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类型 会说话的手(一) 造型·表现 作者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手形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对生活中相似事物的联想,通过手形作品的欣赏,理解作业要求和表现形式,让学生探索手形画的装饰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创造性地运用材料表现自己的所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 本课分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写生手,第二课时手形彩绘。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以活动方式为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情况: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的所见、所想。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新鲜感,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可以打破常规,创造出符合自我个性的作品。 教学方式、手段:通过猜一猜、看一看、摆一摆、画一画、夸一夸五个环节完成本课。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勾线笔、纸、彩笔。 学生准备:勾线笔、纸、彩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手的结构,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能够用线描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手进行写生。 过程与方法目标:仔细观察手的形状、纹理,初步了解手的结构,通过比较不同的手,了解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手的不同。学生进行写生,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手。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手,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不同姿态的手。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手的基本结构并表现出来。 教学设计 一、猜一猜 1. 猜谜语。 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要考考大家,敢试试吗?“不长叶子不开花,两棵小树十个杈。能写会算画图画,光会干活不说话。”猜猜是什么呀?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课题:手) 2. 猜手语。 教师:你可别小看这个手,它可会说话哦!不信?那我们试试。 (教师通过手表示“OK”“停止”“过来”“真棒”等简单手型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意思?)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没有骗你吧,手是会说话的! 教师补充板书课题:会说话的手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通过猜谜语,揭示本课学习主题;通过猜手语,揭示本课主题的多重含义。 二、看一看 1. 看形状。 教师:同学们,举起自己的一只小手,看看,这五个伙伴,哪个是最高的,哪个是最胖的,哪两个看起来差不多高,哪一个是最瘦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手,说说手指的长短胖瘦,认识不同手指的名字。) 2. 看纹理。 教师:同学们,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看看自己的手心和手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跟同桌比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教师:请同学们在老师准备好的手型框内,画上你看到的线条和纹理。 (学生进行小练习,教师进行引导,启发学生想象。) 3. 看不同。 (教师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展示不同年龄、职业手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过手吗?仅仅看手,你能猜出它的主人是谁吗?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从手的大小、形状、纹理猜测出手主人的大致情况。说明手 2
是人的第二张脸,它不但能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还会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看一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对象,特别是观察细节的能力。通过看形状,认识手指的不同;通过看纹理,认识手面的不同;通过看不同,了解不同年龄、职业手的不同。
三、摆一摆
1. 学摆手势。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手很灵活,能做出各种手势。 (教师出示手势图片,师生一起来模仿) 2. 组内交流。
教师:同学们,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用手势说话,请小组同学之间用小手说说话。 3. 合作拼摆。
教师:同学们,有时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能不能用几个小朋友一起拼摆一些有趣的组合图形,你们看,就像他们一样,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让学生感受手的灵活和手型的多变。为进一步写生创作并激发想象做好铺垫。
四、画一画
1. 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总结手的结构特点。) 2. 学生练习。
教师:伸出你的左手,做出一种手势,用单线条把它画下来,注意抓住手的结构特征和细节。
教师:学生初次尝试用单线条在短时间内画出手势的轮廓线,并掌握一定的透视结构关系。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的环节,引导学生认识手的结构,感知手形的变化与组合,能够大胆用线描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手进行写生。
五、夸一夸
(完成作业后,教师及时进行课堂小结,请学生上台展示作品并作介绍。) 1.谁来夸夸自己的画?(自评)
3
2.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说说为什么。(互评) 3.教师小结性评价:展示评议一些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师评) 教师总结: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相信大家今后只要动手动脑,我们的生活会更美好!下面请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说再见吧?(师生挥手再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评价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评、互评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1. 师: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爷爷留下了一个关于手和脑的小诗,题目叫《人有两个宝》,有谁能背一背的? 设计意图:导入是本课的一个亮点,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导入的方法,让“手”这样一个同学们很熟悉的对象,也充满神秘,下面是一个诗歌导入的形式入题的。 (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师:记性可真好啊!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告诉大家要手脑并用才能有创造!俗话说“心灵手巧”,我们一起来好好认识一下自己的小手,好不好? 设计意图:了解手的构造。 师:手有哪些部分组成呢?哪位同学愿意上来介绍一下自己手的各个部位的? (手掌、手背还有五个长短不一的手指头,拇指有两节,其余四指都有三节。)说的真好,你们看,动一动,我们的小手多灵巧啊!手指曲伸就可以做出各种动作来,这样灵巧的小手还会说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会说话的手》——揭示课题 2. 考考眼力 师:老师来考考你们的眼力吧!通过这些图片,你能猜出这些手的主人是谁吗?他有过什么样的经历?(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观察和对比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所在学校的现有条件,充分地提供给学生观察和对比的机会。 老人的手《父亲》(局部——整体) 生:这是男人(老人)的手。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特点:粗糙、宽大、有皱纹) 师:(完整画面出示)这是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中父亲的手,这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农民父亲。 年轻人的手《蒙娜丽莎》(局部——整体) 4
师:这个呢? 是小朋友的手吗?学一学她双手的姿势。 这是女人(年轻人)的手。特点:细腻、圆润。 师:(完整画面出示)这是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中少妇蒙娜丽莎的手,她的微笑被誉为世界上最迷人的微笑,她的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手。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来手是人的第二张脸,会说话呢。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双手。 教与学的评价 1. 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和比较,同时参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察感受。 2. 是否能够用线条表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手,较为准确地表现手的个性特点。 3. 是否能够通过欣赏音乐、观看图片、讨论交流,感受手所表达出的人的精神内涵,并懂得手势的意义。 反思和总结 《会说话的手(一)》教学设计侧重体现美术和生活的渗透关系,教学过程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同学、老师的手进行观察、讨论和研究,从而手的精彩和神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手的奥妙和神奇,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本课中,教师要运用游戏导入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观察,通过讨论和研究,发觉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的手的不同形状和特点,让学生每一次观察都有收获。本课可以安排分层练习。第一个层次的练习是表现自己的手,重在观察;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是表现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手,重在比较。 教学资源库 1.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07年11期《两个美国画家说“画手”》,保罗·加利和伯恩·霍加思(美国)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