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用“教育爱”爱孩子

2023-05-09 来源:步旅网
用“教育爱”爱孩子

铁程幼儿园 赵建

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坚实基础。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心是教育的基本条件,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如果没有教育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书中也讲到了这样一段话:“教师爱孩子不应停留在温柔的表面。真正的‘爱’应该是一种‘教育爱’,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幼儿以母爱为支点的‘投入式理解’。这种‘教育爱’可能看起来不温柔,甚至有点严厉,但是这种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是一种骨子里很温柔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给孩子充足的爱,保障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下面,就让我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一下幼儿在幼儿园发生的问题。 【案例1】小名是个3岁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 父母很喜欢他 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名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 完插塑时 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 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 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 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小名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小名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名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名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分析1】3岁3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 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

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 “玩插塑时 让他想好了再去插 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 插出什么样 就说插的是什么”。

小名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一些玩具给孩子,如积木、拼图、组装玩具等,让他自己摆弄玩具,可以使他在玩中去认识一些事物之间的联系,积累丰富的经验,这些都是提高小名思维水平的重要基础。 【案例2】

早上来幼儿园时,冰冰很伤心的抱着奶奶哭不肯进入室内。在老师和奶奶的共同努力下,冰冰进入了室内,但是冰冰仍然无法停止哭泣。这时孩子都在吃饭,老师就把冰冰叫到睡眠室,拉着冰冰的手,同时看着他的眼睛,“冰冰,我们单独聊聊吧。”冰冰这时的情绪已经有所缓和,虽然仍在抽泣,但已经努力在控制自己的情绪。“冰冰,幼儿园这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你,他们都等你来吃饭呢,而且老师也很喜欢冰冰。”看冰冰的情绪有所缓和,老师说“那我们拉个勾吧,一会儿好好吃饭”。冰冰很爽快的和老师拉了勾然后自己去洗手,然后又很安静的开始吃饭。冰冰快吃完饭时,“冰冰,我们明天开开心心的来幼儿园好吗?”冰冰只是看着老师,老师又用缓和的语气说“你这样哭奶奶会伤心的,而且眼睛会痛的…”没等老师说完,

冰冰用一只手捂着眼睛,另一只小手摆动着“别说了,别说了”。 【分析2】 1、 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学前儿童不同于年长儿童的突出特点。学前儿童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在日常生活中,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情绪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学前前期儿童的情绪反应主要是和他的基本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但还有大量与社会性需要有关的事情。

2、 针对冰冰早上入园的哭泣,她的情绪反应应该完全是与社会性需要有关。一方面可能是孩子对家人很依恋,所以每天早上要和奶奶分别的时刻对他都是一种很大的痛苦,可能她自己也很苦恼,也不想用这种哭的方式和奶奶告别,但他毕竟是孩子,情绪调节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从案例中的后半部分可以看出,冰冰的哭泣不完全是闹人。另一方面,可能是孩子缺乏安全感,从冰冰的语言发展来看,她已经能够很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哭泣的现象应该是减少的,而且自我控制和掩饰内心不愉快的情绪也在逐渐形成。

3、 建议家长在孩子入园时,尽量给孩子时间调整情绪。早上入园前尽量用言语鼓励孩子。如“冰冰,今天奶奶希望你表现很棒,而且爸爸妈妈会在视频上看见你的;我们拉勾今天不哭了,奶奶把你送进幼儿园并不是不爱你了,我会想你的。”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尽量用充满爱的眼神看着她,让她明白虽然把她送进幼儿园,但是对她的爱是不会变的。

幼儿园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其间接原因不外乎与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教职工的责任心差及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等三方面有关。34个案例中,兼有两种以上间接原因即一果多因的有15起,是事故总数的44.1%。 1、 间接原因之一: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

34个案例中,高达79.4%的事故与此原因相关,说明幼儿园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与管理不善有关,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

分析:有的幼儿园没有合理地建章立制,没有完善的门卫、幼儿接送等安全制度,因无法可依、无章可循,致使管理出现漏洞;有的幼儿园虽然有较完备的规章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形同虚设,造成严重后果。 对策:

《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幼儿园应当建立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安全防护和检查制度……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事故”;《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园长的职责之一是领导安全保卫工作,负责建立并组织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幼儿园教师、保育员的职责之一是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制度”。 对于制度执行不力的,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教职工,应互相监督可根据定期的考核情况进行奖惩,对于造成较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责任。 2、间接原因之二:教职工玩忽职守、责任心差。

有47%的事故与教工缺乏责任心有关,说明教工玩忽职守的现象比比皆是,安全意识工作责任心亟待加强。

分析:教职工在实施保教过程中,常出现一些事故。如擅离职守、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没有合理安排和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户外及园外活动安全措施保障不力而引发事故等。 对策:

提高工作责任心,是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幼儿园应对教职工进行师德、幼儿生理、幼儿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学习,使教职工增强对幼儿和幼教事业的热爱,从而提高工作责任心,组织幼儿活动时做到人到、眼到、心到;另一方面,督促教师按科学合理的

课表和作息时间表组织幼儿活动,并与检查考核相结合。如果事故的发生与教工的责任心差有关,幼儿园应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 间接原因之三: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有17.6%的事故与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有关,说明对幼儿进行切实有效的安全教育和技能训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分析:初生牛犊不怕虎”,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认识不足,判断能力差,又缺少自我保护技能。因此走失、溺水、打闹受伤等事故时有发生 对策:

幼儿期是身心成长的奠基期,是教给幼儿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理想时期,若能在幼儿期建立正确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会避免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家园合力,经常教育幼儿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提高警觉,增强安全意识;教师要破除\"少活动,少出事”的观念,让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可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渗透到教学和日常活动中,通过创设一些情境(如模拟、演习等),让幼儿在相应的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学会保护自己的简单技能。 如:正确使用游戏设备、遵守交通规则和游戏规则、有需要时懂得向教师等成人求助、学会看常见的安全标志、对陌生人的搭讪提高警觉、学会火警发生的应付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用简单的禁止式方法很可能刺激幼儿的好奇心(如告诉幼儿\"不能玩火”等),反而想尝试一下而酿成事故。应采用正面的教法,要让幼儿知道并学会正确使用物品的方法,懂得不正确使用的后果。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幼儿受到伤害,幼儿园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幼儿园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幼儿园的教职工都应当认真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果发生了事故,不论是否为园方的过错,都应积极救助,极大程度地抢救幼儿的生命。

要实现儿童发展的真正意义,还原教育的本真,我们就要用“教育爱”去爱孩子,要用心观察、细心记录儿童的生活,踏实研究教育实践中儿童的所作所为,以便走进每一个儿童的内心,让每一项教育活动都开展得合理而有效,使每一个儿童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