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一篇带多篇,初步掌握借物抒情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2、品读文字,想象情景,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梅花魂》,知道了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思念,那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作者想起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好了生字词,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请打开课本第30页,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
2、师:初读课文,桂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师:同学们很会读书,初读就读懂了这么多。作者琦君奶奶用曼妙的文笔述说着她对芳香四溢的桂花的喜爱和摇桂花给她带来的无限快乐。(板书:闻花香 摇花乐)
三、品摇花乐,赏花雨美
1、师: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摇花乐和桂花雨的自然段。(第5自然段)
2、师:下面我们先学习第5自然段,一起去感受作者的摇花乐。谁来读一读?(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3、师: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正缠着妈妈要摇桂花。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指名读: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我听出了摇花之前,作者的心情多么迫切呀!请你们也来缠着母亲问—— 生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师:你还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香香的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落得我满头满身。(出示幻灯片3)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快乐)
师:把你的快乐读出来。(该生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大家一起快乐地摇吧。( 生齐读)
4、师:此时此刻,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桂花纷纷落下来,像什么?谁来说一说?
5、师: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沐浴在桂花雨中,香香的,甜甜的,大家不禁要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师:咱们女同学来喊一喊。(女生喊) 师:咱们男同学也来喊一喊。(男生喊)
师: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摇花的乐趣和桂花雨的美丽吧!注意你的表情,也可以加上动作。(生有感情地齐声诵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6、师:这样的情境,这样的感受,都融在了父亲作的一首小诗中。(出示幻灯片6: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师:咱们一起来吟一吟。(全班吟诗)
师:好一个“花雨缤纷入梦甜”哪!这场缤纷的桂花雨不仅落在作者的头上、身上,更落进了她的心里、梦里。
四、感受花香,体悟思乡
1、师:在摇花乐中琦君度过了她美好的童年。童年让她魂牵梦萦的除了摇桂花的快乐,还有桂花那迷人的香气。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到底有多香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从文中哪些句子里可以闻到家乡桂花的香味。
2、学生交流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①、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②、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③、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④、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全班齐读)
3、这些句子都说明家乡的桂花香。我们重点读读这两个句子。(出示幻灯片8: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学生自由读)
这两个句子里,哪个字出现了两次?(“浸”字。)
师:我们写“香”一般用“飘”的,怎么用这个“浸”字啊?(板书:浸)
师:一个“浸”字,使得香气不但闻得到,还能感觉得到了。所以这个“浸”用得恰当,用得传神。读的时候,注意要把“浸”字读得轻一些、柔一些。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
4、师: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全年”这个词上,“全年”可以换上哪些词?
生:每一年、每一个月、每一天、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日日夜夜、一年四季、每一个季节。
师:桂花香气散发的时间竟然这么久!让我们一起合作,用琅琅书声来表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气弥久不散吧!
师生合作朗读:(每一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个月),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一天),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5、师:桂花的香味真浓啊!但桂花是金秋开放,整个村子怎会“全年”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生: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师: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所以作者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6、闻花香,摇花乐,琦君度过了她美好的童年。十二岁那年,琦君随家人离开故乡到了杭州。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后,琦君从外面回家,总要捧回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里的桂花”指的是什么地方的桂花? 生:指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
(出示幻灯片9 满觉陇的桂花)生齐读: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师:杭州一处小山上的桂花有多香?生:香飘十里。
师:杭州最有名的桂花就在这一处小山上。这一处小山叫满觉陇。满觉陇的桂花太有名了,每到花开季节,满山的桂花竞相开放,花香四溢,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去观赏。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到底哪里的桂花更香?我们不妨来看这两个句子。(出示幻灯片10: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师:从香味上来看,哪里的桂花更香?
师: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7、师:满觉陇的桂花这样香,可是母亲却说——(出示幻灯片11:母亲的话)(全班齐读)
师:母亲为什么说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请默读课文第三、第五、第六自然段,再和同桌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1: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说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生2:少了摇花的快乐,所以说比不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生3:母亲对家乡院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会觉得故乡的桂花最香。这表达了母亲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师: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桂花带来的快乐……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这些都是无论何处,无论多香的桂花都无法代替的。
8、师:谁不说俺家乡好!你们也能像琦君的母亲那样来说一说、赞一赞自己的家乡吗?(出示幻灯片12:这里的___再__,也比不上家乡______。)(学生模仿说话)
9、师:身在异乡,心系故园。母亲不是诗人,但她用最朴实的语言,一个“再”,一个“比不上”,就把这种(板书:思乡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每当我从杭州回家,捧回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时,母亲总是说——(男生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每年丹桂飘香,身处异乡的母亲就会说——(女生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当85岁高龄的琦君回到故乡,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她仿佛又一次听到母亲在说——(全班齐读: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0、师:母亲的这番话,这份情,自然影响了我,感染了我,于是……(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透过“又”字,你品味出什么?
生:“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
师: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总结学法,学习《水墨菱塘》。
1、师: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读着这篇文章,感觉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作者的思乡情也萦绕在心头,像桂花的香气一样浓郁且溢满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从“我”对有关桂花的童年小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里表达出来的。这就是寓情于事的写法。(板书:寓情于事)
2、自学《水墨菱塘》,汇报朗读 六、小组合作学习拓展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