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内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情况调研

2020-02-05 来源:步旅网
l PERSON,/ ̄EDUCATION/l才t 报技术,2000(s1) 【5]孙连英沈洪刘宝妹.以职业为导向的信息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 政府与企业,应“高度重视高端信息服务人才、大力扶持 中端信息服务人才、极力留住低端信息服务人才”。 4.3重点对策措施(包括政策 资金 人才等)建议 1)完善相关政策的落实 探讨[J1.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02). [6]孙健等.中国不同地区人才集聚模式研究l JJ.人r丁与经济,2007(3) 完善和落实相关信息服务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政策, 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充分调动企业、培训机构、相关院校、 学生或从业人员等四方面的积极性。 圈,增强从业人员对扬州的认同感与忠诚度。 【7】孙丽丽等.高层次人才集聚模式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6(9). 【8】姜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支持及协同效应[J].社会科学 辑刊,2005(6):118-121. 【J】.现代经济探讨,2006(3):69—72. ¨0】迈克尔・波特.竞争论【M】.高登第李明轩泽.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208—2l9. iT业发展中地方政府的作用 另外,应积极促进宁镇扬同城化进程,使扬州融入都市 [9]李芸邢华.集成式制度刨新:苏卅l2)建立青年信息服务人才孵育基金 扬州可酌情建立青年信息服务人才孵育基金,提高青年信 息服务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力。 [11】张樨樨.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的互动关系评析[J].商业时代, 2010(18). 政府与企业,对于引进以及培养的高端信息服务人才, 持;对于中、低端信息服务人才,应适当给予生活支持,以及 人文关怀。 政府与协同企业,应在住房、科研启动基金等方面提供大力支 【121贾庆仁.创新型人才战略:信息服务实现创新的关键[JJ.江西图 书馆学刊,2006(04). [13]王锐兰刘思峰.发达地区创新人才集聚的驱动JfJL ̄CU[J].江苏农村 3)构建以培养中高端信息服务基础人才为目标的核心载体 务外包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以高校为载体、以产 经济,2006(03). 经济问题探索,2005(10):98-1O0. 构建以培养中高端基础人才为目标的核心载体——扬州服 [141李严锋.集聚高层次人才的一种机制:“呼吁”机制的建直【J]. 业应用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纽带,形成以本地两到三所院校 【15】孙健邵秀娟纪建悦.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才集聚环境建设 与专业培训机构共同投资、管理的长期、可持续育人载体。 4)构建以培养中低端基础信息服务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平台 —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7O l73. 构建以培养中低端基础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平台——扬州服务 [16]赵黎明周文祥付春满.城市科技创新孵育体系探讨【JJ.天津大 外包职业教育联盟,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职教实训 目标,形成设施、项目、专业师资等资源共享的育人平台。 学学报,2006(04).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2l【卜2l8. 第一作者简介:郭琪瑶,硕土,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 平台进校园,以专业机构牵头、职业院校参与、服务产业发展为 [17]张景安.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案例分析与发展对策『M】.北京: 5)多种形式的校企业合作 推广专业实训、订单式培养等形式的校企合作,增强市  场与院校的互动性,突出院校育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发 研究方向:物联网、电子商务网站;展的导向性,充分调动院校、企业、学生参与新兴产业的积极 第二作者简介:徐霖,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 性,切实增强职业院校学生面向新兴产业就业的适应性。 6)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机构 人力资源管理。 培育一到两家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培训与人力资源服 务机构,以改善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结合度,以增强在专业 (上接第55页) 市场领域引进、消化、提升的敏锐性,以提高人才培养、供应 的市场化服务水平。 7)建立覆盖长三角的信息服务专业人力资源库 [4】邓之宏,邵兵家,段建.中国企业电子商务岗位人才核心技能 需求研 J]_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 1. [5】王学东,李丛伟,=F丹.中美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比较研锚J】. 中国信息导报,2006(10):59-62. [6】李长征,李秀娟,简婧蕊.基于m场需求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 才培养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2.5. 创新与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0. 依托专业机构,建立能够覆盖长三角的专业人力资源库, 形成依托长三角培养、吸纳各类特殊人才、成熟人才的能力。 8)建立扬州信息服务相关商会、协会、青年信息服务人才 网络交互平台 建设信息服务相关商会、协会、青年信息人才网络交互 [7】叶晓兵,林伟.基于项目教学改革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为青年信息服务人才提供交流互动的机 会,通过信息竞赛、课题等各种活动培养人才归属感,进而培 【8】杨坚争,杨立钒.上海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战略思考[J].卜海信怠 养其忠诚度,实现信息服务人才的“抱团取暖”意识,提高人 才集聚力。 参考文献 化,20l0(10):38-41. 【9】卢淑静,周欢怀.基lJ: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情 报杂志,2010,29(1):189-191. 10】李琪,彭丽芳.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IM】.北京:高等教育出}钣社,2007. 【¨】周会斌.新经济卜普通高等院校电F商务专、Ik教学改革思考f J1. 经济研究导刊,201 2(18):294. 【1]宗红春.科技信息服务人才建设….河南科技,2010(17). [2】陈暮千向锋.基层信息服务人才的能力结构….淮南市科技情报 所,1996. [3]王向东.面向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研究l J1.情报学 报,2000(05). [4]袁大辉王丽芬.信息服务人才的培养与再教育【J1.现代图书馆情 作者简介:袁贵,硕士,现为长江职业学院财经学院电子商务教 研室教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方面的研究工作。 58¨ l j=。 2n'lN.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