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伦强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1年第11期
一、知识产权战略是华为公司持续高成长的源泉
我国崛起的民族企业华为公司,2010 年全球销售收入达到280 亿美元。其成功得益于有效的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我国很多企业未从根本上认识到知识产权的巨大价值,未形成知识产权战略管理意识。不少企业特别是以简单加工为主的企业正面临发展困境,而华为这样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行业变化中却能逆流而上,持续20 年高增长,其秘诀是形成了能够撬动市场的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竞争力。
二、华为知识产权战略的要点
1. 将知识产权战略融入公司总体战略
在华为,知识产权战略是与公司总体战略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非常具体而切合实际。华为坚持顾客价值观的演变引导产品方向;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广泛开放合作;保证按销售金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必要时还加大拨付比例。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和制度,成立了由各产品线的最高领导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司重大知识产权决策,包括制定和实施公司知识产权总体战略,并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部,服务于全公司4万多研发人员。
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将研发、市场、知识产权部紧密配合,研发在立项时就预先进行知识产权风险分析,市场随时在一线反馈回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部对产品是否落入专利的保护范围给出法律意见指导,通力合作寻求有效的知识产权解决方案,发挥知识产权对公司业务的牵引和支持作用。
2. 注重以实用性研究为基础的渐次突破
华为注重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产权,公司首先重视自己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获得原始性创新成果;其次,通过合资合作,与友商构成知识产权战略联盟;还通过收购某些国外小型公司获得先进的专利技术等。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策略上,华为坚持不仅要将创新性强,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前瞻性地尽早完成知识产权保护,还注重对技术合作、委托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技术进行保护。
华为清醒地认识到,在技术上需要韬光养晦,必须承认国际厂商在技术上的领先性。由于市场的开放、技术标准的开放与透明,在技术领域关键专利的分散化,为交叉许可专利奠定了基础,使相互授权使用对方的专利将更加普遍化。
技术的突破不可能一蹴而就,基本专利的成长过程十分漫长而艰难,因此华为强调要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公司一直倡导并建立了相应机制,坚定走出去积极融入国际性行业组织中,广泛地与业界同道交流、合作、协调,特别是积极参与行业论坛以及行业标准开发组织中,共同致力于行业的成长和发展。
3. 在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保护自主知识产权
和国内的一些企业一样,华为公司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经历过知识产权的危机。但是,华为从一些简单的教训中,深刻领悟到了必须尊重别人的知识成果和知识产权,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华为真诚地与众多西方公司按照国际惯例达成有关知识产权谈判和交叉许可,在多个领域多个产品与相应的厂商通过支付许可费的方式达成了交叉许可协议。比如,阿尔卡特于本世纪初发明宽带产品DSLAM,华为经过两年的专利交叉许可谈判,与其他公司达成了许可,公司支付一定的费用,换来的是消除了在全球进行销售的障碍,经过努力,华为的DSLAM 市场份额在2008 年就达到了全球第二。华为在2000 年以后不断通过海外市场突破取得规模收入,如果没有与西方公司达成许可协议和由此营造的和平发展环境,其国际市场计划不可能实现,同友商合作,虽然付出专利许可费,但企业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产值和更快的成长。
4. 用知识产权战略保持巩固竞争优势
国内制造业和国际同行相比的重大差异在于,国际领域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知识产权壁垒。如果没有大量专利做后盾,华为便不可能进入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通讯领域技术繁杂多样,需要采用共同的技术标准才能实现产品互联互通,一个企业不可能独占全面技术,只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才能获得商业成功。华为不仅申请了大量国内外专利,还参加了国际电信联盟(ITU)、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等91 个国际标准组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仅2008 年就提交了4 100多件提案。强大的知识产权为华为进入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铺平了道路。
华为在知识产权方面投入巨大,回报可观:几年来华为在与爱默生、3COM、赛门铁克等国际一流公司的合资合作过程中,知识产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华为的很多项目,都是以知识产权为根本,如“移动通信分布式基站项目”就申请专利22 件,成功地在全球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实现了大量的利润和税收。如今,华为公司已经与国际主要知名电信营运商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在知识产权领域的进步是华为提升其竞争力的基础。
三、华为知识产权战略的启示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差距还很大,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知识产权管理的差距。根据TRIPs,广义的知识产权不仅指专利和技术,华为的知识产权战略也不仅仅局限于专利和技术领域,从提升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来看,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在这方面还应该有相当的作为。
