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多媒体教学使用的反思

2022-11-02 来源:步旅网
2010年第16期(总第104期) 中国现代黼装备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多媒体教学使用的反思 陈晓秋 内蒙古鲁能大雁能源责任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内蒙古呼伦贝尔021122 摘要:笔者在统计和反思近几年的教学、听课效果的前提下,对使用传统的板书、多媒体、多媒体板书结合 三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统计比较后得出:使用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教学效果最好,单一使用传统板书效 果次之,单独使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最差 并且多媒体并不适合所有课程,所以多媒体教学模式不能作为全部手 段或主要手段,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有力的辅助教学手段,并论述了多媒体使用的方法、原则、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效果反思模式 一、问题提出 板书模式、后多媒体板书组合模式。教学效果统计 多媒体作为教学模式一出现就受到广大教师的 见表1。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单一多媒体的使用。多 普遍“追捧”,因为它有很多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不 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模式效果最好、板书模式教学次 了的效果,又是高新科技在教学中的使用,所以备 之、单一用多媒体模式教学效果最差。评定效果从 受青睐。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质量,更体现了 课堂学生反馈、课堂提问、作业批改、考试成绩、 一名教师对现代教学手段的驾驭能力,于是很多教 教师自我评价、学生测评等项进行统计。 学单位将课件制作与使用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表1 教学效果统计表 谭程/教学模式 学生谈话反馈 课堂提问 作业 考试 教师评价 学生测评 标准之一,这就对多媒体的使用起到了更大的推动 工程力学/板书 能完整的做课堂笔记 回答思路正确 61 6 不满意 84.5 工程材料/板书 感性知识没有建立 能有正确的思路 4 72.8 基本满意 84.8 作用,以致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师是否具有 工程材料/多媒体 接受知识很困难、记 不住 缺少正确恩路 3+ 62.16 不满意 81 3 现代教学能力的标志。但一次听课的结果令笔者费 工程材料/组合 感性 很好、 基本正确回答 5 78 4 较满意 89 17 解,讲课教师的课件做得惟妙惟肖、讲解得法,但 数控机床/板书 感性知识建立困难 正确回答 69 4 基本满意 85 6 数控机床/多媒体 速度太快、理解不了 思路混乱 3+ 63 75 不满意 83.46 听课结束后自己却发现什么也没记住,听课笔记几 蕺控机床/组合 较好 正确回答 4 7I_8 基本满意 金属机床/板书 感性知识建立困难 有思路,但不准确 4 67.5 不满意 83 9 金属机床/多媒体 笔记无法记录 缺少正确思路 4— 61 4 不满意 8l 7 乎没有,回忆讲授的内容也几乎记忆空空。这一现 金属机床/组台 能过理解课程内容 思路基本正确 4 6g.7 基本满意 88 6 机械工程/板书 没有感性知识,不理 有思路但不准确 4 62 4 不满意 85 25 象令人不得不进行反思。为什么使用多媒体教学后 解 机械工程/组合 内容太多,课时太少 能有正确的思路 73 9 基本满意 88 27 效果却不如人意?尤其是课件做得很好、讲授得 先进制造/板书 根难理解 没有思路 73.8 不满意 83 2 先进制造/组合 基本能理解 有思路 81.2 基本满意 87 4 法,为什么没有教学效果?为此笔者对教学方法进 从上表可以得出,单一多媒体教学模式效果最 行了全面总结,从2003年开始对使用多媒体教学进 差,但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建立感性知识却有着不可替 行统计,共计对自己所授课的21个班次、6门课程的 代的作用,尤其工科的课程很多机械、设备图,如果 教学效果进行了统计。其中1门课程没有采用板书模 没有多媒体就很难建立感性知识,但其主要缺点是课 式;3门课程开始采用板书、后采用多媒体教学模 堂笔记无法记录,造成无法课后复习,且在谈话中知 式、最后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模式;2门课程先 道很多机械结构原理虽然很好但却没能真正理解, 因为跟不上进度。但此调查中缺少理科类课程,如 收稿日期:2010-02-04 工程力学这类逻辑、计算性较强的课程的比较。 作者简介:陈晓秋,本科,讲师。 笔者从2004年开始参与教学督导工作,共听课 口7 中国观代教嗜装备 2l2学时,其中164学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自己以一 名学生的角度重新审视这种模式教学的效果。