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内容】 一、数与代数: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 3.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 1.四边形 2.周长
三、时、分、秒和测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单元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分,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建议共3课时:
第1课时数与代数………………………………………………1课时 第2课时空间与图形……………………………………………1课时 第3课时时、分、秒和测量……………………………………1课时
第1课时 数与代数
【教学内容】 教材109页例1。 【教学目标】
1.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4.能正确的运用倍的知识。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情景导入】
1.让学生说说三位数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到的三位数有哪些? 2.汇集资源
估计学生会说到:人数、钱数、重量、长度…… 【进行新课】
(一)单位 1.整理。
①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分别有哪些? ②怎样整理?
③对刚才的内容,有什么想法吗? 2.完成例1的第(1)、(2)小题。 3.感受大小。
①这些时间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
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③找一找,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 (二)万以内的加减法
1.加、减法分别抽1题,(连续进位,连续退位)进行计算(估算)。 2.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①计算法则。 ②易错地方。 ③验算。
3.完成例1第(3)小题。
4.提出一个问题,用加法或减法解答。 (三)多位数乘以一位数 1.多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分类。
①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笔算(不进位;进位;有0的乘法)。
②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估算、笔算。 2.总结注意事项。
师: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在做这些题目时,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 提醒:
(1)做估算时要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来计算。 (2)在做“末尾有零”的乘法时,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计算。 3.例1第(4)小题。
1架飞机可以载客280人,3架飞机可以载客多少人? 280×3=840(人)
估算一下5架这样的飞机可以载客多少人? 280接近300,所以280×5接近1500。 (四)倍的知识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学过的倍数的知识 2.你想起了什么呢? 3.师总结。
4.例1第(5)小题。
北京飞西安大约需要2小时,飞乌鲁木齐的时间是飞西安的2倍。北京飞乌鲁木齐大约需要几小时? 2×2=4(小时)
(五)分数的认识 1.复习基本的分数知识: A.分数的结构认识:
3:3——分子,4——分母,——是分数线。 4B.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认识和表示:
例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 例2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3份是它的( )。 2.练习加深记忆。 完成例3的分数墙。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111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5题 【课堂小结】
你能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复习的内容吗?
小结:复习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还复习了“倍”的知识及分数。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112页练习二十四的6~9题
第1课时数与代数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笔算) 3.分数的初步认识
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巩固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回忆所学知识。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2课时 空间与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110页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准备】 白纸一张。
【情景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表吗? 2.什么叫图形的周长?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进行新课】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4.要想知道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怎么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7.完成教材110页例2。
A用两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
(1)小组合作拼接。 (2)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答案。 (3)教师总结。
B计算出拼接出的图形的周长。 【课堂作业】 1.列式计算。
(1)动物园里有一个养水禽的正方形水池,四周围了栏杆,共长60米,水池的边长是几米?
(2)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镜框,长48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这个镜框至少需要木条几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四周围了136米长的竹篱笆,宽边篱笆长30米,长边的篱笆有几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把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画一画)你能算出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吗? 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113页练习二十四第11、12题。
第2课时空间与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4条边 4条边 对边相等 四条边相等 周长=(长+宽)×2 周长=边长×4
(1) 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
(2)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及分析;
(3)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4)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5)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 (6)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第3课时 时、分、秒和测量
【教学目标】
1.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2.回忆各单位间的进率。 3.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重点难点】
全面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充分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同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 题目卡。
【情景导入】
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请看!
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不能飞,但奔跑迅速,一步可迈出8( )。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
③刺猬熟睡时,几乎不呼吸,把它扔到水里,过30( )的时间
再捞上来,它仍然睡着,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 2.看完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你们有什么想法?(补充完整)。 3.小结并揭题: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进行新课】
一、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和( ),其中( )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1)1小时=( )分 1分=( )秒 王艳跑50米用了10( )。
360分=( )时540秒=( )分 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 )
(2)时针从数字4走到数字10,走了( )大格,经过的时间是( );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11,走了( )大格,经过的时间是( ); 秒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8,走了( )大格,经过的时间是( )。 (3)一场电影晚上8点开始,播放时间1小时40分,这场电影什么时候结束? 二、复习千米、吨 1.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 【课堂作业】
1.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 )小格,是( )秒。 2.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 3.小军每天早上6:50步行去学校,他刷牙、洗脸、吃早点要15分,照这样计算他最晚什么时候起床?
4.一节课8:45开始上课,9:25下课,上这节课要用多长时间? 【课堂总结】
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5时=( )分
6分=( )秒480秒=( )分 3小时=( )分 120分=( )时 2分20秒=( )秒
2.做一道口算题大约需要3( )。 小学生每天睡9( )。 吃午餐用了30( )。
小红跳100下绳子用了60( )。 汽车每小时行60( )
一场晚会用时4( ) 拍一张照片要9( ) 用钢琴弹一首歌要3( )
3.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 )小格,分针走了( )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 )小格,是( )分。 4.3分 ○30秒 6时○ 36分 4时○400分 190秒○2分
第3课时时、分、秒和测量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千米=1000米 1米=100厘米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时间和测量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并不是很熟悉,而且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只是知道见了题目,思考后去做。经过这节课的复习,学生对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进行整理之后,更加熟悉,并且能够梳理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对这部分知识有清晰的条理,形成知识网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