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主要由蒸发器、冷凝器、储液干燥器、膨胀阀、压缩机、鼓风机电动机及高低压保护开关等组成,部件位置见图11-1。
图11-1 空调系统部件位置
1-压缩机 2-电磁离合器 3-冷凝器 4-储液干燥器 5-高低压保护开关 6-膨胀阀 7-蒸发器 8-鼓风机电动机 9-暖风机芯子
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见图11-2,当空调系统工作时,从压缩机吸入蒸发器排出的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经压缩后成为高温和高压气态制泠剂,再经高压管路被送入冷凝器,受到冷凝器风扇的强制冷却,将车内吸收的热量散发到车外。被冷却液化的高压制冷剂进入储液干燥器中干燥和过滤后,经过膨胀阀的节流膨胀作用变成低温低压的雾状制冷剂,流向蒸发器蒸发吸收车内热量后变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又重新被吸入到压缩机中进行循环。
图11-2 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1-压缩机 2-电磁离合器 3-冷凝器 4-储液干燥器 5-高低压保护开关发器 8-鼓风机 9-蒸发器总成
空调系统电路见图11-3。
6-膨胀阀7-蒸
图11-3 空调系统电路
1-暖风机电动机 2-电负载信号隔离二极管 3-高低压保护开关 4-A/C开关 5-蒸发器热敏电阻 6-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7-冷凝器风扇控制继电器 8-冷凝器风扇电动机 9-压缩机及离合器总成 10-主继电器 11-控制器搭铁 12-暖风开关 13-压缩机继电器 14-电源搭铁 A-接熔丝/接线熔丝(20A)(IG2) B-接A/C熔丝(15A) C-接F1熔丝(20A) D-接IG1熔丝(15A) 第二节 日常维护
(1)空调系统管路、电路检查。检查空调系统各总成安装是否稳固,管路连接是否可靠、有无渗漏,电器连接器是否连接良好、导线有无破损。若有不良,应及时更换。
(2)制冷剂数量的检查。在空调系统制冷的情况下,观察储液干燥器的玻璃观察窗,若没有或仅有微量气泡产生,则表明系统制冷剂充足;若气泡过多或呈气雾状,则表明制冷剂不足,应补充制冷剂。
(3)压缩机传动带挠度的检查。检查压缩机传动带有无松动打滑现象,检查传动带的挠度,即在98N的压力作用下,若传动带的挠度为10~12mm,表明传动带工作正常,否则
应调整传动带的松紧度。
(4)发动机(带空调时)怠速检查。在发动机正常怠速(900±50)r/min运转时,按下空调起动开关,起动空调装置制冷。此时,发动机怠速将自动提升到(1000±50)r/min。若空调起动后发动机怠速运转不稳定或存在熄火,则应重新调整发动机怠速。
(5)空调装置的清洁检查。在雨天或泥泞道路行驶后,应检查空调冷凝器管道及散热芯片是否粘满泥泞,必要时应清洗冷凝器管道和散热芯片,使空调制冷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6)空调装置的淡季维护。在冬天应每周开动空调一次,使空调运转10min左右,以保证制冷剂的正常循环。
第三节 制冷剂回收、加注及系统抽真空 一、制冷剂的回收
排空空调系统制冷剂时,必须利用制冷剂回收和再生处理装置进行回收。若将制冷剂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将影响环境。
使用回收和再生处理装置时,必须遵守该装置的使用操作说明。 二、空调系统抽真空
(1)每次拆开连接处后,都必须用真空泵对空调系统抽真空。空调系统应接上歧管压力计,抽真空时间为15min左右。但在回收系统制冷剂之前不允许抽真空。
(2)将高压加注软管与压缩机排出软管连接,低压加注软管与压缩机吸人软管连接,将歧管压力计的中央加注软管与真空泵连接,见图11-4。
图11-4 系统连接
