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因数末尾或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柴莉)

2023-04-22 来源:步旅网


一个因数末尾或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4页 信息窗4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柴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潜意识里感受大海的富饶,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末尾或中间有零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在计算过程中注意末尾或中间的0,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一)由教师去青岛旅游,让学生帮老师选择一些青岛特产的话题引入。 (二)出示信息窗4,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一定能够要提醒学生能发现哪些有数学有关的信息,尽量避免学生说一些与本节课无关的信息。

(三)学生分组交流,然后汇报,师板书信息。 鱿鱼丝: 30元/盒,净重:350克 虾 :105元/盒,净重:300克 海参 :406元/盒,净重:250克 (四)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师随机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盒鱿鱼丝多少元?…盒鱿鱼丝多少克?

(2)…盒虾多少元?…盒虾多少克? (3)…盒海参多少元?…盒海参多少克?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教师引导学生先来解决:例如3盒鱿鱼丝多少元? 1.列式:30×3=

2.探究: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30表示什么意思?3又表示什么意思?(渗透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并举生活中买东西的例子。)

3.思考: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4.计算方法

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上零。 (2)3个30 相加。 5.强调算理

30×3就是求3个30是多少? (二)解决:3盒鱿鱼丝多少克? 1.列式:350×3=

2.探究: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350表示什么意思?3又表示什么意思? 3.计算方法 (1)估算

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有两种情况:

一是:把350看做300,300×3=900; 二是:把350看做400,400×3=1200; 猜测实际的积比900和1200小还是大呢?

学生的意见可能不统一,也可能认为在900和1200之间。到底是多少,怎么办?

(2)精确计算

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①口算

350×3,先算35×3=105,再在后面填一个0,就是350×3=1050;

②独立尝试列出竖式(如果这个方法没有学生想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完口算后,有教师提出来)

找出两个先做完的同学到黑板板书两种不同的竖式。

③汇报交流 评价质疑

针对第一种的提问:①方法一3为什么和0对齐?②积末尾的0是怎么得来的?针对第二种的提问:①方法二3为什么和5对齐?②后面的0怎么办?

第一种方法同学们都能明白,老师重点讲解第二种方法:甩零对位法。 ④比较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学生自由发言。 ⑤抽象概括 总结提升

师生讨论:如果用第二种算法,笔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 列竖式要怎样对齐?(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因数前面的数对齐)  怎样相乘?(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 乘完后怎样写0?(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零,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

个零)。 ⑥师小结

计算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方法很多,但是有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0。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经历了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等,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方法。

(三)自主探究解决关于海参的问题: 例如:买5盒海参,需要多少钱?(师板书) 要求买5盒海参,需要多少钱?该怎样来列式呢?

3 5 0 × 3 1 0 5 0 3 5 0 × 3 1 0 5 0 学生列式:406×5= (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补充课题:(因数的中间有0) 学生探究406×5表示什么呢? 生汇报:表示5个406相加是多少. ① 口算

抽学生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②估算

请学生先估算:406×5大约是多少呢? 教师再指导学生估算。

引导学生:406接近于400 400×5=2000 406比400大,大约需要2000多元。 ③竖式计算

如果要用竖式计算,应该怎样来列式?请你试着自己做一做. 生独立尝试列出竖式,教师抽学生板演。 生 4 0 6 × 5

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①6乘5写0进3,0乘5得0加上进上来的3得3,4乘5写0进2,结果是2030。 ② 我是这样做的,中间的0乘5不用乘,直接加上进上来的3就可以了。 引导学生想:中间的0应该怎么办?

生汇报: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可以不乘。 全班交流:你们觉得做这种题最关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要注意乘数中间的0.

提问:中间有0的数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全班交流,学生评价。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教材第25页第1题。

这道题包含了一个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给出了竖式的写法,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主要针对计算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 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或四位数。 2. 教材第25页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时,说一说什么地方容易出错,再订正。

估计学生多数能够看到出错的地方并提出更正意见,对于第4个竖式,除了让学生通过竖式看出结果出错,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估算,也能判断320×5≈1500,积应该是四位数,而这里积只有三位数,所以结果是错误的,从而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的认识。

3. 青岛一日游吸引了大批游客,老师了解到,本周的某一天,来青岛崂山的人数如下: 下午来了3批游客,每批170人。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 ⑴ 午来参观的游客有多少人? ⑵ 天来参观的游客有多少人?

上午来参观的游客有870人。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4.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本题是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

用“4、5、6、0”四个数字,每个数字只用一次,组成一道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哪些可以用简便算法?各是怎样计算?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一)学生自己回顾 (二)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末尾、中间有0)乘法计算方法的学习。当计算中间有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中间的零参与计算和不是零的数字一样对待;当计算末尾有零的时候,口算时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字相乘,再在积得末尾填上零;竖式计算时,可以和零对齐,也可以不和零对齐,不和零对齐时,一定不要忘了再在积得末尾填上零。

使用说明: 1.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会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及笔算乘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它为学生今后学习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及多位数乘多位数打下基础。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形式,学生在计算时容易把0加几和0乘几相混,或者不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这一位。因此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后安排了本节课的内容,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打下基础。新课一开始谈孩子们喜欢的大海,创设老师去青岛游玩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作好了铺垫。

教学时,我注重彰显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挖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而这正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最有价值的点金术。

探究知识这个环节,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理解中掌握了算法。最后的练习设计,本着练习分层次,多样化。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计算方法。你知道吗?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感受数学文化。

2. 使用建议:

这节课这样安排内容偏多也可以分两课时完成,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

掌握知识。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能自主地探究出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但少数学生在计算时容易出现错误,或不知道怎样计算,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3. 需要破解的问题:数学课生活化了,但缺少人文教育思想的渗透,希望设计一些具有思想教育方面的知识。

柴莉 龙泉街道中心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