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诗情画意 美在课堂——以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为例

2022-01-06 来源:步旅网
教学研究.案例分析 L. !  .f 诗情画意美在课堂 以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江南》教学为例 文/上海市奉贤区实验小学王洁 【摘要】加强古诗文教学,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部编语文教材的一大亮点。汉乐府《江南》 是部编语文教材中古诗教学的第一课,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祖国 语言文字之美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如何通过创设音乐赏图、指导诵读、借图想象、创意绘画等课 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古诗词的乐趣。 【关键词】诗歌教学部编语文教材 《江南》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 们心中播下热爱诗歌的种子,传递这份美感,这是本 元课文,它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整首诗以 节课教学的重中之重。 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清新鲜明的格调, 勾勒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江南画 一、揭题激趣,感受整体美 卷。因此,这是一首有景、有情、有韵的诗歌,学生读 “兴趣往往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学生由于 着朗朗上口,心情也十分愉悦。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 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往往没几分钟就会 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诗歌。我们要让学生在 走神。因此,本课伊始,我便播放起美丽的江南风景 课堂中通过学习,感知诗歌的美好意境,感受中华文 视频,唯美的画面配上柔美婉约的江南小调,让学生 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学习古诗词的乐趣,进而在学生 们仿佛置身于江南的美景之中。随后,我在课件中出 (下转第48页) (上接第46页) 抽象为具象,化平淡为新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蕴涵着许多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理念,有待于我们不断去强化和深化。教师对教学的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根据需求运用一定的技 自我检视与反思,并非仅仅是对过去教学中存在问题 术原理和方法进行技术设计活动,提出设计方案,用 的检讨,而是意味着对教学改革的自觉,意味着对现 图样和文字正确表达设计意图,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 代教育意识的增强,更是教学观念的重塑过程,也是 获得反馈,修正和优化设计方案”。对初中学生来说, 方法论的重大转机。有鉴于此,就必然会促使教师自 学习设计与制图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 身的改造和变革,促进其对传统和固有教学模式的突 时,要有知识的铺垫,要利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培养学 破,激发其挑战自我和不断创新的精神。※ 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有工匠的定力。 教学实践表明,相关的几何知识不仅能帮助学 参考文献: 生识图,更能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 [1】杨金鼎.中国文化史词典[M】.杭州:浙江古 了解哪些是透视,哪些是正视,哪些是剖面,哪些是断 籍出版社,1987. 面。这些知识的掌握优化了学生的制作工艺,促进了 【2]周文柏.中国礼仪大辞典【M].北京:中国人 创作技能的提升,也为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立体几何 民大学出版社,1992.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张念宏.教育学辞典[M].北京:北京出版 打破思维定式,开展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综 社。1987. 47 见代煮学2018/6A 教学研究·案例分析 示中国行政地图,简单介绍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就是 江南,这里美丽富饶、风景如画,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它美得就像一幅幅水墨画。 创设情境,由景入文,正是这样的开篇揭题激活 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身临其境,陶醉其中。在 学习新课前,学生们就感受到了江南的美,这为深入 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的整体之美打下了基础,也 让传统文化变得亲切起来,学生对它充满亲近感。 二、诵读诗句,欣赏韵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明确指出, 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要想让一年级的学生们爱上诗歌,最好的 办法就是向他们展示语文的魅力——让他们听见蕴 藏在语言文字里的好声音,那就是文字语言之美。于 是我用课件出示整首诗歌,标出节奏,让学生在音乐 声中大声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语言韵律之美。在 琅琅的诵读声中,学生的身心和文字内容形成和谐的 共振,他们能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爱 上诗歌,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 “好诗不厌百回读”。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抓 住诗歌的节奏、语调等诸多要素,才能读出诗韵。所 以,教师教学生诵读时更应关注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 验,让他们用心灵感受诗歌独特的韵律,从而爱上古 诗词,爱上语文。 三、借图想象,感悟情趣美 部编教材的插图和文字相互匹配,图画内容的丰 富给了教师、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江南》这首诗就 创造了独特的情趣美。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水墨 插图,通过想象画面、诵读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江 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趣美。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体验鱼儿的快 乐进而感受采莲人的欢乐心情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 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插图,说 说除了诗句里描绘的“采莲人”,还有谁十分快乐, 从而引出诗句“鱼戏莲叶问”,并重点理解在“戏”字 上。为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我指着插图向学生提问, 引导学生观察小鱼儿的形态和方位,感受小鱼儿的机 灵可爱。在学生们体会到鱼儿的快乐后,我再进一步 引导:“采莲姑娘一边采莲一边唱歌,一边看着鱼儿嬉 戏,她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呢”,让学生体会到采莲姑娘 采莲时的快乐心情。 48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 与文本对话,用心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趣美,才能真 正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诵读儿歌、儿童 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 受语言的优美。” 四、拓展延伸,发现创造美 课堂中的拓展往往定位于对文本进行有效的延 伸与超越。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 式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对这首诗也几乎能熟读成 诵了。那么,能不能再让学生借助插图来发现美、创 造美,让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意境更加优美,让学生 的审美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于是,我利用课外的插图,让学生们欣赏江南采 茶、采菱、采桑、养蚕、划船等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利 用图中的素材,模仿课文,学做小诗人,试着创一创、 说一说:江南可( )。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道:“江 南可采茶”“江南可采菱”“江南可采桑”“江南可养 蚕”……我随即根据学生的交流,在黑板上画出简易 的茶叶、菱、桑叶、蚕,并请学生把这些江南特有的美 都用画笔画下来,变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知识储备不够丰富,见识不够 广,但有了教师的启发引导,有了同学之间的互相补 充,经历了观察、构思、交流的过程,读读自己写的诗, 听听同学写的诗,他们就会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受到 美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审美的情趣,同时体验 到创作的乐趣。 语文是美丽的,我们要用创造美的眼光去构建语 文;语文是充满诗意的,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审 美能力,让美在语文课堂中闪光,让学生在美的海洋 中徜徉。愿他们在欣赏诗情画意的同时,闻到迎面扑 来的书香气息、文化韵味,用心灵感受到诗歌独特的 魅力,从而真正得到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M1.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忠豪,薛法根.小学语文名师文本教学解 读及教学活动设计[M1.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1汪潮.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文本解读及学习设 计fI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 【4】温儒敏,陈先云.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 用书『M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