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翻白草中熊果酸的超声提取与检测

2023-08-13 来源:步旅网
翻白草中熊果酸的超声提取与检测

陈毅挺;黄露;林棋

【摘 要】设计了一个分析化学开放综合实验.该实验利用超声提取技术,提取并检测了翻白草中熊果酸的含量,其中涉及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领域的知识与操作,有助于中、低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期刊名称】《实验室科学》 【年(卷),期】2012(015)001 【总页数】3页(P85-87)

【关键词】综合实验;超声提取;开放实验 【作 者】陈毅挺;黄露;林棋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福建福州350108;闽江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福建福州350108;闽江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284.2;G642.0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分支,是将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应用联系的桥梁[1]。开放实验教学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如何合理地设计开放实验,成为困扰广大化学教师的问题[2-6]。由于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少实验可能要使用酸、碱等危险、有毒的试剂,此外还涉及到部分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因此,部分院校不得不将较为简单的实验作为学生开放实验的项目,而这

不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实验的兴趣,因此效果并不理想。应该寻找或设计一个既联系生产实践,又难度适中的实验,将有助于分析化学开放综合实验的开展,提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选好实验的题材和内容,可以让学生感觉和课堂上的实验内容更贴近生产生活,唤起学生的实验兴趣。本实验取材于中国传统草药——翻白草,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其中所含的熊果酸进行提取和简单表征。翻白草属蔷薇科植物,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含有黄酮类、鞣质类等众多成分[7-8]。熊果酸,又名乌索酸、乌苏酸,是一种弱极性的五环三萜酸,其分子式为C30H48O3。它作为翻白草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镇静、抗炎、抗菌、抗糖尿病、抗氧化、抗溃疡、降低血糖等多种生物学效应[9]。目前国内外尚未实现人工合成,因此研究熊果酸的制备、提取技术,对开发熊果酸系列产品具有重要意义[10]。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11],实验中的熊果酸提取技术选用了相对安全且操作简单、便于教师不在场时中、低年级学生自行使用的超声提取法。在分析检测技术上,该实验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学生完全开放,可使用诸如722分光光度计之类的设备完成;而另一部分要求学生在大型仪器管理人员在场指导的情况下完成,如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的使用等。这样,一方面使得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保障大型设备的正确、正常使用。

(1)了解科学研究基本思路,培养学生阅读科技文献的能力; (2)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超声提取技术;

(3)掌握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及其应用。

传统中药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浸滞提取法、渗浸提取法和回流提取法等。近年来兴起的有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跟传统提取法比较,它们具有提取率高、设备简单、时间短、节能、节约药材等优点。本实验利用超声波提取法对翻白草中熊果酸(结构式见图1)的提取进行研究,分别考察提取剂

乙醇的体积分数、超声时间、液固比和温度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对翻白草不同部位,如根、茎、叶中的熊果酸含量进行对比。对于提取产物,实验中应用红外光谱法进行初步表征。

3.1 翻白草中熊果酸的超声波提取实验 (1)熊果酸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定

精确称取熊果酸标准样品10 mg,溶解于无水乙醇中,再定容至100 mL的容量瓶中,得到熊果酸的标准溶液。准确吸取1 mL标准溶液于10 mL的容量瓶中,70℃水浴加热除去溶剂,加0.05 g/mL的香草醛—冰醋酸0.4 mL以及高氯酸1.6 mL,70℃水浴加热15 min后,用冰水冷却2 min,用冰醋酸定容至刻度,摇匀;以未加对照样品的试剂空白作参比,于波长300~700 nm处测吸光谱,确定熊果酸的检测波长。

(2)熊果酸工作曲线的建立

准确吸取 0.2、0.4、0.6、0.8、1.0、1.2、1.4、1.6、1.8 mL的熊果酸标准液,按以上显色方法,以试剂空白作参比,在确定的检测波长处测定各自的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熊果酸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提取条件的优化

