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语音习得的年龄制约问题
2020-08-27
来源:步旅网
第25卷第1期 2012年1月 L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01.25 No.1 _ Journal ofChangehlm Universit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2012 二语语音习得的年龄制约问题 潘正芹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 语音习得的年龄制约,从生理上来说,可能要大于其它方面的年龄制约。语音中最微妙的部分是语腔语调,在 很大程度上来说,-9语言生理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有着更密切的关系,它们的成熟与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关键期后 习得第二语言很难达到目标语的语腔语调。笔者经过测试和调查发现,语音的各个组成部分(语腔、语调、语声、语流等 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上表现不同的制约效果,语腔语调在早期可以内化,成为语言生理的一部分,其对以后的第二语言 习得和学习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语音;语腔语调;、年龄制约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二语习得认知研究项目(Z20678) [作者简介] 潘正芹(1965一),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 自从Lenneberg提出关键期(critical period)假设开始 , 习得从听音开始,那么儿童什么时候开始对声音产生注意 年龄因素在二语习得中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关键期假设的研 呢?这个问题首先从听觉器官的发育说起,胎儿的听觉器官 究至少得到了神经语言学、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支持。普 由发育到成熟,经过以下几个时期:在第2个月末,外耳、中耳 遍的看法是:成人开始学得快,儿童最后学得好,但语法熟练 及内耳已有雏形,已有基本形态结构,但尚无听觉功能;到4 程度很高的二语习得者(或学习者)与目标语母语者的差别往 个月时对来自外界的声音有所感知;从6个月(孕26周)起, 往难于泾渭分明,人们不一定能从语言使用者的语法能力准 胎儿就具备听到声音的条件,对来自外界的声音刺激产生生 确地判断他(她)是否是母语者,而语音在这方面却能提供更 理性反应,如眨眼、心律加强、打哈欠和头部转向等;28周(即 多的证据。Ioup认为与语音语调相比,成人可以在句法方面 第7个月)起听觉器官通过听神经与脑建立联系,把听到的信 取很高的流利性 ,Scovel的研究发现,本族语者从发音角度 息传导到脑,并储存起来构成记忆;出生3-7天就出现听觉, 来判断语言使用者是否是母语者,正确率达到97%,而从书面 3_4个月头会转向声源,6个月就能区别父、母声音。从婴儿 语去判断才达47%,说明说话者不管语法多强,一旦开口就暴 出生起,其听力就进入了飞跃性发展阶段,有研究发现出生4 露自己的非母语特征 。因此语音的年龄制约问题更引起专 天的法国婴JLHa从声音上区分非法语语言 ]。芬兰Turku大 家学者的兴趣。Long的研究认为6岁以后习得第二语言就很 学的Marie Cheur做了一个实验,她和同事们在45个新生儿 难达到目标语母语者的语音水平,青春期以后习得二语就很 生命的最初几天里对他们进行研究,他们让所有的婴儿听一 难达到目标语母语者的语法水平 ;Scovel的研究提出不同 个小时的芬兰元音,其中一个类似“OO”,另一个类似“ee”,还 的看法,认为12岁以后习得二语很难达到目标语母语者的语 有一个芬兰语和类似语言特有的边界音,听起来像两者之间 音水平,至于语法年龄是个难于界定的问题;Flege提出“言语 的声音。在此之前和之后的婴儿脑电图记录显示新生婴儿 学习假设”(Speech-learning Hypothesis),认为第二语言学习 不能辨别这几个声音。然后其中15个婴儿随父母回去,另外 也有发音的临界期,大概在5到7岁之间 。尽管语音和语法 的婴儿被分成两个小组,夜间睡觉时给一个小组播放三个元 的临界期至今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如果习得起始时 音(包括边界音),另一个小组播放两个较容易区分的元音, 问比较晚(关键期之后),学习者的洋腔洋调就难于去除 。 然后分别给两个小组进行测试。脑电图显示,只听两个元音 笔者认为,年龄对语音习得的制约之所以那么大,是因 的小组不能区分边界音,听三个元音的小组不仅能区分边界 为与人类语言生理器官的成熟、老化和蜕化相对应,语言习 音,甚至当这个音的音调变化时他们也能够识别出来“ 。 