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装备制造学院 杨俊莲 张涛
【摘 要】本文从“工厂化办学”的理念出发,阐述了从市场调研、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等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在校企开展深度合作、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关键词】工厂化办学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引言
我校提出的“工厂化办学,办工厂化大学”的办学理念,就是要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引进“工厂”元素,即按照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设计课程;根据企业用人标准,确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运用企业管理方法,保证办学规模和效益;借鉴企业研发机制,开展校本研究;学习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创新校园文化。这一办学理念是符合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更符合我校“服务于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坚持高职教育发展方向不动摇,围绕装备制造业高端技术领域及其服务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辽宁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智力支持。”的办学定位。校企合作联办二级学院是落实“工厂化办学,办工厂化大学”的理念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途径。中锐汽车学院就是我校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联办的二级学院,中锐教育集团与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德国奥迪等大型企业开展长期紧密合作,以企业的车型为依托,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受到企业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本文主要以中锐汽车学院为载体,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基于工厂化办学理念的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一、课程体系开发基本观点
1.市场观念。职业教育离不开市场,通过市场调研,要了解行业需求、职业需求和岗位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更近距离地接触市场,掌握市场脉搏,了解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方向。
2.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教育,应该以职业技能为教学重点,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教学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3.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以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4.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初学者的基本认识规律和本专业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构建知识体系。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研讨全新的课程体系。
5.教学单元设计,要体现从知识讲授为主,变成知识应用为主;以理论思维为主,变成以能力训练为主;以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从学生被动听讲,变成学生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探索;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环境条件为主;课程评价标准从老师讲好为准,变成学生学好(有兴趣、能力明显提高)为准。
二、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成立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完成课程体系开发任务。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首先要充分发挥企业方委员的作用,通过市场调研、企业岗位分析,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具有明确的职业岗位。
2.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对应的职业岗位,深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开展调研活动,获得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
3.根据岗位工作任务,以合作企业为依托,归纳成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描述。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进行任务分析,并依据技术复杂程度和知识难易程度,归纳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成该专业的行动领域。
4.梳理、归类和整合职业行动中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过渡。
5.依据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归纳,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间的排序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学习领域内部结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对象,进行递增培养,对知识的重构具有连续性,能力培养具有递进性。
6.构建课程体系结构,形成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通过市场调研,企业岗位分析,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本专业职业岗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汽车4s店、汽车性能检测站等,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可从事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性能检测、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本专业的职业岗位是:主要就业岗位: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机动车性能检测、汽车售后服务等;次要就业岗位:销售顾问、汽车保险及定损、汽车评估等;其它就业岗位:质检、配件计划与销售以及服务经理等。
2.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和对应的职业岗位,深入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开展调研活动,获得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本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有机电技工、服务顾问、索赔员、质量检验员、工具资料管理员、服务经理和技术经理等7个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包括车辆机电维修、客户车辆故障诊断、为用户提供维修和保养、车辆使用的咨询及提醒服务、维修质量的检验等38个工作任务。
3.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归纳成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描述。依据学生认知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顺序,进行任务分析,并依据技术复杂程度和知识难易程度,归纳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成该专业的行动领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可以描述成12个,具体包括: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计划、准备、检查和评价;汽车维修质量管理;汽车零部件检测;工作和技术交流;与客户交流;汽车及其系统操作;汽车维护;汽车拆装;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安全检查;汽车维修设备和工具维护。这12个典型工作任务又可以描述成66个工作过程,如汽车零部件检测典型工作任务中包含:①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估计测量误差;②检测电器元件的电信号,并进行分析和记录;③目视检查电器线路和线路接头有无机械性损坏;④检查电器元件、线路和保险的功能;⑤检查机械零件的尺寸误差和配合误差;⑥测量温度、压力等物理量并记录结果。
4.梳理、归类和整合职业行动中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过渡。将职业行动中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分为2大类: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职业素质与职业技术能力。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又分解为公共基础与基本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人文素质等4项能力。职业素质与职业技术能力可以分解为机械基础应用能力、电工与电子应用能力、汽车驾驶技能、汽车维修技能、汽车检测技能、汽车故障诊断技能、汽车维修厂技术管理能力等8项能力。对以上12项能力又可以详细划分为36项具体能力要求,比如将汽车维修技能分解为能正确使用汽车维修工具、量具及常见报修设备;掌握汽车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零件修复的常用方法;掌握零件清洗、总成装配、调整、试验的工艺要点和技术要求等4项能力要求。
5.依据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归纳,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间的排序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学习领域内部结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以职业行动能力为对象,
进行递增培养,对知识的重构具有连续性,能力培养具有递进性。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可以归纳成23门主要课程,如《汽车基本电路和电子器件的检测与修复》、《发动机机械系统检测与修复》、《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修复》、《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修复》、《汽车行驶、转向和制动系统检测与修复》、《汽车维修职业资格认证生产实习》等。
6.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形成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根据工作任务的系统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充分考虑教学的可实施性,开发、整合课程,形成全新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7.教学实施模式
(1)整体教学实施模式设计
①核心专业课程具体项目的确定应该由在校专业教师到多家企业调研并与多名企业专家,在参照劳动部制定的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汽车技术发展状况,对岗位能力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之后形成。
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设计教学单元。在教学单元的设计过程中,打破过去强调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思想,强调工作过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要素退居到辅助能力项目的地位,以行动牵引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③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是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汽车仿真实训室、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及汽车整车实训室中进行。
④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习过程的学习情境,呈现一种现场实践的真实存在状态,营造职业环境以产生职业氛围。
(2)单元教学实施模式设计 ①任务导入
根据客户报修的故障现象(模拟)导入课程,通过询问客户(模拟)了解车辆信息及对车辆进行直观检查,确定检修计划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检修内容过多时可划分成几个学习任务,这一阶段可采用教师向学生直接讲解或采用角色扮演法。通过分析故障现象,确定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并以此作为此情境的学习任务。
②信息收集
根据学习任务收集相关资料信息。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必要时集中讲解(可采用电子课件)。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信息收集的方法主要有:教材、维修手册、实训指导书、仿真软件等。
③计划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制定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所需工具、安全操作规定、环境保护、操作步骤、场地整理等。
④实施
根据制定的计划先在仿真软件上进行模拟操作,然后在实车上进行实际操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要时教师可先演示,学生再加以练习。
⑤总结
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要对所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总结,每组出1名学生代表所在小组发言,教师做最后总结。
四、结束语
如何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是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我校通过与企业联办二级学院的模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校企双方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内容,合作实践“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良好局面,增强了办学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更好地发挥了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蒋易强.关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几点思考.2009 [2]张森林.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实践研究.《教育大视野》2009(4)
[3]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