1-歧管压力计 2-低压表 3-高压表4-回收装置或抽真空泵 5-制冷剂罐 6-冷凝器7-压缩机 8-蒸发器 9-储液干燥器 10-膨胀阀11-维修阀 A-压缩机排出软管 B-吸人软管 C-回收或抽真空 D-加注
(3)起动真空泵,打开歧管压力计吸入侧的手动阀。若系统未阻塞,则高压表指针指示某值,此时打开另一侧的手动阀。
(4)10min后,如无泄漏,则低压表指示低于100kPa。
1)若系统真空度指示未达到100kPa,则关闭两侧的手动阀,停止真空泵工作,并观察低压表指针的摆动情况。
2)若指示值增加,说明系统有泄漏,应检修后重新检查。 3)若指示值不变,表示无泄漏,可继续抽真空。
(5)抽真空时间应在15min以上。
(6)继续抽真空,直到低压表的指示值低于100kPa为止,关闭两侧手动阀。
(7)停止真空泵工作,从真空泵进口拆下中央加注软管。此时,系统可加注制冷剂。 三、制冷剂的加注
(1)系统抽真空后,应检查确认软管的配管是否正确,见图11-5。
图11-5仪器连接
1-歧管压力计 2-高压侧(排出侧软管) 3-低压侧(吸入侧软管)
(2)连接歧管压力计,打开制冷剂罐加注阀,清洗加注管路,然后打开低压侧手动阀。 (3)起动发动机,保持其转速为1000r/min,然后打开空调。 (4)将蒸气状态制冷剂注入空调系统,此时制冷剂罐应保持直立。 (5)当制冷剂罐吸空后,按下述方法换用新制冷剂罐。 1)关闭低压侧手动阀。
2)用注满制冷剂的制冷剂罐换用吸空的制冷剂罐。当使用制冷剂罐加注阀时,应按下述方法更换:
①松开板状螺母,使穿孔针退回,拆下制冷剂罐加注阀,见图11-6。
图11-6 制冷剂罐加注阀的拆卸
1-手柄 2-板状螺母 3-穿孔针 4-制冷剂罐
②将拆下的制冷剂罐加注阀安装到新的制冷剂罐上。 3)排除中央加注软管内的空气。
①将制冷剂罐加注阀完全拧紧,然后稍微松开板状螺母。 ②将歧管压力计的低压侧手动阀稍微打开。
③只要制冷剂从制冷剂罐与加注阀间的空隙处溢出并伴有咝咝声时,应立即拧紧板状螺母及歧管压力计低压侧手动阀。
④顺时针转动加注阀手柄,将穿孔针旋人新制冷剂罐内,并穿一小孔使制冷剂流动。
(6)当系统加注规定数量550g或高压表指示1470kPa、低压表指示245kPa时,关闭歧管压力计低压侧手动阀。此时观察储液干燥器的观察孔,见图11-7,检查是否有气泡。若无气泡,表示系统完全加满。
图11-7 检查观察孔内是否有气泡
1-歧管压力计 2-高压侧 3-低压侧 4-储液于燥器 5-观察孔 6-气泡 第四节 故障诊断
空调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见表11-1。 表11-1 空调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故障现象 无冷气或无暖风 故障原因 1、电磁离合器接合故障 熔丝烧断 电磁离合器有故障 空调开关有故障 热敏电阻有故障 高低压保护开关有故障 接线或搭铁故障 无制冷剂 故障排除 更换熔丝,检查是否短路 检查离合器 检查开关 检查热敏电阻 检查开关 需要时修理 检查空调系统管路 ECM有故障 2、压缩机运转不正常 传动带松弛或断裂 压缩机有故障 3、鼓风机不运转 4、膨胀阀有故障 5、系统泄漏 6、储液干燥器易熔塞熔化或阻塞 有断续冷气 1、电磁离合器打滑 2、ECM有故障 3、膨胀阀有故障 4、电路接线不良 5、系统内过潮 1、冷凝器阻塞 2、传动带打滑 3、压缩机有故障 4、制冷剂加注不足或过多 5、系统中有空气 1、冷凝器阻塞 2、传动带打滑 3、电磁离合器有故障 4、压缩机有故障 5、膨胀阀有故障 6、热敏电阻故障 7、制冷剂加注不足或过多 8、系统有空气或压缩机润滑油过多 9、储液干燥器堵塞 更换ECM 张紧或更换传动带 检查压缩机 检查鼓风机 检查膨胀阀 检查系统是否有泄漏 检查储液干燥器 检查电磁离合器 更换ECM 检查膨胀阀 需要时修理 抽真空和加注制冷剂 检查冷凝器 检查或更换传动带 检查压缩机 检查制冷剂的加注 抽真空和加注制冷剂 检查冷凝器 检查或更换传动带 检查电磁离合器 检查压缩机 检查膨胀阀 检查热敏电阻 检查制冷剂的加注 抽真空和加注制冷剂 检查储液干燥器 检查蒸发器 需要时修理 需要时修理 更换鼓风机电动机 仅高速时有冷气 制冷不足 冷却空气速度不够 1、蒸发器阻塞或霜冻 2、冷却装置或气管漏气 3、进气口阻塞 4、鼓风机电动机有故障 第五节 主要部件检修 一、制冷系统的检修
