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2-08-15T09:39:02.92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年第12期供稿 作者: 谢萍
[导读] 在电路学习中,如何对复杂电路有效地进行化简,以理解和掌握电路结构各电阻之间的串联、并联关系,是深入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摘要:在电路学习中,如何对复杂电路有效地进行化简,以理解和掌握电路结构各电阻之间的串联、并联关系,是深入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利用节点法对复杂电路进行化简是一种在教学中易于理解、效果显著的方法,为学生化简复杂的混联电路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关键词:电路学习;节点法;混联电路
在电路学习中,如何对复杂电路有效地进行化简,以理解和掌握电路结构各电阻之间的串联、并联关系,是深入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利用节点法对复杂电路进行化简是一种在教学中易于理解、效果显著的方法,为学生化简复杂的混联电路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节点法化简电路这一方法的归纳和总结源自实验电路。我们从电路实验中可以得出如下规律: 1.改变导线的形状(如直线变成弯曲线,由短变长等),电路的结构不变;
2.我们把两根不同导线的连接点称为“节点”,我们将节点沿着同一根导线移动时,只要不越过用电器,电路的结构不变; 3.同一导线的两个节点可等效为一个节点。
依据上述规律,首先确定电路的节点,即确定了电阻在电路中的相应位置;当改变电路中的导线形状或者电阻的位置时,只要电阻接在相同的节点间,电路的结构不变;不断化简和改变电路,直至能够掌握电阻之间的串联、并联关系。下面我们结合实例,掌握运用节点法化简电路:
例题1:如图1所示,已知R1=R2=R3=12Ω,求出a,b之间的等效电阻为多少?
分析与导学:
首先由左向右依次确定节点1,2,3,4,得 到图1—1所示;
其次,保持各节点的相应位置不变,改变导线的形状, 得到图1—2所示;
移动R2两端的2,3节点,并将R2水平放置,得到图1—3所示;
整理图1—3电路得到图1—4所示,发现三个电阻的关系为并联,则a,b之间的等效电阻为:Rab= 4Ω。
例题2:如图2所示,已知:R1=R2=R3=R4=R5=10Ω,试求a,b之间的等效电阻为多少? 分析与导学:
首先由左向右依次确定节点1,2,3,4,5,得到图2—1所示;
确定电阻所在节点的位置,改变导线的形状,从左到右逐步画出相应的电路,不断化简电路,直到能够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此:1节点分别与R1,R2,R3 三个电阻并联;R1直接接3节点;R3接4节点后与R5联接,R5的右端再接到3节点;R2的左端与2节点相联,而2节点与R4连接,R4的左端与3节点连接;而2节点与4节点之间由一根导线连接,得到如图2—2所示。
整理图2—2得到图2—3所示电路,发现各电阻的关系为:R2与R3并联,R4与R5并联,它们再之间串联后与R1并联。
例题3:如图3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当滑动片P在变阻器中点时,三个电灯亮度相同,且都正常发光,则( )。
A.三个灯泡的额定电压U3 >U1 > U2 B.三个灯泡的额定功率P1 > P2 > P3 C.三个灯泡的电阻R1 > R2 > R3
D.当P向B滑动时,灯L1变暗,L2变亮 分析与导学:
首先要掌握电路的结构。确定节点1,2,3,4;并将 图3 4节点沿着导线移到1节点,等效为一个节点1,得到图3—2;
为了便于理解,将L2与L1之间的导线变形为水平直线,并将滑动变阻器从电源的上方画到电源的下方,接在1,3节点之间,得到图3—3;
整理得到图3—5,滑动变阻器与L2并联在1,3节点之间;再与L1串联;而该部分电路再与L3并联接在1,2节点。经综合分析正确的选项为:A,D。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全州高中邮政编码:5415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