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
谢明川
A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roducing Traditional Lingnan Ethnic Sports into Schools
Xie Mingchuan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课堂进行理论认识分析,实践上调查发现形势不容乐观。在新常态下,提出构建岭南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体系健身实践创新平台。重点融合咏春,陈式太极、推手,名为岭南咏春太极拳。立点广东,面向全国,着眼世界传播,打造咏春太极拳成为世界精品课程。
【关键词】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堂
Abstract: By using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and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does the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ituation of introducing traditional Lingnan (Lingnan,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ethnic sports into schools is not optimistic. Thus, this paper,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proposes that an innovative practice platform should be set up specialized in traditional Lingnan ethnic sports. Lingnan Wing Chun style taijiquan (Tai chi chuan,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hadow boxing)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Wing Chun, Chen-style taijiquan and tuishou (pushing hand, a kind of workout routine),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faced the whole nation and in the end, aim at popularizing all over the world to become a world-class individual sport
Keywords: Lingnan area; traditional national ethnic sports; individual sports; class
【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独有的、表现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创造,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保存和延续下来的具
74
[1]
。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是有民族特征的体育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是维系岭南人民的情感纽带和桥梁。可如今,跆拳道、泰拳、瑜珈等倍受学
中华武术・研究 第5卷 第12期 2016年12月 ★ Chinese Wushu Research Vol.5 No.12 December 2016
生青睐,日益成为健身强体的时代风尚,加上现代城镇化加速,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消失,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并面临消失危险的“新常态”。因此,国家意识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于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7月29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11年7月29日公布,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不断鼓励学者、专家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在“新常态”下,如何破解当前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课堂的难题,构建岭南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创新平台,引领学生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当务之急。提出以咏春太极拳为创新突破口,立点广东,面向全国,着眼世界三步走发展战略,打造咏春太极拳成为世界精品课程,是造福当代,向世界学校传播的教育梦想。
笔者走访了广东各地区、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场馆、训练基地等,采访了部分学校老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以及市民、学生,详细了解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课堂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对现阶段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兴趣、态度和建议。2.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软件SPSS17.0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理论认识
