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

2020-08-26 来源:步旅网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使中国文化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遭遇到不同程度的文化误读。那么,该如何正确地认识与理解文化误读现象呢?

在跨文化交流中,因语言、文化、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很容易出现文化误读的问题。误读在传统上被定义为错误的理解,但随着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的兴起,人们逐渐摆脱了这一狭隘的看法——人们都是以自身文化积淀为背景来接受异质文化的,在理解异质文化时无法脱离自身文化传统而不同程度地偏离其本意,所以误读实属必然。除文化差异外,对异质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也是导致出现误读的重要因素。人们在对异质文化缺少深入研究的前提下牵强附会,就容易形成错误的理解。

误读是文化交流、碰撞的必然结果,不可避免且广泛存在。翻译是产生和加深误读的重要环节。每种语言都深植于背后的历史文化,绝对对等意义上的翻译是不存在的。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人们因为自身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不同,即使对待同一个事物或文本,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理解。文化误读,就是人们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进行一种先见性的解释。

文化误读是身处不同文化类型的人们相互交流时的典型征候。“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涉及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若在传播过程中缺少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就容易产生文化误读。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人类经过漫长的社会发展,随着所处生存环境、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而逐步孕育成长起来的。中西方文化各自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是不同生存环境下孕育而成的不同文化。这两种文化观念的碰撞,必然会产生误读。

然而,误读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这样的误读则被称为创造性误读。任何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在充分理解异质文化的基础上,根据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创新,这不仅有利于消除心理隔膜和沟通障碍,推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而且有利于推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创造和繁荣发展。

贬低或抬高异质文化,都难以有效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正视不同文化语境中人们生活感知和情感体验的差异,理解特定文化的普遍感受,是缓解文化误读问题的重要前提。

避免误读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条件。人们应该以更加开放、包容、平等、尊重的态度来面对跨文化交流,通过理解和对话来疏解文化误读。面对不可避免的文化误读,人们应当持理解、包容的心态,尊重文化差异,积极、平等地与他者对话,利用他者的眼光反观自身,守护、反思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只有正确地理解自身,才能更有效地减少他者的误读;只有坚守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才能无愧于古人和来者。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互鉴需要好的翻译。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化器”,更是不同文化的“变压器”。翻译者只有真正做到融贯中西,并在二者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才能真正发挥“文化变压器”的功能,从而减少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误读问题。

文化误读是一个复杂的认知问题,需要辩证对待、妥善处理,避免从文化误读演化为文化冲突。坚定文化自信,以开放的态度了解西方文化,以积极的心态展开交流,以博大的胸怀对待差异,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处理文化误读的必然之路。

(摘编自段丹洁《辩证看待文化误读现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跨文化交流中,因各自的文化差异,文化误读就成为一种必然存在的普遍现象。

B.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不同,翻译者总是无意或有意地促成文化误读。

C.充分理解异质文化并进行适当的改造与创新,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

D.尊重文化差异,积极、平等地与不同文化对话,但必须坚守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文化差异、翻译、环境等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文化误读必然发生的原因。

B.文章主要采用理论论证,虽然没有什么具体事例,但分析合乎情理,让人信服。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非常清晰。

D.文章着重论证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理解文化误读比如何对待它更重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没有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的兴起,人们就必然很难理解甚至无法接受文化误读

B.在传播过程中加强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是避免产生文化误读的有效途径。

C.正视不同文化语境中生活感知和情感体验的差异,才能够根本解决文化误读问题。

D.翻译是不同文化的“变压器”,想减少文化误读,就必须培养融贯中西的翻译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自2003年全球领先的10家商业银行推出“赤道原则”后,绿色金融正式起步并在全球推广。2016年G20峰会首次将绿色金融体系纳入核心

议题后,全球绿色金融发展正式步入快车道,呈现主流化发展趋势。目前,全球有81个金融机构采用了“赤道原则”,涵盖了全球36个国家,覆盖了超过70%的新兴市场国际项目融资。特别是2017年以来,相继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绿色金融发展专门政策,在绿色金融产品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自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国内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位居世界前列,截至2020年末,绿色贷款余额11.95万亿元,存量规模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存量8132亿元,居世界第二。