1、检查制冷剂的加注情况
使发动机快怠速运转,以最大制冷能力开动空调几分钟,然后在储液干燥器的观察孔处观察,见图11-8。按表11-2所示进行处理。
图11-8 储液干燥器观察孔
1-储液干燥器 2-观察孔 3-气泡
表11-2 制冷剂不同加注情况的处理 项目 现象 1 在观察孔处看到气泡 2 在观察孔处看不到气泡 3 压缩机进出口间无温差 4 制冷剂加注 系统内制冷剂加注不足 处理方法 用检漏仪检查系统是不泄漏 系统抽真空并加注,用检漏仪检查是否泄漏 系统内无制冷剂或加注不足 见项目3和4 系统已排空或接近排空 压缩机进出口间有明显的温系统内加注制冷剂适当或过见项目5和6 差 多 排放过多的制冷剂,直到减至规定的加注量为止 空调系统断开时,观察孔处5 的制冷剂处于澄清状态而且系统内制冷剂加注过多 保持无气泡 空调系统断开时,观察孔处6 的制冷剂立即产生气泡,随系统制冷剂加注适当 后逐渐消去 无需校正,制冷剂加注正常 2、冷凝器的检查
(1)检查冷凝器散热片是否阻塞。若阻塞,要用水清洗,并用压缩空气吹干。 (2)检查冷凝器接头处有无泄漏。若泄漏,应修理或更换。 (3)检查冷凝器散热片有无损伤。
(4)拆卸制冷剂管和压缩机软管后,应马上在拆开的接头处加堵盖,以使冷凝器不致受潮且无灰尘侵入。
3、储液干燥器的检查
(1)储液干燥器的结构见图11-9。
图11-9 储液干燥器的结构
1-进口 2-观察孔 3-出口 4-干燥剂
(2)用检漏器检查气态制冷剂是否漏气。 (3)检查观察孔、易熔塞和接头是否完好。 4、蒸发器的检查
(1)蒸发器的结构见图11-10。
图11-10 蒸发器的结构 1-上箱 2-蒸发器 3-下箱
(2)检查蒸发器散热片是否阻塞。若发现阻塞,应用压缩空气将散热片吹干净。不允许用水清洗蒸发器。
(3)检查进出口接头是否有裂纹或划伤。若有必要,应修理。 5、膨胀阀的检查
(1)膨胀阀的结构见图11-11。
图11-11 膨胀阀的结构
1-进口 2-消声器 3-膜片 4-钢珠 5-压力弹簧 6-感温包 7-出口 (2)将歧管压力计接到维修阀上。
(3)使发动机以1000r/min的转速运转,接通空调。
(4)检查低压表指示应为500kPa。
1)若读数太低,应检查膨胀阀和储液干燥器。若有必要,应更换。
2)若读数太高,应紧固感温包支架或更换膨胀阀,见图11-12。
图11-12 感温包位置 1-蒸发器 2-感温包
6、蒸发器热敏电阻的检查
热敏电阻即温度传感器,用来检测蒸发器排出空气温度。当温度低于规定值时,传感诊断模块使电磁离合器分离,防止蒸发器霜冻。
当温度为0℃时,热敏电阻阻值为6.3~7.0kΩ;当温度为25℃时,热敏电阻阻值为2.0~2.2kΩ。
7、空调开关的检查
(1)拆开蓄电池负极电缆。
(2)拆下暖风机控制杆和中央装饰件。
(3)拆开空调开关连接器,取下空调开关。
(4)用欧姆表检查空调开关各端子间的导通性,见图11-13,并应满足表11-3所示要求。否则,应更换空调开关。
图11-13 空调开关端子布置 8、高低压保护开关的检查
(1)当空调正确加注制冷剂及压缩机运转时,常温下(25℃),检查开关端子间的导通性,见图11-14,应导通。
图11-14 高低压保护开关
1-高压侧压力 2-活动触点 3-压力开关端子 表11-3 检查空调开关端子间的导通性 端子颜色 位置 OFF ON R/Y ① ○ B ② ○ G/R ③ ○ ○ G/W ④ ○ ○ G/L ⑤ ○ ○ G/B ⑥ ○ 注:○-○代表导通。
B-黑色;G/R-绿/红色;G/B-绿/黑色;G/W-绿/白色;C/L-绿/蓝色;R/Y-红/黄色。
(2)当高压侧压力高于3140kPa或低于196kPa时,高低压保护开关端子间应不导通。 9、继电器的检查
(1)拆开蓄电池负极电缆。
(2)拆下继电器的连接器,拆下继电器。
(3)按图11-15接线,检查端子③和④之间的导通性。若不导通,更换继电器。
图11-15 检查继电器 10、压缩机的检修
(1)压缩机的分解见图11-16。
图11-16 压缩机的分解
1-电枢压力板螺钉 2-电枢压力板 3-挡圈 4-电磁离合器(转子) 5-垫圈 6-调整垫片 7-油毡环 8-电磁离合器绕组(定子) 9-唇状密封 10-压缩机气缸盖 11-压缩机本体总成 12-O形密封圈 13-压缩机保护开关
