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山地形条件下的建筑设计分析

2023-01-12 来源:步旅网
山地形条件下的建筑设计分析

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山地地形条件下的建筑设计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给我国山地建筑带来了较大的阻碍。由于我国山地地形复杂程度较高,地形起伏较大,致使人们在对山地建筑进行设计时不能够生搬硬套平原建筑的建设方式,其次,我国各个山地之间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人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山地建筑设计加以调整,以满足人们对山地建筑物的需求。在本文中,主要对山地地形条件下的建筑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山地地形;建设设计;分析

前言:我国的山地众多,建设在山地的城市大约是我国城市总体数量的一半,因此,对于我国整体发展而言,山地区域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山地与平原差别较大,由于山地的地形特征与自然环境较为特殊,导致其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使其有着更为敏感的空间载体、格局与特殊的历史。现如今,我国城镇建设十分迅速,若是在建设城镇的过程当中,仍旧沿用平原地区城镇建设方式,必然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当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交通阻塞以及历史文化特色流失等。为此,人们在对山地地形条件下的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分析当地地形特点,从适应性的角度出发,探寻出一种适合山地地形建筑建设的方法,建设具有特色的山地城镇。

一、山地建筑设计与建设的问题 (一)盲目套用平原城镇的处理方式

人们在对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设计过程当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山地环境自身的丰富多样的特性,而是直接套用平原城镇的建设方式。比如,在山地当中盲目套用平原城镇中的板式高层建筑形式,这就导致了在山地当中,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多,对山地、植被、水文等起到了遮挡作用,违背了山水景观的初衷。此外,在对生态环境的处理方面,由于山地城镇比较容易产生静风与逆温层效应,

若是人们盲目套用平原城镇的建设方式,不但无法体现出山地丰富多样的环境特性,还会破坏其自身的生态系统,使其不具备自我调整与修复功能。

(二)在具体实践过程当中遗失特色,灾害频发

山地城镇主要是依靠其高低起伏的地形,发展独具一格的城镇特色,这也是避免我国诸多山地城镇“千城一面”的主要方式。然而,在当今山地城镇的建设当中,由于人们盲目地追求广阔的环境,盲目的对山地地形加以改造,不但使得当地环境特色有所遗失,还会极易发生自然灾害。比如,某些城镇政府为了突出自身强大的发展力,大刀阔斧的对山地原本的自然环境进行改动,“移山填河”、“砍伐树木,破坏植被”等,极大程度破坏了山地城镇原本的样貌。此外,由于人为原因的大规模改动,在山地环境中,也会导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山地城镇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最后,人们对刚刚建成的山地城镇经济要求过高,不断为当地生态环境施加压力,毫无节制的掠夺山地的自然资源。比如伐木、过度排放污水、废气,给山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造成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

(三)缺乏针对性的技术指导

缺乏针对性的技术指导也是导致我国山地建设设计与建设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山地环境建设和山地环境问题的规范标准,致使人们在对山地城镇的建设当中没有针对性的技术加以指导。比如,虽然我国有着较多的城乡建设、绿化等国家规范标准,但是这些标准仅是为了保障城市安全、环境与社会利益,在某些关键的规范控制参数上并不适合我国的一些山地城镇建设,因此致使我国山地城镇设计、建设过程中问题频出。

二、山地建筑设计策略 (一)协同设计

人们在对山地建筑进行设计时,切勿照搬平原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需要结合山地情况对其进行改进,建立并完善山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理念,同时,还需要兼顾山地植被、水文、土壤等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其次,人们在设计山

地建筑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加以足够的重视,山地建筑与当地生态环境关系十分密切,二者之间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此外,山地的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较为脆弱,山地建筑环境是山地建筑设计思想的核心所在,因此,人们在对山地建筑进行设计时,务必需要持有环境保护意识,充分了解山地的环境特点,合理开展建设工作。再者,山地建筑设计有着明显的艺术性,人们在对山地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了解山地建筑相关背景,完美实现建筑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充分体现出不同山地建筑之间的独特性。

(二)环境和谐

和谐统一是人们对山地建筑进行设计时必要原则,山是山地建设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需要加强山与山地建筑之间的联系,使二者相互融合,充分做到尊重自然。其次,人们在设计过程中不能使得山地生态遭受破坏,保持山地最初的样貌,并将山体的植被、流水等有效结合起来,不断削减建筑物在山体中的存在感。此外,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建筑物也有着更高的要求,愈发重视对建筑物的舒适性,因此,人们在对山地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体验与活动样式,进行人性化的设计,以便于能够建设出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山地建筑。除此之外,人们在建设时还需要秉承土地保护原则,以在节约我国的紧张的土地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满足我国土地开发的需求。在设计山地建筑时,需要对山地地形进行充分的分析,综合考虑山地的地形、坡度等对山地建筑所造成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建筑面积,保护山地的生态环境。再者,为了有效预防地质灾害,人们在建设山地建筑时,要尽可能少地开展某些具有破坏性的挖掘活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山地而言,人们需要选择适合建筑的区域,并对地形对建筑的影响加以细致的考虑。在山地地形条件之下,人们不仅仅需要对建筑进行设计,更需要对建筑物周边区域的环境、地形等统筹考虑,并结合地质、水文、自然灾害等专家的意见,为山地地形条件下的建筑设计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在设计市政道路与山地城市站点的连接问题当中,人们需要与市政设计院进行合理的沟通,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三)以人为本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去山中游玩,因此,人们在对山地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对该区域内的山地环境特性加以考虑,切实、合理的完成山地建筑的规划、设计工作。比如,如何改善地形、建筑物、场地之间的关系,怎样将建筑物完美的融合到山地环境当中,如何平衡土方工程等。最为常用的方法是进行空洞设计,通过减少土方修复、减少水土流失的方式,达到提高建筑物与山地二者之间协调性的目的。此外,为了有效突出山地建筑的特点,人们需要设计出具有山地特色风貌的山地建筑,并贯彻好人性化的建筑设计理念,建设出对山地生态环境友好的山地建筑。首先,在对山地建筑进行选址时,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地形较为平坦的区域,尽可能地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造,最大程度的保持山地的原有样貌。其次,人们需要降低因建筑施工对山地造成的破坏,尽可能地减少施工量,巧妙利用山地独特的环境建设独具特点的建筑。在对山地建筑进行总体规划时,需要尽可能减少大规模、高强度的挖掘工作。再利用山地内的自然资源,弱化建筑物对自然环境的冲突,全力打造舒适、宜居的山地建筑。

结语:综上所述,人们在对山地地形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并做到与山地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全力打造高质量,富含山地特色、满足人们需求的高质量山地建筑。

参考文献:[1]麦顺霞.山地建筑设计要素及方法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 计,2017(4):289.

[2]刘海华.谈山地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要点[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4):400.

[3]王静涛.山地建筑设计中注意要点及实例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16(9):8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