绿色金融不仅可以降低各能源产业的减排成本,而且可以支持当前减排成本较高的产业,有助于供给曲线下移,降低供给曲线的斜率,增加其价格弹性,这将大大降低实现碳中和的总成本并提高社会总效用。

(摘编自中国网,2021年3月3日) 材料二:

3月18日,由中国发起成立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京举办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会议发布了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能源电力发展规划及2060年展望等研究成果,并在国内首次提出通过建设中国能源互联网实现碳减排目标的系统方案。

由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提出,以特高压电网引领中国能源互联网建设,推动我国碳减排总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30年前尽早达峰,2025年电力率先实现碳达峰,峰值45亿吨,2028年能源和全社会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102亿、109亿吨;第二阶段是2030-2050年加速脱碳,2050年电力实现近零排放,能源和全社会碳排放分别降至18亿、14亿吨,相比峰值下降80%、90%;第三阶段是2050—2060年全面中和,力争2055年左右全社会碳排放净零,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报告同时提出,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约260元/吨,远低于700元/吨左右的全球其他减排方案。

(摘编自《中国能源报》,2021年3月22日) 材料三: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以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为目的的环境管理手段,要求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使用到报废处理整个生命周期的减排降耗。作为行政管理手段的必要补充,它借助市场的力量,引导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从各个环节提升环境绩效,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改造,减少全产业链污染物排放,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依靠市场机制,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调动全产业链系统性节能减碳。各行业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信息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绿色采购、供应商黑白名单等绿色供应链管理措施,推动其上下游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开展更积极有效的环保节能减碳行动。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2021年4月22日) 材料四: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不能一跳而就,需要分地区、分行业、分时段来逐步实现。目前,各地已争相行动起来,着手制定当地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

福建提出支持厦门、南平等地率先达峰;天津提出要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和煤炭消费尽早达峰;上海和海南等地则宣布要抢在全国时间表之前率先实现碳达峰。

对于产业上的节能减排,各地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也各具特色。中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条件好,主要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比如,煤炭大省山西强调要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抓好煤炭消费减量等量替代;河南、辽宁等地提出建设碳交易市场,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沿海省份则利用自身优势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浙江提出煤电装机容量占比下降两个百分点等目标,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腾出用能空间180万吨标煤,同时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和“零碳”体系试点。

(摘编自《国际商报》,2021年6月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赤道原则”促成绿色金融的诞生和推广,而首次将绿色金融体系纳入核心议题的G20峰会加速了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

B.得力于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国内绿色金融市场规模空前扩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位居世界前列,持续向好发展。

C.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成果发布暨研讨会发布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及未来展望等研究成果,可见中国为此所做出的努力。

D.作为行政管理手段的必要补充,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有效地推动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改造,助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球有36个国家采用了“赤道原则”,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了绿色金融发展专门政策,说明绿色金融发展是大势所趋。

B.绿色金融将有助于大大降低实现碳中和的总成本并提高社会总效用,这应该是很多国家和地区重视绿色金融发展的主要原因。

C.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构建中国能源互联网,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远远低于全球其他减排方案。

D.绿色供应链管理依靠市场机制,通过提供绿色采购、供应商黑白名单等措施,可以有效调动全产业链系统性节能减碳。

6.请结合材料四概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可行性策略。(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日落碗窑 迟子建

碗坯子终于一个不落地进了窑里。

烧窑这天是个晴天,关老爷子心情很好,他兴奋地点燃第一把窑火。接连三天晚上他都没有回家,关小明每天黄昏时带着冰溜儿来给他送饭。关小明总是沉默不语,直盯着窑火。爷爷明白孙子是痛苦的,孙子为了练习顶碗,摔碎了家里所有的碗。好在孙子年轻,他还会再有理想的。

爷爷住在临时搭的窝棚里。窝棚呈“人”字形,很矮,是用粗柳

条搭成的,上面苫了一层草,地面也铺着草和毡子。

吴云华去王张罗家帮忙。那个家乱得像杂货店,吴云华第一天就累得腰疼,她洗了一天的脏衣服。王张罗的老婆刘玉香向吴云华打听关老爷子的碗出没出窑,她希望她的孩子能赶上用那里的碗。

