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2020-04-13
来源:步旅网
第37卷第5期 VO1.37No.5 临沂大学学报 J0URNAL OF LINYI UNIVERSITY 2015年10月 0ct.2015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杨萍 兰州,730070) f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摘 要:《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一门凸显较强实践性的法学课程,在讲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理论的同时, 更应注重该门课程的实用性 在借鉴相关优秀的教学案例的同时,立足于实际教学经验,探索出《劳动与社会保 障法》的实践教学涵盖“课堂案例讲析、校内亲身实践及校外拓展实践”三大领域。这样的实践教学是一个由内向 外、知行合一的过程。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D922.5;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051(2015)05—0133—03 DOI:10.13950d.cnki.jlu.2015.05.027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特点 释 又如2001年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再次, 1年通过的实施《中华人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普通高等学校法学专 在部门规章层面。如201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相对于其他学科、课程 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配套规定等。随着近几 而言.在内容编排、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与社会 年国家对民生保障的重视.众多的法规、条例、细 的密切度等方面更具特色。 则和政策性文件交替出台 (一)课程内容方面:体系庞大、重点突出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囊括劳动法与社会 (三)理论实践方面:紧扣现实、应用广泛 劳动作为人类谋生的基本手段.劳动者的身 保障法两大板块。综观目前国内《劳动与社会保障 份伴随大多数人的一生;同时.人吃五谷杂粮,免 法》的教材。劳动法主要包括劳动法的基本原理, 不了生老病死,由此《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主要 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国家、用人单位和工会在劳动 内容与每个人的社会生活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关系中的职责.劳动就业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条 可实践性很强 件法.劳动保护法.劳动争议处理法以及劳动监察 法等内容。社会保障法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法的基 本原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 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社会救济法、社会优抚 法和社会福利法等内容。 该课程不仅内容详实、体系庞大、重点突出, 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实践教学中面临的 困境 设置《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高等院校大 多都对该课程配备了一定的实践教学学时.但由 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实践 (一)操作层面:质量不高、流于形式 而且旗帜鲜明地指出.劳动合同是劳动法的重点, 教学正面临三大困境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法的要点 (二)法律位阶方面:层级鲜明、纵向分布 基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大多数高等 首先,在法律层面。如2007年通过的《劳动合 院校均设置了课堂训练与校外实践环节 但在具 同法》和2010年通过的《社会保险法》。其次,在行 体操作方面,由于设备落后、师资力量良莠不齐等 政法规层面。如2008年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实施 多种原因.无法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形成了学生应 条例》,相关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以及部分司法解 付实践课的现象。而在校外实践环节中,由于课堂 收稿日期:2015-08.09 作者简介:杨萍(1980一),女,山东潍坊人,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 133 实践没有做好,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扎 规则 [2] 实.导致大多数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知道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该考虑以下三 实践什么和如何实践 个方面的因素: (二)硬件方面:设备陈旧、投入不足 健全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实践教学有效开 1.精选典型案例 案例的精选应从三方面着手。首先,案例具有 展的前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必须通过仿真数 真实性。能够引起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案例为佳.真 据模拟,以操作化、规范化的标准要求方可完成相 实的案例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其次. 关内容。因此,要以健全的设施设备为基础.以学 案例具有典型性。典型案例在反映相关法律制度 生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开展情景模拟实践训练.以 的特征等方面更有说服力.而法律规范的科学应 校内主动积极地训练为保障.督促学生熟悉并掌 用则更能反映出案件事实与法律制度的关联度 握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法规政策、操作流程等。 而今部分高校没有符合标准的实验室.或者虽有 实验室但设施落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操模拟软 件资源更为稀缺 不少高校也致力于校外实践基 地的建设.但学校的需求与供给和学生实践的现 实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依然是亟待破解的现实 困境。 (--)师资方面:良莠不齐、经验欠缺 在实践活动中.授课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直 接影响学生实践的效果 年轻化的师资队伍虽有 热情但经验不足是制约校内外实践教学的主要因 素 传统的授课老师过分强调学科的整体性.却忽 略了实操能力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加上教师本身 实践经验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进行相关实 践时缺乏科学有效的经验指导.极大地迟延了《劳 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教学进程。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实践教学的模式探讨 从已有的文献看,针对《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论文数量并不是很多.文献 中提到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也各有千秋。笔者结 合自己讲授《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切身经 验,认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实践教学至少应 该包括以下三部分 (一)课堂内案例讲析 案例教学法是指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 容.