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阐述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实施措施

2020-03-04 来源:步旅网
阐述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实施措施

当前我国德育目标存在一系列问题,而在实际的德育工作中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何使我们的德育目标能较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变僵化的教方模式为灵活的教育模式,变封闭型教育为开放型教育,切合中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培养学生主动性、进取性,创造性个性品质,使学生能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能自觉将各项规范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和行为,善于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准确的道德评价,是我们应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这对于强化中学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践,针对如何提高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一下几点措施。

1 尝试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把课堂教学与社会调查、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能较好地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政治课实践教学就是将课堂教学课时中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实践教学课时,将政治课从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领域。具体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组织实施制度化、规范化。

由于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长期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必须有一套统一的规范化的管理措施。为了实现实践教学的统一性和规范化,应对每一环节的教和学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指定相应的规范。特别是对社会实践的监管、考核及总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一些学生简单应付甚至弄虚作假的情况。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打电话询问或直接到学生实践场所检查的方式加强监管;在考核上,要求学生写出社会实践日志和实践报告,并加强对其中有关实践材料的考查。对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教师应认真评阅,并将其记入政治课的平时成绩,对成绩突出者可以给予专门的表彰和奖励,一经发现弄虚作假现象,按不及格处理,要求其在下一年重新参加社会实践。此外,初中要对社会实践进行及时总结,从中发现好的经验,可以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加以运用。

(2)实践形式的多样性。

虽然各初中每年都组织初中生进行“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但这些活动对初中生而言广泛性、普遍性不够,只有较少的学生有机会参加。政治课教学应该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

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初中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努力培养师生社会实践意识,利用各种条件开展灵活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形式,才能让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参与,从而取得社会实践的良好效果。

总之,通过加强实践环节,把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大课堂中获取知识、了解国情、感悟人生,这样既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和理论问题,又能提高他们了解社会、分析社会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2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是搞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必要手段,教学方法运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通过一定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这涉及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要优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是核心、是基础,但教学方法、授课形式也同样重要,我们传统的授课方式多是强调灌输,往往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在整个教学过程,缺少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学生总是围绕老师转,尤其是政治课目前多采用上大课的方式,结果两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则对所听内容不知所云。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德育界的普遍呼声。“‘两课’教学方法上的得失,往往成为‘两课’教学的关键所在”。“注重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对推进‘两课’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改革当前这种实效性差的教学方法己势在必行。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特点宜采取互动式教学法。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就是为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变被动为主动,变僵化的灌输为灵活的对话式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抛弃传统的灌输式说教,而采用师生交流,教学互动的“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现在正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流行的教育主题词,正如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所言:“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教育。”

同时,政治课应采用课堂演讲或辩论的方法。教师可以适度地组织一些课堂演讲或辩论,将教学内容事先布置给学生预习,要求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限时演讲,对某些问题进行辩论,让他们既动脑筋学习知识,又锻炼他们的口才和思辨能力。

此外,还可开设专题,深入探讨。可将教材中的内容分成若干专题,由不同的教师集中精力搞一两个专题,一门课由多位教师讲授,这样可以使学生经常看到新面孔,领略多种教学风格,提高他们对政治课的兴趣。

3 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

要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必要的。目前初中政治课教学多以粉笔加黑板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引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该包括在政治课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应该包括如下。

课前了解教育对象手段的现代化,初中政治课是青年初中生,只有用心研究了解他们的思维脉络、现实需求,采集相关的信息,才能因材施教。过去的方法与手段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必须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对初中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调查分析、大面积心理测试等,以迅速、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政治课的教学方式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播手段现代化。目前,初中政治课教学多以粉笔加黑板为主要的教学手段,主要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无法提供生动直观的图像资料。教师要适应当今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应该发挥多媒体教学传播媒体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选择适宜的音像资料,堂上播映,课后讨论,这些材料可以是名人讲座录像、优秀故事影片、英雄事迹报告,也可以是时事焦点、经济热点等内容,既能保证信息传播的及时、高效,又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和感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委员会.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彭隆辉,孙继儒.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改革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