得者或学习者(下文统称为习得者)的听音、辨音和发音能力 这个实验至少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语言习得从听音辨音起 也存在成熟、老化和蜕化,因此研究语音习得所涉及的关键 步,听音辨音从婴儿出生时就开始了;第二,婴儿睡觉时也在 问题是年龄造成的生理制约问题,儿童和成人应该有明显的 学语言。因此Marie Cheur认为婴儿睡觉时没有把大脑皮层 差异。 “关掉”,这种特殊技能可能在生命的最初过程中渐渐消失, 一、关于语音习得的生酬约问题 篱 嚣 磊 (一)听觉器官的发育与听音辨音能力的发展 单词和其他较小的语言单位,并对母语的韵律产生敏感;12 儿童的听觉器官发育往往早于语言器官的发育。语音 个月左右能说出最初的词汇,有了听音辨音能力的积累和铺 一80— 垫以后,在往后到三四岁时段里是他们语言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关键期之前,大脑更加有弹性,如果大脑的一侧功能受到 时期。 损伤,该功能可能转移至大脑的另一侧;其次,二语习得的能 (二)发音器官的成熟过程与发音能力的同步发展 力随着神经的弹性丧失而衰退,所以儿童学习者在神经功能 语音分为元音和辅音,元音或辅音一元音结合就产生音 上有更大的弹性。Lenneberg进一步分析说:“大脑在人出生 节,发音的生理基础包括声带、声门、口腔、嘴、唇、牙、牙龈、 时是未分化的,渐渐地展开左右两半球的‘侧化’,到青春期 舌、咽喉、软腭、硬腭等等。我们不难发现,发音能力与发音 告一段落。这样,脑的柔软性急剧减弱,自然的语言习得能 器官的成熟过程是同步的,元音发音取决于舌身的不同位 力丧失,外语学习变得费力,语音语调也失准。” 置,而辅音则由空气在口腔中的不同阻塞方式和阻塞位置产 从以上三个方面看,语音具有生物机制和属性,具有发 生。尽管儿童听到的声音很多,但他们的发音过程总是根据 展、成熟和退化的过程,而且受时间和年龄的制约。 自己预设的生物钟运行,两个月的婴儿就开始咕Pi ̄(cooing) 发声,类似简单的元音,专家认为这有助于对发声器官的控 二、关于语音习得的年龄制约问题 制,之后咕咕声开始出现辅音型声音 ;婴儿六个月开始伊 关键期问题归根到底是年龄问题,它反映的是特定年 呀学语(babbling),发出一系列的辅音一元音结构音节,这个 龄阶段的二语习得规律,由于这个阶段又与儿童的成长发 过程总是从易到难,这些音不一定有意义,但说明他们的语 育紧密联系,所以关键期问题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具有特殊 言器官已经发育到了习得有声语言的先决条件。绝大部分 的意义:第一,它揭示了生理发育与语言习得的关系;第二, 儿童先学会说“爸爸”、“妈妈”,其实并非称呼其父母,而是无 它揭示了年龄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关键期的争论从20世 意识的,因为这两个音都是双唇音,发音比较容易。唇齿音 纪60年代末就开始,Johnson和Newport的研究支持了这 (f,v)要等到长牙后才能得以完善,需要硬腭软腭和舌头配 个观点 ,Birdsong,White和Genesee等人的研究反对这个 合发出的音,要等到舌和口腔肌肉灵活运动后才能得以完 观点 。反对者提出了非生物基础的解释,认为语言输入 善,一般到三岁时发音基本清楚,到青春期出现变声(即区分 与认知发展等社会因素导致最终水平差异 。也有人提出 性别的男女声音)。儿童发音能力的发展除了遵循普遍的规 折衷观点,认为关键期存在于某些领域而已。关键期研究之 律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但他们的发展方向是一 所以争议很大,主要问题可能是人们过于笼统和简单地对 致的,到一定年龄时基本上克服以前的发音错误,在这之前 待,语言有语音、语法、词汇等各个层面,生理与年龄对它们 父母试图纠错的各种努力几乎是徒劳的。 的制约应该是有所不同的,所以笔者认为,那些受生理因素 (三)大脑的语言能力的偏侧化 制约比较大的因素,年龄因素的制约应该也比较大,因为年 伴随着儿童语言生理器官发育和儿童听音发音能力的 龄与生理有着紧密的联系,笔者在美国半岛学院的汉语课实 发展的另一个现象是大脑的功能侧化。大脑分为左右两个 验,似乎证明了这一点。 半球,它们对身体的神经控制和指挥是交叉的,左脑控制人 (一)年龄对语音学习的制约作用 的右半身,右脑则相反。医学研究发现,右偏瘫往往伴随着 笔者在美国半岛学院(Peninsula College)开设了半年的 失语症,而左偏瘫的人仍然能够说话,说明人脑左右两边的 汉语课程,对以下12名学生传授汉语,他们年龄参差不齐,其 功能不是均衡的。法国外科医生Broca早在1861年就发现, 中大部分进步很大,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role play,开展 如果左耳上前方部位的大脑受损伤,人就会产生语言缺陷, 对话,学生的综合测试结果如下: 后来这部位称为“布洛卡区(Broca’S Area)”。