①提取剂浓度的优化。精确称取2g翻白草粉末,改变提取剂乙醇的浓度分别为60%、70%、80%、90%、95%,均按照固液比为1∶20加入提取剂,控制温度50℃,超声波处理10min。处理后继续浸泡1h,然后抽滤,减压蒸干。得到的粗产品加石油醚浸提三次,每次15min。石油醚除杂后得到的黄绿色固体产品加20mL无水乙醇溶解,加适量NaOH溶液,使溶液pH在8~9;抽滤,滤液加活性炭在70℃下回流30min;过滤,得到的澄清溶液滴加弱酸到pH为3~4,此时溶液变浑浊或有白色熊果酸固体析出。减压蒸干溶液即可得较纯熊果酸固体。加0.6mL5%香草醛—冰醋酸和1.4mL的高氯酸,60℃水浴加热15min,冷却至室

温,用乙酸乙酯定容至10mL,在确定的检测波长处测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得到熊果酸的含量,以确定合适的乙醇浓度。

②固液比的优化。精确称取2g翻白草粉末,在乙醇体积分数70%、控制温度50℃,超声波处理10min,固液比分别取 1 ∶10、1 ∶15、1 ∶20、1 ∶25、1∶30进行试验。同上步处理提取液,并测量吸光度,以确定合适的固液比。 ③超声作用时间的优化。按②中介绍的实验方法,在乙醇体积分数70%、超声温度50℃、固液比1∶20 的条件下,时间分别取 10、20、30、40、50min 进行试验,确定合适的超声时间。

④提取温度的优化。按②中介绍的实验方法,在乙醇体积分数为70%,超声时间30min,固液比1∶20的条件下,超声温度分别取30℃、40℃、50℃、60℃、70℃进行试验,确定合适的提取温度。 3.2 提取产物的表征

在以上确定的最优条件下,对翻白草中的熊果酸进行提取,并对提取产物开展表征。 (1)提取物的红外检测

将熊果酸对照品和提取所得的熊果酸固体利用红外光谱仪进行分析,观察各基团的特征吸收峰。确定提取物的红外谱图与熊果酸标准样品的红外谱图是否基本一致,是否具有羟基强峰3438、2940 cm-1;羧酸羰基1693 cm-1;以及熊果酸的两个基本骨架特征,即 A 区:1386、1370、1363 cm-1;B 区:1304、1269、1237 cm-1等熊果酸型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12]。 (2)提取物的液相色谱分析

将提取得到的熊果酸溶解后,进行液相色谱分析,观察与熊果酸及其结构相似的齐墩果酸的色谱信号,并检测其中熊果酸与齐墩果酸的含量。

本实验要综合利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也穿插了红外光谱及液相色谱的使用,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

会贯通。实验中除了综合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多尝试启发式教育。如在熊果酸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定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确定熊果酸的检测波长;在提取条件的优化中,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逐个分析每个因素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原因;在提取物的液相色谱分析部分,对于具体的色谱分离和分析条件可以不做介绍,由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并和仪器管理教师讨论后确定。此外实验教学中还要注意部分可能存在危险的步骤和试剂,对于这些内容,在实验前应安排学生进行自学,并进行适当的管理。如在超声波提取部分中,需要使用到高氯酸等危险物质,教师可以在每次参加实验的同学中选出一位责任心较强的同学,由他管理这类试剂。

总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引导,实施开放式教学,给学生创建一个独立工作的环境,但是又要有所控制,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尽量给学生说明,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献】

[1] 姚思童,张进.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0,25(3):23-26,74. [2] 刘红霞,张业明,吴风林,等.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3):111-114.

[3] 杨东伟,史长华.改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科学,2009(3):35-36.

[4] 王玲,吴卫平.分析化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实验室科学,2011,14(1):23-25. [5] 周云,张四纯,李景虹,等.仪器分析开放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129-131.

[6] 孔祥平,王娟,吕海涛.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64-166,179.

[7] 邹俊利,翻白草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29(4):104-105.

[8] 张俭,李胜华,胡浩,等.翻白草活性成分的萃取[J].食品工业科技,2008,29(3):159-160.

[9] 刘柯彤,陶亮亮,马雄,等.熊果酸的生物活性及其研究热点[J].饮料工业,2010,13(7):11.

[10] 于明明,周富强,刘海军.熊果酸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9,31(1):33.

[11] 李胜华,伍贤进,郁建平,等.超声波提取翻白草中熊果酸工艺优化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8):163-164.

[12] 顾柏平,朱亮,柯惟忠,等.熊果酸的Raman光谱和红外光谱结构特征比较[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22(6):970-9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