院感防控要求

2023-08-22 来源:步旅网
临床工作中的院感防控要求

一、临床工作中院感管理要求

❖应用最新、最科学的隔离预防和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暴发流行;

❖切断医院感染链,终止空气、飞沫、接触¡°三个¡±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和媒介物中传播。

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

❖1建筑布局:在病区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 ➢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应分室安置。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

➢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床位数单排≤3床;双排≤ 6床。清洁区 污染区

❖2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卫生间等。

消毒隔离制度(硬性要求)

1、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2、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原则,凡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严格执行“双消毒”(朊毒体气性坏疽6)。

4、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灭菌首选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环氧乙烷气体,消毒首选煮沸(特别是餐具)、流通蒸汽,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5、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监测。

6、正确规范使用化学消毒剂,按要求进行化学与生物学监测;灭菌器材(如压力蒸汽灭菌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等)应按要求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学监测,确保灭菌合格率达100%。

7、治疗室、检查室、换药室以及高危科室等应按要求进行空气消毒,空气洁净度符合要求 消毒隔离制度

8、使用紫外线灯管应进行日常记录,每周清洁灯管一次,每半年监测一次辐照强度,不得低于70uw/cm2;每批次新进的紫外线灯管应进行辐照强度监测,低于90uw/cm2不得入库。

9.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清洁,湿式清扫;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应进行消毒处理;拖把应分区使用(卫生员),标记明显,分开清洗,悬挂晾干。

(7)

10、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11、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规范洗手,示意图上墙,符合要求,洗手设施覆盖率大于90%。

12、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要求着装,认真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

13、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比如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

14、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严禁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装,针头、刀片等利器使用后应放入专门的利器盒内,统一处置

1、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2、患者被服每周更换1次,(传染病病人用过的单独处理)被污染时(血液、尿液)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被服和衣物(8)。 3、地面湿式清扫,保持清洁 。病人餐具必须经蒸汽或煮沸消毒。便盆、便壶用后必须经500 mg/L健之素消毒液浸泡,卫生员应知道消毒方法。乙肝病毒携带者要做好登记,用过的床单、衣服等用品按标准预防进行消毒隔离。

4、治疗室、换药室、检查室布局合理,保持清洁、整齐,不得有个人用品9。清洁区、污染区分区划分明确。有流动水洗手,有干手设施。医务人员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5、治疗室、换药室内有消毒设施,消毒有登记。紫外线灯管保持清洁,每周用无水酒精擦拭一次。

6、治疗室、换药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用后消毒。

7、医护人员进入治疗室、换药室应衣帽(口罩)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8、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9、无菌物品标识清楚、规范,按消毒日期依次放入专柜存放,无过期包。打开的无菌包(包括无菌棉球、棉棒、纱布等)注明开包时间,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10、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液注明时间,开启口用无菌棉球遮盖,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11、严格按《消毒技术规范》正确使用消毒剂,严禁擅自稀释、配制消毒剂。碘酒、酒精每周更换2次,密封保存,容器每周灭菌2次,更换有记录。无菌持物钳采用干法保存,使用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12、使用中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要求,有监测记录。

()

13、一般诊疗用品消毒,如体温表10、压舌板、压脉带、吸痰器、氧气湿化瓶、开口器、舌钳、吸引器、引流瓶、胃肠减压器、弯盘、治疗碗(盘)、雾化器等能高压者高压消毒,不能高压者用含氯消毒剂500mg/L浸泡30分钟后晾干备用。

二、预防原则——标准预防 实施标准预防是减少医院感染和阻断耐药菌传播的屏障 ❖ “标准预防”的概念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黏膜,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面罩、安全注射。

基本特点

❖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

❖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和医务人员而采取的预防感染的措施 (不必考虑其诊断 ),

❖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进行有可能接触12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和防护眼镜或者面罩(13卧床病人剧咳的例子)

❖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医务人员的身体时,应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必须处理戴双层手套;

❖使用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消毒措施。 ❖禁止将针头回套;

❖将用过的针头或锐器放入利器盒中;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无法坚持良好卫生习惯的患者,如婴幼儿或智力低下者;以及带有多重耐药菌株13等有特殊临床及流行病学意义的微生物的病人应隔离。

❖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发生院内感染的途径 ❖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 ❖飞沫 ❖空气 ❖消化道 ❖血液、体液

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防护要求:规范洗手内容--“六步法”洗手;非手触式洗手龙头;抗菌洗手液;取缔公用毛巾;加盖污物桶;戴手套

手易被细菌污染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10cfu/cm2

个人防护用品 PPE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常用防护用品

常用防护用品包括: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鞋套、帽子、防水围裙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