后来神经科 (二)发现与思考 学家Wemicke1874年发现左耳附近和上方部位的大脑受损 从上面的数据中发现:第一,年龄较小的学生辨音和发 伤,会直接导致语言理解能力的丧失。现在的科学研究已经 音都比较好,但不管年龄大小,语调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在 基本上认同左脑主司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包括数学、原 局部领域(词、字)的发音上大部分准确,但一说成句子,洋腔 理规则、时空判断、计划目标、语言等等,而右脑则主控人的 洋调就很明显。第二,大部分学生在发音和辨音方面比较难 “软性”基因,包括直觉、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艺术等 区分汉语声调的第2和第3声,原因可能是这两调比较接 等,这种现象叫功能偏侧化(1ateralization)。有意义的是功能 近。第三,随着年龄的增长,辨音和发音能力逐渐减弱,16岁 侧化不是婴儿一出生就形成的,它的过程与语言习得关键期 到21岁辨音和发音没有明显差别,4O多岁以后辨音、发音和 相当吻合。我们发现关键期前儿童左右手的灵活性基本一 流利程度便拉开了距离,6O多岁与2O多岁相比差异十分明 样,对他们来说左手拿筷子与右手拿筷子一样娴熟,但过了 显。第四,听力部分从10岁到50多岁差距不大,一种可能的 关键期他们就倾向于用一边了。Lenneberg(1967)对患有 解释是,笔者听力测试的方法是句子和片段,学生在听的过 一侧大脑损伤的儿童进行研究,分析脑损伤对语言的影响。 程中可能运用到了某种策略,如通过上下文猜测等等,不是 根据研究结果,他提出了“潜在力均等假说”,认为语言能力 单纯地听音,这样一来年龄差异就减少了,但运用策略要具 的发展是人脑成熟的结果,出生时人的大脑两半球的潜在能 备一定的辨音基础,学生Ron已经丧失了这个基础。Ron在 量是一样的,后来随着发育,支配语言的能力逐步固定在左 班里是最用功的学生,自己还有课文录音的随身听,但进步 半球。这个过程大约从两岁开始,到青春期充分发育成熟, 很慢,应该是年龄因素起作用。在访谈中,Ron也承认在课 大脑侧化形成,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消失,左半球受伤,右半球 堂上听不清老师的发音,也难区分各种声调。第五,早年习 也不能代替它起支配语言的作用。神经上的解释是:首先, 得过汉语,对于成年后学习汉语很有帮助,这种现象似乎应 大脑的两半球在青春期左右变得功能专门化,即大脑侧化, 验了关键期假设。Cynthia Kelly母亲来自台湾,父亲是美 一81— 母语 听力 学生姓名性别 年龄 辨音准确率 发音准确率 口音 附加说明 背景 准确率 Sarah Wi辨音:大部分正确,其中第1,4声正 (F) nsor 16 英语 68% 64 90% 英语 确率较高。发音比较流利准确,但 在语调方面错误较多。 Jason Ganzhom 16 英语 64% 6O% 98% 英语 辨音:辨音大部分正确。发音比较 (M) 流利准确,但在语调方面错误较多。 Sarah 辨音:第1,4声正确率较高。发音 Mangiameli(F) 18 英语 64% 5O% 1O0% 英语 较多比较流利准确,但在语调方面错误 。 辨音:第1声正确率高,第2,3声难 Jay Bragg(M) 21 英语 54% 48% 72% 英语 区分。发音比较流利准确,但在语 调方面错误较多。 Y辨音:第1声正确率高,最差是第3 u Yamaguchi (F) 18 日语 30% 44% 6O% 日语 声。发音比较流利准确,但语调错 误较多。 辨音:第1声正确率高,第2,3声难 Jesse Nor(mn M) 21 英语 62% 62% 4O% 英语 区分。发音比较流利准确,但在语 调方面错误较多。 Nathan Btown 辨音:第1声正确率高,最差第3 (M) 21 英语 70% 64% 64% 英语 声。发音比较流利,但在语调方面 错误较多。 Cynthi(a Kelly 辨音:第3声还有个别错误。发音 F) 20 英语 9O% 88% 1O0% 近似汉语 正确流利,只有个别语调有错。3到 6岁习得过汉语。 辨音:大部分辨音正确,但声调发音 Brianna Nosch (F) 48 英语 6O% 5O% 72% 英语 错误很多。语调错误更多,语速较 慢,不流利。 OffBarbara 辨音:大部分辨音正确,但声调发音 ermann(F) 48 英语 58% 52% 90% 英语 错误很多。语调错误更多,慢语速较 ,不流利。 辨音:辨音错误较多,声调调错也 Lora Green(F) 58 英语 36% 3O% 9O% 英语 多。很发音不准确,语调错误更多, 语速特慢,不流利。 Ron Fairclongh 68 英语 1O% 16% 2O% 英语 辨音:辨音音与发音错误都很多,语 (M) 调错误更多,语速慢,也不流利。 国人,3到6岁之间生活在台湾,与母亲习得汉语,6岁后移居 之前就开始了。 