采用典型案例,设置特定场景,在案例场景中, 扮演法律职业角色.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以期提高 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 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学当中,案例教学法的 具体应用应遵循以下步骤 首先,教师讲授基本法 学知识.随后鼓励并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学习进行 案例分析 案例的选取旨在理解、说明相关法律知 识.以期达到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理论与实际操守 】34 再次,案例的启发性和疑难性 具有启发性和疑难 性的教学案例,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 思维能力。[31最后,案例具有时效性。过时的案例、 立法分析很有可能造成与现时立法相悖的结果. 反而会适得其反、误导学生。 2.引导学生分析与辩论 学生在掌握相关基本的法学知识后.发现了 问题.授课老师应引导学生剖析案例.并提供科学 指导.开展探讨交流活动.力促学生自主解决问 题。笔者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课堂案例讲授 中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 熟悉案例的内容.随后结合案例灵活选取授课方 法 较简单的案例由笔者运用相关的法律知识对 案例进行分析.以便让学生掌握分析法律案件的 方式与步骤.然后结合案例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 让学生去推理和思考:较复杂的案例一般分成小 组开展讨论,随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实践 证明.采用课堂讨论法不仅能激发学生交流讨论 的积极性.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 3.归纳总结 继案例辨析之后应适时总结。首先,归纳、评 价课堂分析讨论的内容、结果:其次,授课教师陈 述本人对分析讨论问题的观点:最后,对分析讨论 的过程进行点评.尤其是对分析讨论方法加以总 结.以便学生在下一次的案例讨论中有所改进。[4] 在讨论的总结中,重点指出案例涉及的法律问题 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的难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进行合理公 正的评价.对于正确观点、论证分析方法、法律思 维能力。予以充分肯定: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 析.规范学生思考方式.以期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劳 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热情。 f二)校内亲身实践 与课堂上的案例讲授法相比,校内外实践基 地的实践都属于社会教学法。该方法是增进学生 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稳定的校外 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深入接触社会,以期学以致 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了社会相关 用,以亲身参与模拟、实习等方式学习法学知识的 机构实习、实践的机会.使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 一种教学方法 嘲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比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校内亲身实践,笔者 如.高校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签订 认为可以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实验室的实 专项实习的合同。为学生提供相关实习岗位.实现 践.通过模拟社会保险等业务的办理流程,让学生 校企发展、双边互动、互利共赢的新局面。同时,笔 充分熟悉相关业务的操作流程和技巧,并熟悉劳 者认为.校外实践拓展基地建设一方面有助于为 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相关政策法规。第二部分是 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岗位。锻炼其操作能力:另一 模拟法庭.选取真实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模拟 方面为校方的课题调研、经验交流提供强有力的 “法庭审判”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角色扮演 支持。因此,把校外拓展实践基地建设成功能齐 与参与.使其对审判程序进行全面了解。具体而 全、设施完备、师生共用、校企联合、多边受益的实 言,教师可以根据《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讲 践型与研究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基地具有划时代 授进度.在讲到劳动争议处理这一部分内容的时 的重大意义 候,确定模拟仲裁庭的举办时间。在距离模拟仲裁 庭正式开庭前7至10天.将案件资料分发给学 参考文献: 1]刘天君.法学案例教学法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海南广播 生。要求自学并撰写案情分析报告,以案例教学法 [电视大学学报,2005,(4):40. 在课堂中讨论案情。陈述观点。其他学生须旁听, 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与深化 (三)校外拓展基地实践 2]郝晶.《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的教与学[J】.广东培正 不仅有助于熟悉并掌握仲裁程序.更有益于所学 [学院学报,2013,(4):69.7O. [3]郝晶.新建本科院校法学案例教学法探析[J].牡丹江大学 学报,2010,(5):137. 建立稳定的校外拓展实践教学基地.是提升 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的重要基础。目前。部分高校 [4]江安凤,吴锵.讨论式教学及其操作过程[J].四川教育学 院学报,2005,(12):15. 校外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比较单一.校外实 [5】张素伦.论劳动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变革[J].成功(教育), 践教学基地大多局限于学校附近的社区及福利机 2010,(21:284. 构.范围比较狭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理论 A Study on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YANGPing (Humanities Department,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70,China) Abstract: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is a practical course.When teaching the theory,more aa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racticaliy of tthe course.From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s,this paper thinks that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he Labor tnd Sociaal Security Law should be by the class of cases teaching,practice based on campus practice and practice based outside school practice. Key words:Labor and Social Securiy tLaw;practice teaching;model 责任编辑:曲筱鸥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