总体来看,我国企业的主要问题首先表现在部分企业未从根本上认识到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巨大价值,缺乏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运营当中的意识,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由其他部门兼任。即使在设立了专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企业内部,也由于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规定而导致知识产权的管理率低下。其次,由于缺乏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深刻理解,我国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如何利用知识产权这个有力武器主动维护市场份额、创造竞争优势方面缺乏得当的策略。再者,时至今日,我国企业仍然没有适应后TRIPS 时代的国际贸易规则,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比例偏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在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劣势。
1. 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起点。综观各国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成功实践经验,无不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视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或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企业把人员的聘任、研究开发和知识产权申请、权利许可和已经发生侵权后的诉讼等各环节都纳入了知识产权管理的范围,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公司的整体利益。鉴于20 世纪后期遭遇的知识产权诉讼的惨痛经历,日本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更是要高于
美国,知识产权理念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并渗透到企业的各部门,日本企业投入到知识产权管理上的人力资源非常多,通常达到西方公司的10 倍以上;欧洲企业的知识产权机构设置也有类似的特点。
2. 要构建全员参与的知识产权战略
全员参与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需要各个部门参与知识产权挖掘、形成与管理,华为公司制定了相当多的具体制度,要求全体员工投身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工作。实际上,华为公司很早就利用国内众多研究机构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形成和管理方面的不足,建立了人才引进机制,并通过内部各种制度鼓励和要求,使各个领域的员工参与知识产权战略。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来自国内不同层次企业的研发人才逐渐聚集到华为公司,成就了华为公司的技术研发体系。近年来,华为公司不仅把专利技术等的形成与挖掘工作定位到主导产品有关的技术研发部门,还通过内部制度鼓励各部门在其直接业务领域形成专利等知识产权,近年来,甚至在财务管理领域也取得了一些专利,这使华为公司在财务管理领域创造了令同行羡慕的管理效率,为业务扩张构筑了坚实的财务基础。
3. 用知识产权战略构筑企业内部防御体系
良好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可以防御来自内部员工流失而导致的企业知识产权外泄,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早年,有不少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导致研发人员和技术信息大量外流,这在相当程度上成就了华为公司这些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华为公司也有不少人才外流,但是迄今为止,尚无因知识产权流失而给华为带来损失的情况。在华为,即使是核心员工流失,也随时可以用知识产权这张严密的网络保护其在各个领域的技术权利,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推进。华为将知识产权战略渗透到各种内部制度,使员工无论职位高低,其参与和形成的知识产权变成了华为公司内部的“公有权利”,相应地,任何一个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带走哪怕是华为“弃而不用”的或者是过时的“公有权利”。所以,华为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构筑了坚实的内部防御体系。
4. 必须立足国际竞争的视角构建知识产权战略
世界贸易组织的TRIPS 协议扩展了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突破了知识产权传统体系框架,提高了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水平;协议还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非常严密的法制要求,并附之以世贸组织管束下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将知识产权制度延伸到了有形的货物和无形的技术贸易领域,在知识产权执法和司法以及争端的防止与解决等方面形成了全球普适的规范,使各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趋于一致。更需注意的是,在关税壁垒逐步消除、行政壁垒逐渐减少的后TRIPS 时代,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标准的一致性,决定了我国企业不仅要熟知和掌握本国法律规范,还应在适应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拓展生存空间。这要求企业在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时,必须具有国际视野,将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各环节紧密结合。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校级重点学科“区域经济学”建设项目(XZD0901-09-1)资助项目
(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