美国,丢掉了汉语,直到20岁再学汉语,她的辨音、发音以及 洋腔洋调是母语语音系统在第二语言上的延续。儿童 语音语调是全班最好的,说明语音语调在关键期习得了,成 在关键期内随着生理器官的发育而习得了一套完整的母语 年后还能保留;相反,过了关键期或一定年龄后,很难习得汉 元音辅音范畴,这个范畴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一定时间时就变 语的语音语调。在所有的不同年龄当中普遍的几乎无一例 得明确清晰,并根据语音与器官的发声难易程度像电脑储存 外的问题是“洋腔洋调”问题。 一样把它们放置在大脑皮层的不同位置。其中语言的腔调 (三)年龄与“洋腔洋调”问题 处于皮层的深处十分强势的位置,一旦它的强势地位得到确 人类有声语言分为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汉语属于声 立以后(应该在关键期内),就以压倒性力量同化第二语言的 调语言,通过声调决定意义,而英语属于非声调语言,婴儿在 语腔语调。 伊呀学语时就开始呈现声调与非声调语言特征。调查者发 大部分学者认为5到7岁开始习得第二语言,可以去除 现,中国婴儿的发声很容易同非声调语言的美国、俄罗斯、阿 母语语腔语调。专家一致认为学习者在音段、超音段、音节 拉伯等国婴儿的发声区分开,中国婴JI,fll发出有声调差别的 结构和音质方面的偏差会造成洋腔洋调 ,Major(2001) 单音节音,而美国等国的婴儿则发出只有联串语调的多音节 甚至认为以上有一个因素出现偏差都会导致洋腔洋调。 伊呀声(weir,1966),这说明婴儿早期听音辨音阶段就对声 Asher和Garcia发现7岁前习得第二语言,有68%学习者接近 调与非声调产生注意和敏感性,语声语调的习得在儿童说话 目标语的语音水平,青春期以后学习第二语言,有93%学习 一82— 者带洋腔洋调,而在7至12岁间习得第二语言,有41%接近 [6]Scovel,T.Foreign accen ̄,language acquisition,and cerebral dominance[J].LanguageLearning,1969(19):245—54. [7]Birdsong,D.(E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criti. cal period hypothesis[M].Mahwah,NJ:Lawrence Erlbanm, 1999. 目标语语音,43%有轻微洋腔,而16%洋腔很重 。 综合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确定,母语语音系统对二语语 音的影响是强势性的,在语音的各个组成部分当中,母语语 音系统对语腔语调的强势作用最大,这种强势作用也意味着 语音习得的石化(fossilizaion)早早就开始了。 [8]Flege,J.E.,J.M.Munro and I.R.A.Mackay.Factors afecting strength ofperceivedforeign accent in a second language[Jj Journal of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1995,97(5): 3125—3134. 虽然关键期理论争论了几十年,至今尚无定论,但人脑 科学、解剖学、神经语言学、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的研 究发现,人类语言习得与语言的生物属性是同步成长的,儿 [9]Mehler J.,Jusczyk,P.,Lambertz,G.,et a1.A precursor of lan- guage acquisition in young infants[J].Cognition,1988(29): 143—78. 童语言器官的发育和辨音,发音能力的相应提高,大脑语言 区域的偏侧化,就证明了这一点。生物属性的成熟是否意味 着大脑语言习得的可塑性丧失?也就是语言习得关键期问 题。正如王初明教授所说的那样,语言分为语音、词汇、句法 [10]Marie Cheour. P auditory sensory memory trace decays rap— idlyin newborns[JJ.ScandinavianJournalofPsychology,2002 (43):33—39. 1 l1] Jean Aitchison.The Articulate mammal:An lntroduction to 等多个层次,由于我们不加区分笼统简单地对待,所以研究 和实验的结果大有争议。有些专家认为关键期与语音习得 关系最密切,一般情况下超越了关键期就很难习得目标语的 语音语调,洋腔洋调在所难免。笔者通过测试发现,年龄与 语音学习关系很大,16岁到2O多岁年龄学生辨音发音能力 都比较强,但是几乎毫无例外地出现“洋腔洋调”;有个学生3 Psych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12]Johnson,J.S.