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是人们观察物质世界的重要工具。学生从三年级科学课开始,就经常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活动,但却从没有对放大镜本身进行过探究。本课作为“微小世界”单元的第一课,引导学生对放大镜进行探究,认识放大镜的特点,从而开始对微小世界的探究之旅。二、说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4.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5.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6.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7.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8.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放大镜的作用
2.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3.放大镜的特点【教学难点】
探究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共同特点
四、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很浓,并愿意持续观察,同时,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点、线、面的造型能力,为本课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教学准备】
放大镜、广口瓶、烧杯、玻璃杯、塑料袋、烧瓶和水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入
1.出示一个放大镜,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在黑板上画一个小A,用放大镜观察它,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字母A被放大了吗?”
3.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到放大镜,我们曾经用它观察过什么?用放大镜观察和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人们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教师板书课题“放大镜”。
活动二、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小组讨论活动:
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2.在课本第2页的网状图中填写讨论结果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活动三、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请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关于放大镜使用的两种方法2.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3.出示课件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4.小组活动:
(1)用眼睛看科学课本上的一幅照片,再用放大镜观察这幅照片。两次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我们还有什么发现?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后才看到的?(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
5.播放用放大镜观察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的视频
提问学生:“当用放大镜观察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时,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
6.小结: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活动四、放大镜的特点
1.提问: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我们注意到它的特点了吗?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2.小组探究活动:观察放大镜的特点
给每个小组提供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请学生观察比较
放大镜的特点和放大倍数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4.教师归纳总结:
放大镜镜片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观察范围越小
5.小组探究活动:
广口瓶、烧杯、玻璃杯、水滴、塑料袋、烧瓶有没有放大作用?给每个学生小组提供广口瓶、烧杯、玻璃杯、塑料袋、烧瓶和水,让学生探究哪些物品具有放大作用。
6.小组代表汇报交流7.问题讨论:
(1)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
点?
(2)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这是为什么?8.补充小知识: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物体的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活动五、复习回顾本课主要知识点
活动六、小结
放大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工具,我们借助放大镜可以探究更多未知世界!
六、板书设计
微小世界
《放大镜》
使用观察发现作用特点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当带领学生一起学会了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但是在课堂上,很多小组的学生观察是观察了,但并没有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分析,说出正确观察结果的小组不多。还有些小组观察后,不善于表述交流。
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地认识放大镜的相关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很重要。
本次教学设计按照教材环节设计了几个环节,但没有激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整节课都比较平淡,变得像是为讲授知识概念而讲授,反思着,本节课的材料比较多,如果有结构地出示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还能调控课堂纪律。作为年轻的教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在磨课中不停地锻炼自己,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