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现路径

2022-03-26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现路径

作者:谢雨诺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7期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价值目标。那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探析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现路径,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7-0178-02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是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最终目标,其核心“一切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从这里出发,马克思初次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正式使用了“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目标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这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的问世,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走向成熟。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分析人和社会的关系出发,全面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指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途径,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文中,笔者将着重从四个方面探析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

第一,人的个体需要的全面满足。马克思认为“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2],人的需要能够体现出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全面发展最基本的就是人的个体需要的全面满足。人就是在不断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进步,逐渐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人的各项能力的全面提升。马克思指出,人的能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3],并且“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的发展自己一切能力,其中包括思维能力”[4]。恩格斯也曾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5]由此可见,人的能力的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没有体力和智力的支持,人类不可能从事生产劳动,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生产资料,更无法认知世界或改造自然。

第三,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马克思认为,人即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7],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他能否建立广泛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

第四,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挥。人的自由个性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这一基础上的”[8],由此我们应该注意到,每个人自由个性的全面发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气质品格、兴趣爱好等等,在遵守法律和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每个人的个性的全面发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充要条件和最高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实现路径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2017年下半年召开,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进入重要一年,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迎来关键一年: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深入实施,国民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民生和保障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尽管如此,但目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一些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增进人民福祉,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发展生产力,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一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的。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物质生产资料,从而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要想发展社会生产力,首要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合我国人口基数大、发展不平衡、生产力较低下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前提下,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并落实科技创新行业的鼓励政策,积极扩大对外开放,规范对外贸易的相关程序,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可持续增长点,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全面发展的社会,必将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保证了人的物质需求的极大满足;精神文明建设则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塑造了健康良好的社会氛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以人为本、全面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并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做好科学文化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社会主义文化氛围;也要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引导公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品行高尚、充满正能量的人,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体条件。我们在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的同时,还应逐渐满足人民的政治诉求,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坚持正确的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根本、关系全局的核心问题。*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关键。 坚持党的领导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健全民主制度,扩大各层次各领域的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在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养老医疗制度

作为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更高需求的社会保障体系,直接关系到人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能否得到充分的物质保障和精神保障,也直接影响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处于逐步健全的过程中,养老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受到我国城乡二元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农村地区养老和医疗的覆盖范围较小。

为了提高社会保障的整体水平,逐步健全完善养老医疗制度,切实保证每个人的权益,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应该优化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其次要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在提高国家保障水平的同时,也要增强公民的自我保障意识,鼓励公民购买商业保险等等;最后,应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城镇养老、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健康生态环境

人的全面发展立足于人与自然建立起协调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关系,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就无处取得生存所必需的自然资源,更难以得到丰富的精神享受,所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前提,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充分认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方各面,完善环境保护机制、提高环境治理工作的效率,并积极鼓励公民培养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的形成。 三、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带来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内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创新。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令人憧憬的光明前景,但是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通过发展生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具体路径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仅是追求物质满足、强调个人能力的人,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丰富、拥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尚人生追求的人。作为每个个体,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积极发挥创造力,激发自由个性,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做到有所创新、有所总结、有所超越。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培养自身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树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1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3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24. [6][7][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294,531.

责任编辑:孙 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