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的四个特征
2024-02-22
来源:步旅网
.美术与设计・ 大众文艺 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的四个特征 邵建春 吴红云 (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景德镇 333400) 摘要:举世公认的元青花标准器云龙纹象耳瓶器型高大,色泽 高安博物馆藏的元代窖藏出土的元青花铺首衔环大罐(狮首、活 蓝艳,纹饰精美,特征非常明显。笔者认为它是一炉两瓶组合的三供 动铜环)、安徽省博物馆藏的元青花折枝花纹象耳瓶(象首、固 器,是配有底座的双环象耳瓶,常成对使用,但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 定瓷环)、上海博物馆藏的元龙泉窑青釉褐斑瓶(象首、固定瓷 会珍藏的两瓶并不配套成对。 关键词: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三供器;铺首衔环;底座 元青花是中国古陶瓷中的瑰宝。2o12年10月为庆祝建馆六十 周年,上海博物馆举办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元青花 展览“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大展”。来自英国、日本、 伊朗、美国、俄罗斯等国内:9]-3o余家文博机构的9O件元青花集 中亮相上博,云龙象耳瓶、鬼谷下山罐、昭君出塞罐、萧何追韩 信瓶、蒙恬将军壶、莲花杂宝纹蒙古包等海内外“重器”汇聚一 堂,令人目不暇接,大饱眼福,不愧是一场古瓷爱好者的饕餮盛 宴。其中又以举世公认的元青花标准器云龙纹象耳瓶最引人注 目,笔者为之叹服,观之再三,反复琢磨,遂有几点认识感悟。 一、它是三供器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唐宋元时期的青花瓷标准器似乎总与宗 教尤其是佛教有着某种不解之缘。例如现藏河南郑州市文物考古 研究院的一对唐青花塔形盖罐,出土于浙江金沙塔和环翠塔塔基 的若干宋青花瓷片,湖北省博物馆与江西九江市博物馆分别珍藏 的两个元青花塔形盖瓶等。这件云龙纹象耳瓶也是一件庙宇祭祀 类的供器,之所以被公认为元青花标准器关键在于它的颈部有确 切的纪年铭文。铭文青花书写62字: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 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 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从 铭文中可以得知:公元1351年玉山县人张文进供奉胡净一元帅以 求保佑全家,捐献的是三供器(一炉两瓶的三件组合),而不是 五供器(一炉两瓶两烛台的五件组合)。因为若是五供器则应该 写成“喜舍香炉花瓶烛台一副”。 关于捐献器物具体数量的多 少,我想虔诚的供奉教徒是不会亵渎神灵,不可能把它弄错的。 当然捐献器物的多少,不一而足,供奉人可根据自己的祈愿和财 力量力而行,有捐献一个香炉的,有捐献三件组合成一副的,也 有捐献五件组合成一副的。这类例证可参考上海博物馆藏的明天 启元年款的青花团龙纹烛台,那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喜奉香炉 花瓶烛台壹副。 二、它是环耳瓶 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器型高大,纹饰精美,纪年清晰,青花料 发色幽蓝艳丽,尤其是蛟龙腾云,气度不凡,更见画艺精湛,可 谓是元代青花瓷器之美的典范。但它也不是完美无缺,比如说瓶 口有冲,立姿不正,特别是肩部对称的两处有明显残损的痕迹, 这是以往的资料较少描述涉及的。这也难怪,因为此瓶远在英国 伦敦,绝大多数的国人无法亲眼目睹,而残损部位又在侧面,现 有的图片资料多为正面拍摄,所以的确不易发现其破绽。若不 是此次上海博物馆借来举办“幽蓝神采”特展,笔者也照样蒙在 鼓里。近距离观察其残损部位,在象耳的正下方,象鼻顶端也有 露胎痕迹,联想起元代盛行的“铺首衔环”装饰技法,例如江西 环)和明洪武釉里红云龙纹双耳瓶(象首、固定瓷环)等,我们 大体上可以还原它本来的面貌:应该是固定在象耳内和瓶肩部两 处的一对瓷环,与安徽省博物馆的象耳瓶类似。受此启发,笔者 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元代瓷器中瓶类似乎多采用象首、死环装 饰,主要用于祭祀或丧葬;罐类则多采用狮首、活环装饰,世俗 生活日用。如果把象耳瓶改名为环耳瓶或双环象耳瓶则更显贴 切。 三、它带底座 该云龙纹象耳瓶气宇轩昂,高达63.5厘米,在元代青花瓷 器中属于罕见的高度。高大挺拔虽然有气势上的美感,但同时也 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重心不稳,容易摔倒破碎。头重脚轻的元青 花梅瓶常会给人产生一种站立不稳,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倾倒的感 觉。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聪慧的元代工匠想出一条妙计,在瓷 瓶的底部套上一个器座,这样就等于无形中加大了瓷瓶的座基, 降低了重心,高挑的瓷瓶自然也能牢牢站立,岿然不倒了。带有 底座便成了元代梅瓶等挺拔型瓷器共有的一个特征。江西省博物 馆藏的元青花龙纹带座瓶、景德镇陶瓷馆藏的元青花菊纹连座蒜 头瓶和江西萍乡市博物馆藏的带座三供器(一个元青花菊花纹连 座炉和两个元青花梅花纹带座瓶)等均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 题。再仔细观察瓶身,发现下半部位有摩擦的痕迹,同时参展的 青海省博物馆藏的器座和英国剑桥大学费茨威廉博物馆藏的硕大 器座均能容纳如云龙纹象耳瓶般高大的瓷瓶,这些也都能从侧面 证明该瓶原本配有底座。实际上瓷器带座可谓前有源,后有流, 早在唐代晚至清朝此风一直绵延不绝。如震撼学界的唐青花塔形 盖罐、清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均带有底座。 四、它是对瓶 前面的铭文已清楚地说明这是一副供器,由一炉二瓶组合 而成。据介绍,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藏有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 一对,一个已来到上海博物馆参展,瓶高63.5厘米,铭文62字。 另一个仍远在英国,瓶高63.4厘米,铭文61字,“良辰谨记”变 成了“吉日舍”,其余文字完全相同。虽然无法近距离感受另一 件“吉日舍”铭文云龙象耳瓶的魅力风采,但根据这件参展的 “良辰谨记” 铭文云龙象耳瓶实物,以及众多公开发表的“吉 日舍”铭文云龙象耳瓶照片资料,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得知:两 瓶器型、纹饰基本一致。特别是两龙相向腾飞,龙凤纹均呈对称 布局; “铺首衔环”中的瓷环均已脱落,四只象鼻大小相当,内 侧露胎痕迹明显;铭文记载一致,“良辰”对应“吉日”倒也贴 切。但是两瓶铭文雷同,似有多此一举之嫌。进一步细究两瓶的 不同之处,杂宝纹一横一竖,牡丹纹也不一样,特别是良辰谨记 铭文瓶写字部位的凤是抬头上升状,而吉日舍铭文瓶对应的风则 是低头下降式。因此笔者认为:云龙象耳瓶属于对瓶之一,但英 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两个元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并不是配套 的一对,而是张文进订制的两对青花瓶中的两个。 1二三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