总结 所有听课效果,并用表2进行了统计。多媒体教学确 实做到了传统教学方法做不到的事情,尤其对一些 需要用图、动画来建立学生感性认识的课程,多媒 2010年第16期(总第104期) 所以造成了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 2.课件质量不过关 很多课件并不是教师自己做的,是网上下载或 者教科书附带的光盘,这些课件难免将一些无关的 知识也加入,尤其一些光盘出于数量考虑将很多书 本上的章节、标题全部变成课件内容,而确实需用 课件表达的知识点却因为难做而缺少,使教学偏离 了教学目的。而自做的课件由于个人水平不高,难 做到尽如人意,缺少动画和难讲解的复杂知识点的 体的图、文、声并茂是传统教学方法不可实现的。 但另一方面多媒体绝对不是万能的,甚至还有很多 弊端,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单独使用多媒体教学质量 会大幅度下降。 表2 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统计表 制作能力,只好把书本上的章节、标题、定义等变 成多媒体课件内容。形式上是多媒体教学,实质就 是电子“板书”,形成了多媒体教学模式照本宣科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是最差的,传统 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其不足之处,但总的教学效果却 优于单一多媒体教学。 的内涵,多媒体的使用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 3.图文分离一闪而过 为提高教学效率将所有内容做在课件上,包括 图片、文字说明等,由于投影图空间有限,图片内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经听课和自身教学总结得出,单一使用多媒体 虽然有教学效率高、能够清楚地表达各类结构、形 体、复杂的大型图片、动画等功能,但却出现教学 效果不好的现象,虽然教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制作 容只好与文字分离,在讲解图片上的原理、结构等 内容时,只好不断地进行幻灯片的切换,“一闪而 过”的文字和图片内容,造成学生不便做笔记,甚 至无法做笔记的现象,且图文分离不便于学生形成 图文结合的整体记忆效果。 4.注重课件的形式超过注重课件内容 了多媒体课件,但是学生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审 美疲劳”,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堂表现懒 散,教学效果不能和教师的付出及期望成正比。产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速带来的低效 由于所用课件是事先做好的,授课时无疑大大 课件的制作为了求新颖、引人入胜,使可见的 内容花哨,充斥着与内容不相干的“闪图”,而知 识重点文字相应地变少了,且很多图片内容与背景 之间没有反差,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关键的知识 点没有入脑入心。 5.环境幽暗降低教学效果 提高了教学速度,但其最大的弊端也在于此,因为 教师不是边写、边画、边讲,给学生留有思考时 多媒体使用时为了投影的清晰必须保持室内的 “幽暗”,而这种幽暗的环境如果持续过长,就会导 间。由于多媒体展示缺少铺垫,而且多媒体课件并 非完全是动画类为学生建立感性知识的内容,很多 是各类结构、原理图、构造、操作过程等的讲授知 识,在没有任何铺垫的前提下直接展示给学生,学 生根本没有反应时间。由于学生没有思考时间,无 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欲睡的现象;由于光线不 足,使教师无法观察到学生的表情,割断师生间的交 互,阻断了教学效果反馈的渠道,减少了师生互动, 降低了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此外,幽暗的光线 法跟上教师的授课思维节奏,更无法让学生做好完 整的课堂笔记,失去了课后复习的依据,因而无法 系统地进行课后复习(因为现在很多教材编写粗糙, 教师一般用多本教材组合进行授课,造成虽有教材 但却不是教师授课的全部知识,或知识点不一致), 使黑板上的板书看不清楚,造成教师即使想用板书 弥补课件的不足也不可能,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 6.以读代讲 课件制作不精练,内容繁杂,文字过多,课件 成为了“电子板书”,教师照“件”宣科,上课时 虽然很多图片的表达很清楚,确实给学生建立了感 性认识,但却无法让他们在短暂的时间内记住并掌 握,表面上很明了的问题实际上却没有讲授清楚, 读的时间远远超过讲解的时间,教师变成课件的 “配音员”,失去了讲解疑难的作用和教师的形体 语言,缺少了课堂教学重点和疑难部分的讲解,变 J8 2010年第16期(总第104期) 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为学生的自我但“满堂听、满堂 看”。 三、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建议 1.