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 4、“考试经济”大行其道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巨大阻力 有中国特色的“考试经济”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上千亿规模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完全是围绕应试教育而建立起来了与现有的应试教育制度形成了牢固的利益结合体而且日益向规模化、资本化方向发展其利益关系牵涉到方方面面错综复杂其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每一个学校和家庭给教育改革带来重重阻力。“考试经济”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给家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同时每年大量印刷的内容几乎重复的考试辅导资料浪费了大量资源和财力劳财伤民。 解决建议 教育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多方入手来解决才行。这么多年的教育改革实验证明单靠国家管理部门自上而下利用行政或法律手段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问题的还有赖于身在教育第一线的包括教师在内的各阶层人士的自上而下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求索要问计于民取智于民教育的伟大智慧在人民群众中。 1、 减少教育的行政干扰 道家的老子说过“治大国如烹小鲜”他强调要按照事物的自身规律办事减少不必要的外力干扰。治国如此治教育同样需如此。教育是育人的事业一定要以育人为本学校要避免过多的行政性干扰少掺杂一些的功利因素恢复校园应有的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加强人文教育。 2、依靠教育家办教育 要想把教育事业做好就要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开放思想开放学校办学自主权尊重教育自身规律依靠教育家来兴办教育。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鼓励教育家办学” 是非常有远见的思想我们国家当前和未来需要一大批以教育为终生志业、献身教育事业、淡泊名利的优秀教育家来发展教育国内外大量成功的教育实践也表明由教育家来兴办教育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他们能始终能把“教育质量”摆在首位。特别要鼓励和支持优秀教育家兴办私立学校建议今后将“民办学校”改称为“私立学校”以与国际接轨促进私立学校长足发展与公立学校形成良性的竞争允许这些优秀的私立学校进行大胆的教育改革实践私立学校探索的一些好的办学经验反过来又可以带动公立学校的发展。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模式由教育家通过企业家慈善捐助或社会慈善机构出资的方式投资兴办教育一方面保证学校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另一方面由教育家进行具体教学管理由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家和社会贤达人事组成董事会参与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并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督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健康持久发展。 3、 加强师德建设建设人文校园促进学?靶蜕缁岬姆⒄?通过组织各种文化讲座、培训、学习班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建设人文校园通过开展丰富的学术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学术型和专家型教师鼓励优秀老师做教育家、思想家在学术上和道德上成为学生的楷模用人格魅力和一身正气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成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年月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年月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第三条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四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
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六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 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七条 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第八条 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任何社会组织或者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发生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第十条 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学生 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工作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十四条 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章 学校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新建居民区需要设置学校的应当与居民区的建设同步进行。 第十六条 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 第十七??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 务教育。 第十八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在经济发达地区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
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第二十一条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 第二十六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四章 教师 第二十八条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三十条 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 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津贴。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教师培养工作采取措施发展教师教育。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 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 第五章 教育教学 第三十四条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十五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三十七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第三十八条 教科书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编写内容力求精简精选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经济实用保证质量。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教科书审查人员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教科书的编写工作。 第三十九条 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第四十条 教科书由国务院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基准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出版行政部门按照基准价确定零售价。 第四十一条 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四十二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 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第四十三条 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国家标准的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四十四条 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体制。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 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四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 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第四十六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和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确保将上级人民政府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按照规定用于义务教育。 第四十七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四十八条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务教育基金。 第四十九条 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用于义务教育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不得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的审计监督和统计公告制度。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违反本法第六章的规定未履行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职责的由国务院或者上级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
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 二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 三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 四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第五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 二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未采取措施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者防止辍学的依照前款规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