(2)压缩机的检查见图11-17。
图11-17 检查压缩机
1-歧管压力计 2-高压侧 3-低压侧 1)安装歧管压力计。 2)快怠速运转发动机。 3)进行下述项目检查:
①高、低压表读数应不低于规定值。 ②金属响声 ③轴密封的泄漏
4)若上述检查发现故障,应修理压缩机。 (3)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的检查
1)检查压力板、转子的磨损及浸油情况。
2)检查离合器轴承是否有噪声、磨损及润滑油外泄。
3)测量定子绕组电阻,见图11-18,其电阻应为2.9~3.8Ω(20℃时)。否则应更换绕组。
图11-18 测量定子绕组电阻
(4)传动带的检查。
1)检查传动带是否磨损及有裂纹,若必要应更换。
2)检查传动带的张紧度,见图11-19,在电磁离合器带轮和曲轴带轮中间位置用约100N的力按压,其挠度应为7~9mm。
图11-19 检查传动带挠度
1-水泵带轮 2-发电机带轮 3-曲轴带轮 4-电磁离合器带轮 二、暖风与通风系统的检修 1、空调控制面板布置8
空调控制面板布置见图11-20。
图11-20 空调控制面板布置 2、暖风与通风系统布置
暖风与通风系统布置见图11-21。
图11-21 暖风与通风系统布置
1-侧出风口 2-侧除霜出风口 3-中央出风口 4-地板出风口 5-前除霜出风口 6-暖风机 7-风管 8-鼓风机电动机 9-控制杆 10-除霜喷嘴 11-侧除霜风管 12-中央通风口管 13-侧通风管 14-外气 15-内气 3、暖风机控制拉索的拆装 (1)暖风机控制拉索的拆卸。 1)拆下控制操作箱。
2)拆下烟灰盒和烟灰盒上板。 3)拆下点烟器。 4)拆下收放机。
5)拆下控制杆滑钮和控制面板装饰件。 6)拆下控制面板。
7)拆开鼓风机电动机开关导线连接器。
8)拆开鼓风机和暖风机控制拉索,见图11-22。
图11-22 拆下鼓风机和暖风控制拉索
1-暖风机 2-鼓风机 3-新鲜空气控制拉索 4-暖风控制拉索 5-空气控制拉索 6-控制杆 9)拆下控制杆总成。
10)拆开控制杆的控制拉索,见图11-23。
图11-23 拆下控制拉索
1-控制杆总成 2-夹子 3-控制拉索
(2)暖风机控制拉索的安装,按与拆卸时相反的顺序进行,并注意:
1)将控制拉索装到控制杆上后,再将控制杆移到控制拉索完全拉出位置。 2)将控制拉索接到暖风机总成和鼓风机电动机装置拉杆上,并固定。 3)当装控制拉索时,必须使控制旋钮移动灵活,并应停在正确位置。 4、后部通风管的拆装 (1)后部通风管的拆卸 1)拆下前排座椅。
2)拆下前隔板两侧左、右装饰板和前门框板,见图11-24。
图11-24 拆下装饰板和前门框板 1-前隔板侧装饰板 2-前门框板 3)拆下控制操作箱
4)松开仪表板横梁支架安装螺栓/螺钉,然后按图11-25箭头方向移动支架。
图11-25 仪表板横梁支架
1-No.2后风管 2-仪表板横梁支架 5)拆下No.2后风管。
6)揭开地毯,使后风管全部露出。
7)拆下No.1后风管和后软管,见图11-26。
图11-26 拆下后风管和后软管
1- No.1 后风管 2-No.2后风管 3-后软管
(2)后部通风管的安装。按与拆卸时相反的顺序进行。 第六节 维修数据
(1)制冷剂为R134a,系统加注量为550g。 (2)压缩机冷冻润滑油量150mL。
(3)制冷系统高压侧压力为1470~176kPa,低压侧压力为245kPa。 (4)更换空调元件时加注冷冻润滑油量见表11-4。 表11-4 更换空调元件时加注冷冻润滑油量 部件名称 冷凝器 储液干燥器 蒸发器 压缩机 冷冻润滑油加注量/mL 20~30 10 15 150 (5)主要部件拧紧力矩见表11-5。 表11-5 主要部件拧紧力矩 部件名称 压缩机安装螺栓 电磁离合器电枢压力板状螺母 压缩机气缸盖外侧螺栓 压缩机气缸盖内侧螺栓 制冷回路连接螺母 8mm管 12.7mm管 15.9mm管
拧紧力矩/N·m 23 14 23 14 12~15 20~25 30~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