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多媒体使用最大的弊端就是学生跟不上教师的 思维,无法做课堂笔记,如果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 合的模式,就可以避免这一弊端的出现,教师将必须 讲解的内容和学生必须记录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使 学生在教师写的时间内进行记录和思考,避免了“一 闪而过”和图文分离的现象,这样才能突出重点, 避免一种模式的教法使学生产生心理、视觉疲劳, 变换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奋状态, 同时保证了正常的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质量。 2.在必须使用的地方使用 教学中不能滥用多媒体,将使用多媒体的时间 进行有效控制,精练地准备在一节课中必须通过多 媒体展现的部分,如:导课环节、帮助突破难于理 解的重点难点环节、知识拓展环节、无法用语言和 板书讲述的地方、大型的原理图以及需用FlaSh来进 行演示的地方,并配合教师板书进行讲解,必须杜 绝将公式推导、课程的题目、章节、定义甚至是大 段的教科书内容做成所谓的“课件”,没有了教师 的讲解,只剩下教师的“配音”。 3.时间上精心设计 多媒体课不是满堂看、满堂听,需要精心设计 好多媒体的使用时间,将那些只有用多媒体才能讲 授明白的知识点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尤其注意学生 的情绪,适时地进行教学模式的转换,才能让学生 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留出让学生思考与练习的时 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自我导向、自我 激励和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理念”真正体现出来, 实现教师对课堂的掌控、导向作用,而不是一节电 视教学。 4.多媒体使用必须针对一定的课程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多媒体教学,如理论推 导性强、教师用语言能表述明白的课程就不能用多 媒体教学。可以肯定地说任何课程中都有用多媒体 讲解更适合的地方,例如语文教师讲授《雨中登泰 山》一课时,先放一段泰山的FlaSh以及泰山照片, 可以让那些没有到过泰山的学生建立对泰山的感 性认识,再进行讲解会更加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 中国观代树蒙备 联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绝对不是说语文 课也用多媒体讲授效果更好。所以教学组织管理部 门,如教务处、教研室应对课程进行分类,对课程 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规定出可用、 部分使用、不适用等,杜绝多媒体使用泛滥成灾。 5.年轻教师慎用多媒体 青年教师,尤其是非师范学院毕业的教师,教 学基本功本来就欠缺,更没有对课堂驾驭的能力和 掌控课堂的教学经验,如果使用多媒体,就会造成 对其过分依赖,而无法加强教师基本功的练习,应 在年轻教师基本功达标后再使用多媒体教学。 6.课件必须自己制作 不仅是他人的课件与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知 识点不完全符合,使教学偏离了教学目的,降低 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因为多媒体的使用不仅 仅是教学手段,更是教师掌握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 技能。如果使用别人的课件,不仅使教师没有真正 “备课”,产生应付的现象,更没有学会这种教学 手段,造成教师基本功的缺陷。 四、结束语 毋庸置疑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模式, 但必须与教师的作用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 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 人如坐春风,如饮甘露。如果将多媒体作为惟一的 手段,就降低了教师的作用,多媒体是教师教学的 一种手段,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绝不可以将教师 变为多媒体的“附件”,不可以本末倒置。 参考文献 …1青巧,黄春华.多媒体技术与应用[h1].北京:电 子工业出版社,2009 [2】白凤翔,罗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教程[M].北 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庞丽娜,陈鑫玮.多媒体应用基础【M】.北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沈文华.高等农林院校多媒体教学质量探索与研 究[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王道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6]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2005 口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