&E.L.Newport.Critical efect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influence of aturmational state on the 到6岁之间习得过汉语,20岁再学汉语时仍能在语音语调上 保持优势,这就证实专家所说的语音习得的关键期观点;中 年以后(40多岁之后)辨音和听音开始明显减弱,说话缓慢流 利程度差,合理的解释是语言器官老化退化导致。所以成人 acquisition fEnglo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Cognitive Psy— chology,1989(21):60-99. [13]Birdsong,D.Ultiate atmtainmen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 tion[J].Language,1992(68):706—755. [14]White&Genesee,F.How native is near—native?The issue f ulotimate attainment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学习(或习得)二语不能像儿童那样顺其自然了,只有发挥自 己认知上的优势才能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Lenneberg,E.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Mj.New York:Wiley,1967. [J].SecondLanguageResearch,1996(12):233-265. [15]王初明.二语习得年龄研究[M]//中国的语言学研究与应用.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02. [16]王立非,李瑛.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研究的新进展[J].外 国语,2002(2):2002. [2] Ioup,G.Is there a structuralforeign accent?A comparison of syntactic and phonological errors in second ̄nguage acquisition 【17]Flege,J.E. ephonological basis ofaforeign accent:A By- pothesis[J].TESOLQuarterly,1981(15):443-455. [J].LanguageLearning,1984,34(2):1-17. [3] Scovel,T.A 77me to Speak:a Psycholinguistic enquiry into the CriticalPeriodforHuman Speech[M].Rowley,Mass.:New— bury House,1988. [18] Major,R.C.Foreign accent.The Ontogeny and phyIogeny of second language phonology[M].Mahwah,NJ:Lawrence Erl— baum Associates,2001. [19]Munro,M.J.Nonsegmentalfactors inforeign accent.Ratings offihered speech[J].Studies 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 1995(17):17-34. [4]Long,M.Maturational constraints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90(12): 251-86. [20]Munro,M.J. efec ̄ofnoise on the intelligibiliyt offo [5]Flege,J.E.Speech learning in a second language[A]//C.A. Ferguson 8L C.Stoel Gammon(eds.).Phonological Devel— opmenrModels,research and implication.Timonium,MD: York Press.1992:565-604. eign accented speech[J].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 tion,1998(20):139-154. 【21]Asher,J.J.and R.Garcia.The optimal age to learn afor- eign language[J].Modern anguage LJournal,1969,53(5): 334-341. 一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