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2024-01-01 来源:步旅网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全日制教育硕士 吕乔蔓 201022080004

看到于漪老师的一篇教育论文《阅读教学艺术谈》,里面有一段话觉得说得很好: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自古至今,一片片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文人笔墨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和运用这个特点,通过读讲的训练,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我之口,如出我之心。要做到‘披文以入情’,教师钻研教材时自己必须‘进入角色’,深入理解语言文字所传递的情和意。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或唤起联想,或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知识来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真正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是很赞同于漪老师的这一说法的,一篇课文,老师如果感动了自己,那就有更大的可能感动学生。

前几天看汪曾祺的小说,有一篇《徙》,小说的主人公高北溟也是一位国文老师,他也有相似的观点:“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所以他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

只有尽可能的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不仅语文知识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他们的情感,品质得到塑造和提升,利于他们做人。这是可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就像《徙》中所说的,高北溟这样做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他所教的学生“大部分文字清通,知识丰富,他们在考高中时,甚至在日后考大学时,国文分数都比

较高,是高先生给他们打下的底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欣赏文学——高先生讲过的文章的若干片断,许多学生过了三十年还背得,他们接受了高先生通过那些选文所传播的思想——人道主义,影响到了他们一生的立身为人。”这正是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目的。

我自己也是有这样的体会的。高中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一名语文老师,又一次语文课,他给我们讲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记得这好像是读本上的一篇。那节课他并没有给我们分析课文什么的,只是在教室里面边走边读,读到他觉得好的地方便停下来,再读几遍,说一下自己的感想,我们就在下面静静地听着。可以感受到老师对这篇文章感触很深,他读的时候感情很丰富也很沉重,他虽然一直在读课文,并没有讲很多,可是大部分学生都被吸引和感动了,大家听得都很认真。这节课我到现在都印象很深刻。

在大四闫苹老师的《语文教育学》的课上,每个人都要进行十五分钟的试讲。老师指定了一些课文,大家可以从中来挑,当时我从中挑了我最喜欢的一篇——冯骥才的《珍珠鸟》,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备课备的很认真,加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感想,讲的时候也很投入。

当然并不是每篇课文老师都能获得共鸣,都能很喜欢,讲出自己的真感情的,不过如果能尽可能向这一方面努力,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做一个永远年轻的语文老师

全日制教育硕士 吕乔蔓 201022080004

听了台湾的一个老师讲了台湾的语文教学,感触很多。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这个老师年轻的心态,这点让我十分感动。语文本来就是一门很有感情很有趣味的课程,而语文老师

也应该让自己的心态永远保持年轻,永远能被美好的东西感动,有一颗善感的心。

人的年龄是会越来越老的,这是不能控制的,但是人是可是控制自己的心态的。有的人很年轻,但是可能心已经老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他可能早已经感受不到了。但是相反,有的人年岁可能很大了,但是心态还是一直保持很年轻,对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他还是保持敏锐的感觉,甚至体会到别人体会不到的东西。而语文带给我们的是心灵的慰藉,是情感的享受,是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语文老师是向学生启迪,启发,让学生的心灵鲜活起来,如果语文老师自己的心灵已经不再鲜活了,那还怎么启迪学生的心灵?

而要做一个永远年轻的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多阅读,多拓展。多读书才能多思考,才能多感想。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我看来,书籍就是语文老师保持心态年轻的源头活水。书中有太多前人的智慧,前人的感触,这些东西千载之下还是会给我们很多启示。多读书,读好书,这也是我给自己的六字箴言。

要做一个永远年轻的语文老师,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千里路。要多见识,多开拓自己的眼界。台湾的这位老师讲了在台湾语文老师在课外的活动,特别内丰富多彩。这些活动都是用来开拓语文老师的眼界和视野的。只有视野开拓,才能不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摆脱个人的悲悲喜喜,与社会和自然相融合,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年轻。

做一个永远年轻的语文老师,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只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才能永远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捕捉到生活中各种美好的瞬间。这样的人会注意到每一株草,每一枝花,每一个生灵。这样的心态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自己的学生。

做一个永远年轻的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纯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纯真

二字是多么珍贵。而只有一个纯真的心灵才能关注到别人关注不到的美好,才能被这些美好所打动,才能经常流下感动的泪水,接着将自己感受到的美好传达给自己的学生。

我喜欢心态年轻的语文老师,也希望自己能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做一个永远年轻的语文老师。

阅读教学应多关注学生的心灵体验

全日制教育硕士 吕乔蔓 201022080004

曾经听到一位语文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堂好课并不在于它有没有采取新的形式,最重要的是它能激活学生的心灵。“满堂灌”也能上出好课来,形式没有错,关键是内容。这点我是非常赞同的。

回想自己从小学一直到现在上的语文课,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那些能触动我心灵,感动我的课。记得高中的时候,我的班主任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有一次课,他给我们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并没有站在讲台上,而是在教室里边走边给我们读课文,读到他觉得好的地方便停下来说几句自己的感触,老师读的很动情,很多次老师在说自己的感触的时候都让我深受触动。这节课老师虽然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教学,但是它真正激活了学生的心灵,让我们学生得到了心灵体验,我觉得这样的课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语文课。

我想如果再语文课堂上老师用自己真切的阅读体验去感染学生。这样的语文课才算是没有白上,才算是成功的语文课,学生是真正的有收获。

语文课其实最需要注重学生自己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所以语文老师不

要去讲那些高高在上的道理,而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进入到文本之中。

这让我想起了我大学的一位老师。他是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院的一位老师,叫田松。大三的时候,我选修了他的一门课《〈庄子〉阅读》,在课上,他和我们一起来读《庄子》,我一直学的不太认真,可是最后一次课我却受到了震撼。最后一次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说一下自己从《庄子》中得到的一点感触,结果很多学生都说得特别动情生动,让我深受感动,我这才觉得《庄子》其实不是那么高高在上,在那些同学的眼里,《庄子》已经成了他们生命里的一部分。田松老师最后给我们布置了作业,题目就是“我与《庄子》”,他没有别的要求,只是必须要写出自己的生命和情感体验。这一点对我触动非常大。这一点影响了我以后的读书方法,在以后的读书中,我都试图用自己的经历,体验去阅读文本,把自己带进去,发现这样自己才真正和文本亲近起来,它们不再是离我很遥远的东西,而是内化成我自己的东西。

所以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老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真正走进那些阅读文本,用自己的心去阅读,用自己以往的体验来阅读,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心灵的碰撞,真正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那一篇篇课文也将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情感的东西。这些课文将深深随笔随笔影响他们,促进他们成长。

我想,用这样的方式,学生们才会真正有收获,才会真正爱上语文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