第一,理论研究滞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向的路标不明,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特别缺乏独特的一整套概念、范畴、命题和研究方法。第二,传统观念的制约。应试教育的误导“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观念占用学生大部分时间,况且武术教育理念上没有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第三,社会转型的影响。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冲击下,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正面临着历史潮流冼礼,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耕文明基础逐渐削弱乃至在部分地区消失,广东社会经济在重要转型时期,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使之逐渐或部分失去了生存土壤,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危,给一向主要以口传身授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查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询肇庆市图书馆、肇庆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了解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课堂实际情况,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任务,本调查研究对象选定广州大学、肇庆学院、肇庆工商学院、肇庆科技学院、肇庆中学、大旺中学、小学、肇庆十五小随机发放168份问卷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168份,回收168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62份,有效率96%。2.2.3 访谈法
(JXGG201310)基金项目:肇庆学院教改项目
Fund project:Education Reform Project of
Zhaoqing University; Project number: JXGG201310
(1972-)男,广东湛江人,学士,副作者简介:谢明川
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E-mail:2808834545@qq.com。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广东肇庆,
526061
Author unit:Facul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Zhaoqing University, Zhaoqing, Guangdong526062, China
75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谢明川: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
化遗产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加快岭南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第四,国内外其它项目的冲击。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虽然有其自身的特色,但是相对于一些现代体育项目如跆拳道,它的竞技色彩和商业色彩都没有那么浓厚,导致人们对这项运动的关注相对有限。一旦这个项目的发展缺少创新与活力,人们就会转而去关注其它的运动项目。第五,当前,学校中西方竞技体育所占比重过大,岭南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校园里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缺失,以至于造成学生文明行为不足、爱国意识薄弱、民族情感淡漠、生活方式西化等突出现象,给我们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
心就确定将咏春拳这一优秀拳种向全国推广,得到全国武术爱好者热烈响应。因为广东是岭南武术文化的重镇,是近现代咏春拳、南拳发源地,这里有闻名遐迩的大师黄飞鸿、梁赞、叶问、李小龙、邱建国、何强,随着《黄飞鸿》《精武门》《叶问》《南拳王》电影播放的影响,学生对武林英雄崇拜和追星,油然而生对咏春拳、南拳的热爱。
表1 学生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了解 南拳 咏春拳 太极拳 舞龙舞狮 龙舟 攀岩 毽球 其他95
87 36 77 12
人数 132 151 103
百分比% 81 93 63.5 58.6 53.7 22 47.5 73.1.2 学生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的兴趣调查
在对学生参与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内活动的态度调查时(见表2),大部分人的态度是不感兴趣的,以完成学分为主要目的。喜欢参加有30人,只占到19%;完成学分的有95人之多,占到58%;而不喜欢的有高达37人,占到23%。由此我们得出,大部分人对民族传统体育课并不感兴趣,也不愿意参与其中。当然,这里既有学生自身的爱好原因,更加喜欢跆拳道、泰拳、瑜珈、空手道等,也有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点制约,习练传统体育时间长又辛苦,这样逐渐失去学生喜爱,不可否认的是,民族传统体育课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表2 参加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的兴趣 人数 百分比%
喜欢 30 19
不喜欢 37 23
完成学分9558
3.1 实践调查
3.1.2 学生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
岭南是指南岭之南,包括广东、广西、海南、澳门和香港,现在主要是指广东。南岭是主要有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和大庾岭,称为“五岭”,
[2]
。目前据《中华是我国南北重要地理分界线之一
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发掘、发现的少数民族体
[3]
。广东省70育676项,汉民族体育301项,共计977项
多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过程中就带有地域文化传承的历史印记,如南枝拳、咏春拳源自福建,太极拳、昆仑拳来自河南,白眉拳和侠家拳从四川传
[4]
。目前流传下来的项目有南拳、咏春拳、洪入等等
拳、蔡李佛拳、太极拳、舞龙舞狮、龙舟、风筝、麒麟舞、赛马、摔跤、跳绳、攀岩、毽球等。现在进入学校的主要项目有南拳、咏春拳、太极拳、舞龙舞狮、龙舟、攀岩、毽球等。表1是关于学生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了解程度的一个调查,其中咏春拳、南拳、太极拳在学校传播最广泛,分别占93%、81%,太极拳占63.5%、舞龙舞狮占58.6%、龙舟占53.7%、攀岩占22%、毽球占47.5、其他占7%。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新生校本体育基础课程选项安排的随机调查中,选择咏春拳约占67%,太极拳约占8%,武术套路约占7%,选择体育基础课占4%,选择自己意愿的项目占
[5]。1996年,香港叶问的徒弟黄淳梁先生应国家14%
3.1.3 学生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认知途径情况
表3 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认知的途径
(n=162)
内容排序 电影 电视 小说 学校体育课 表演
人数 127 89 56 38 19
比例(%)
78%55%35%23%12%
