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班级“硬性管理”和“软性管理”的关系

2023-10-25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班级“硬性管理”和“软性管理”的关系

作者:何声跃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5期

在这里先对“硬性管理”和“软性管理”进行定义。“硬性管理”:指的是班主任依靠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通过强势的管理手段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软性管理”:指的是班主任通过和学生的情感共振,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再辅以班级版规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

刚刚走上班主任岗位的新老师,由于和学生心理差距小,容易走入学生的内心,很快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并赢得学生的欢迎。但由于教育教学经验缺失,对学生缺乏深刻了解,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热情有余,但指导性不够的,导致班级难以形成积极、有序的班风。特别是对于初中班主任,一方面学生是分区划片就近入学,学生个体差异性非常大。另一方面从小学到初中方方面面急剧地变化。新班主任对这两方面都难以敏锐地把握、及时地处理,和学生的相处会陷入一种没有指导性、盲目的状态。特别是,学生还会有“试触”行为,他们会从班主任对其行为的反馈来决定自己行为的强度和广度。如:玩性大的学生和班主任相处中发现班主任脾气很好,好像做什么都可以,刚开始的畏惧感就会消失,性格中的顽劣性展现出来,初中的新事物、新朋友更是为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逐渐地,行为出现了偏差,而新班主任又缺乏敏锐的观察力,等到发现时,已经发展得很严重,想要纠正已经费时费力,且效果不好。所以对于新班主任采取“硬性管理”的班级策略是有效且符合新班主任特点的。接下来作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在组建初一新班级之前,本人为班级制定了详细的管理细则,并创建了量化考核打分制度,对作业、出勤、课堂纪律等学习要素用分值的形式展现出来,用分数高低直观反映学生表现的好坏,同时印刷成册并交给每个学生逐项表决通过,最终形成完整的班级管理制度。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体现民主性,让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而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讨论表决,无形中把这些规则内化于学生心间。通过这些措施,在开学伊始,就形成纪律严明的班风,让班级迅速走上正轨,目前学生进入初一下学期,纪律优良,学习积极向上。 但教育的本质说到底是人性的培养,一味地强调外部行为强化,短时间内可以取到效果,但时间长了,这种效果会递减。初中学生,阴晴不定的内部心理和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极容易发生冲突,会导致情绪和行为出现偏差,如果只是单纯的纪律要求,无益于化解这种冲突,甚至激化这种冲突,会导致学生不听话,不怕老师,甚至逆反等负面行为。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这种情况经常出现。比如有老师或者家长抱怨,孩子初一很乖,但是到了初二不听家长、老师的话,不想学习,甚至变坏了。这些现象的出现其实就是班级“硬性管理”没有及时地向“软性管理”转化所导致。所以向班级“软性管理”转化是每个优秀班主任的必由之路。

“软性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高级阶段,是对学生教育教学效果最佳,最长效的方式。但实施起来对班主任的素养要求非常高。它要求对学生心理状态有非常清晰的了解,同时还要有丰富多变的应急反应措施,这些对于新班主任确实有困难,但是可以通过和学生的无障碍交流,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意识记录学生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同时积极向优秀班主任学习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多方位的学习向“软性管理”转化。

总之,班级的管理可以先从“硬性管理”起步,让班级迅速规范起来,然后逐步向“软性管理”演变,把对学生的纪律要求内化成其心理需求的一部分,保证教育效果的持久化。两种管理方式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种传承递进关系,是一种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使教育成效最大化的最优组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