体委之邀到北京传授咏春拳,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
76
由表3可以得出,学生是通过电影、电视、
中华武术・研究 第5卷 第12期 2016年12月 ★ Chinese Wushu Research Vol.5 No.12 December 2016
小说认识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别占78%、55%、35%,而一般电影、电视、小说里的武术都是通过艺术加工或现代化科技技术美化,使学生看了激情澎湃,内心深处对武林高手无比向往,往往是常人练习武术无法达到的水平,所以,学生在学习过后往往会感到真实的武术和电影与小说里面的武术不一样,甚至感到失望。在中国武术的发展史上,侠义梦想与江湖传说就象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如影随形,在积极推动武术文化传播的同时又于不知不觉间催生了人们关于武术本色的误读,经年累月,潜滋暗长,甚至“已经铺天盖地乃至于深入骨髓地扭曲了中国武术的真实面貌”
[6]
表5 学生内部动机因素排序(n=162)排序 1 2 3 4 5 5
内部动机 强身自卫 传承岭南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个人兴趣爱好 提高个人气质
其它
人数 比例(%)142 109 104 79 42 9
88%67%64%49%26%6%
由表4、表5可以看出,学生学习岭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外部动机排序前三名的是功夫电影,武术、龙狮表演和认识更多同学;分别占83%、72%、52%。内部动机选择人数最多的是强身自卫,传承岭南文化与文化自信三个选项,分别占88%、67%、64%。表4、5得出学生练习武术的外部动机因素比内部动机因素较弱,学生练习岭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内部动机明显较强,外部动机一般。同时也反映了学生传承岭南传统文化意识增强,以及突出个性、表现出对民族传统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的个性追求。
3.1.5 学生学习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发现,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师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居多因素,选择练习时间、场地设施的同学人数次之,然后是器材费用和其他,详见表6。
表6学习岭南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影响因素
(n=162)
排序 1 2 3 4 5 6 7
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教师水平 练习时间 场地设施 器材费用 其它
人数 比例(%)133 127 104 96 78 57 32
82%78%64%59%48%35%20%
。这也是武术影视化的一个弊端。相反,通过
学校体育课、表演认识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学生只有23%和12%,由此说明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当前在高校的普及和推广力度还不够。3.1.4 学生学习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外部动机情况
动机研究是目前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今已形成了大量的成果。当然,最常见的则是了解人类的行为动机并且运用各项动机理论来引导或帮助人们向着更好的目标前进。“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动机是用来说明个体为什么要从事某种活动,而不是用来说明某种活动本身是什么或怎样进行
[7]
。本研究为了解学生学习岭南民族传统体育的
的内、外部动机情况,把握学生心理脉搏,从而为岭南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课堂提供依据。
表4 学生外部动机因素排序(n=162)排序 1 2 3 4 5 6
外部动机 功夫电影影响 武术、龙狮表演影响 认识更多同学 增加就业机会 身边同学影响
其它
人数 比例(%)135 117 84 61 27 13
83%72%52%38%17%8%
由表6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学内
77
【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谢明川: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
容、教学模式、教师水平是影响其选择练习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的重要因素,分别占82%、78%、64%。因此,应打破长期以来以长拳为主体构建的教学模式,构建具有岭南地方特色南拳、咏春拳为主的小学、中学、大学课程体系。确立了“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提出“强化套路,突出技击,保质求真,终身受益”的武术教育改革理念。第一,“强化套路,突出技击”是由武术套路与散打两种文化所决定的,是武术人练习武术的实际历程及学生学习武术的心理指向。第二,“保质求真”是要实现“或能将套路演练得像模像样,或能实际格斗使用”的教育目标,这是青少年学会武术的目标。第三,“终身受益”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武术中找到他们的期待,发现学习武术
[8]
。在教学模式上,的快乐,喜欢武术而终身锻炼
排在前三位的是咏春拳南拳擒拿防身术、散打格斗术、陈式太极拳,分别占77%、64%、48%。这与表5中学生最注重的内部动机“强身自卫”相吻合。2007年,邱丕相教授就对中小学的学生学习武术动机的调查结果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防身自卫”,其次是强身健体。鉴于这样的事实,当前的学校武术改革要完成一个转变:由追求动作艺术美的主体价值转变到提高防卫能力的主体价值。只有完成这个重大转变,才能真正满足广大
[11]
。学生对武术的实际需求
表7 学生希望开设的课程内容(n=162)排序 2 3 4 5 6
课程内容 散打格斗术 陈式太极拳 舞龙舞狮 龙舟 其他
人数 比例(%)124 104 78 54 46 21
77%64%48%33%28%13%
1 咏春拳南拳防身术
注重从易到难段位制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段位制是武术传承、推广、普及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是中国武术事业发展的神经系统,关系到武术健康发展、国际推广以及申
[9]
。教师水平是影响学生学奥和走进校园的目标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南拳、太极拳在学校传播最广泛,4.1.1 咏春拳、
因为广东是岭南武术文化的重镇,是近现代咏春拳、南拳发源地,这里有闻名遐迩的大师黄飞鸿、梁赞、叶问、李小龙、邱建国、何强等等。4.1.2 学生参加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学习时,大部分人的态度是不感兴趣的,以完成学分为主要目的。可见,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课堂形势不容乐观。
电视、小说认识岭南4.1.3 现代大学生通过电影、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是通过学校体育课认识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电影、电视、小说里的武术通常是添加特效或美化后的效果,容易给大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产生误读,对真实武术的了解不够全面。由此说明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当前在学校的普及和推广力度还不够。
4.1.4 学生学习岭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外部动机是功夫电影、武术、龙狮表演和认识更多同学;内部
习兴趣因素之一,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教师要根据社会需求,不仅在培养目标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自编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在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上予以突破,如教学观念、专业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更新,特别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独立学习和思考武术技击内涵,并强调
[10]
。从影培养学生自编武术基本动作的实践能力
响因素排序来看,学生认为不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场地设施和器材费用,开展占48%和35%,在这方面广东肇庆大旺中学有专门武术龙狮馆,肇庆学院没有。按影响程度排序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水平>练习时间>场地设施>器材费用>其它。
3.1.6 学生希望开设课程内容
由表7可以看出,学生希望开设的课程内容
78
中华武术・研究 第5卷 第12期 2016年12月 ★ Chinese Wushu Research Vol.5 No.12 December 2016
动机是强身健体,传承岭南文化与文化自信。内部动机明显比外部动机强,以及突出个性、表现出对民族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的个性追求。教学模式、教师水平是影响学生4.1.5 教学内容、
选择练习岭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重要因素,其次是练习时间、场地设施、器材费用、其它。
4.1.6 学生希望开设的课程选择最多的是咏春拳、
界传播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拳术。
为学生创造更多参加广东省4.2.4 以学生为中心,
及世界比赛、交流、表演等集体展演活动的机会,促进学生对岭南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他们民族文化心理动机自豪感和民族文化信仰自尊心,从而提高学生对岭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浓厚情感和兴趣,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咏春太极拳套突出技击,攻防一体,养练结合,终身受益”的路,新理念。
南拳、擒拿防身术、散打格斗术、陈式太极拳,这表明中学生最注重的内部动机是“强身自卫”。说明了现代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希望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防身自卫意识。
参考文献[1]白晋湘.民族民间体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2]李朝旭.岭南武术文化[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1.[3]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50.[4]李吉远,郭志禹.地域武术传承与中国武术国际化传播断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3):56-60.[5]佛山地区高校开展咏春拳教学教学的实证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2):115-118.[6]易建东.WMA注定在悖论中前行[EB/OL].新华网,2007-01-23.[7]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3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赵光圣,戴国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1,(38):85.[9]张瑞洁.从《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看武术文化传统回归[J].体育文化导刊,2012,3,(3):130-132.[10]汤立许.建国60年来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嬗变与走向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4,(27):449-452.[11]邱丕相,杨建营.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体育学刊,2007,14,(7):67. 4.2 建议
应该革新观念,抓住岭南传4.2.1 在新常态下,
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契机,提出打破以长拳为主体构建的竞技武术教学模式,以咏春拳、太极拳养生理论为核心框架和重点项目,推动南拳、醒狮、舞龙、洪拳、蔡李佛拳、赛龙舟等项目进入学校课堂,构建岭南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校本课程健身实践创新平台,分“三阶段”推进实施。第一阶段重点打造咏春拳、太极拳项目。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吸取东西文化搏击之精华,融合咏春小念头、寻桥、标指、粘手,陈式太极老架、新架、推手为一体,名为岭南咏春太极拳,吸引中外咏春太极武林高手为名师,成立岭南咏春太极拳研究训练基地。第二阶段推进蔡李佛拳、赛龙舟项目,第三阶段推进南拳、醒狮、舞龙、洪拳等。
分“三段位”创编岭南特4.2.2 以段位制为标准,
色咏春太极拳小学、中学、大学校本教材,咏春拳分初段小念头、中段寻桥、高段标指;太极拳以陈式太极拳为主,初段12式、18式、24式,中段老架一、二路,高段新架一、二路。器械还有咏春八斩刀、六点半棍、太极剑、刀等。
面向全国,着眼世界“三步4.2.3 实现立点广东,
走”的战略构想,重点打造咏春太极拳成为全世界精品课程。依据是目前咏春拳、太极拳是全世
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