刘玉香孕期下午喜欢睡懒觉,但分娩的前几天她特别躁动不安,王张罗就把语文课调回上午,下午同吴云华一起守着刘玉香。

关老爷子看着最后一缕窑火化为灰烬,已是朝阳初升时分。 碗窑里热气腾腾。他坐了很久,看着热气慢慢消失,这才起身戴上手套去开窑。他小心翼翼地抓起一个碗,可他觉得那碗很轻,细一看,竟是一个金红的残片。他失望地丢下它,去拿第二个碗,结果还是一个金红的残片。

“碗烧碎了。”他悲哀地想。

他一次又一次地把手伸向窑里,结果都一样,没有一个完整的碗,全都是碗的残片。

他知道他彻底失败了,他想哭,难过得像他失去老伴的那个时候。 他痛苦地说:“我把砖窑改成了碗窑,可是我没能烧出碗来。” 他垂头坐在那里,仿佛石雕一般。

“爷爷——”他似乎听见关小明在叫他,可是又觉得不太像。 接着一条狗舔他的手,他明白那是冰溜儿,那叫他的肯定是关小明了。

“爷爷,回家吧。”孙子的声音怎么听上去都不像,细声细气的,这是怎么回事?

关老爷子抬起头,他从孙子的眼中看见了泪水。 “爷爷,我不顶碗了,咱回家吧。”

“爷爷,我真的不学顶碗了。”关小明乞求着说,“天这么冷,咱回家吧。”

“我没烧出碗来……”爷爷反复说。

“也许是这里的土不行。”关小明说,“再不就是窑里太潮了,都多少年不用了。”

“爷爷,肯定是王嘘嘘的碗模子打得不好。”关小明找着各色理

由。

“可是他打了两回呢,第二次的碗模子又挺好使。”

“如果不是碗模子出了毛病,那就是窑火不好。”关小明又找出一条理由。

“我烧了那么多年的窑,我知道什么时候火欠着,什么时候火过了,我不会犯这种错!”

“我是说柴禾不好,让雨给沤过一场,不那么好烧,窑火有时不旺。”

关小明再三请求爷爷回家,说是家里知道今天起窑,预备了酒菜,还请了村里人。

“可是我没有烧成碗。”关老爷子几乎要哭了。

关小明只好回家找父亲,让冰溜儿留在窑场陪爷爷。关全和一听满窑没一个好碗,就急忙去窑场。软话说了几车,甚至跪着求,老爷子就是不动。

关全和只得回村去请王嘘嘘。听了事情原委,王嘘嘘就一拍胸脯:“我保证把这个死要面子的犟老哥弄回家。”下午的时候关老爷子回来了。

吴云华还惦记着晚饭后去看看刘玉香,她这两天嚷肚子胀,怕是要临产了。

王嘘嘘去厕所的时候,关小明偷偷问他用什么招劝回了爷爷。 王嘘嘘说:“我承认自己的碗模子不中用。” “我也想到了这一层,可是爷爷就是不回来。”

“傻小子,我说才管用,你说顶屁用!碗模子又不是你打的。”王嘘嘘说。

太阳将要落山时关家的筵席才散。

吴云华正要去王张罗家时,王张罗慌慌张张地来了,说是刘玉香不见了,村里的小道挨条跑了一遍,连个影子也未寻着。

“别急,咱再出去找找。”吴云华说,“她那么沉的身子,也跑不远。”

他们分头跑东家问西家,大家都说未曾见着,末了都关切地问:

“她要生了吧?”

吴云华就让关全和帮着找,又叫关小明出去找。

关小明本不愿意去找,但一想到王张罗这么大岁数还没当上爹,就有些同情他。他对冰溜儿说:“咱去找王张罗的媳妇吧。可我不知道她去哪了,你要是知道,就带我去吧。”

冰溜儿在前跑,关小明在后面跑。到村口时,太阳已经向西了。冰溜儿看了看落日,然后飞快地朝窑上跑去,关小明在后面追赶着说:

“那个傻媳妇不会去窑上的,你又带我空跑路,咱今天都去过一次了!”

到窑场时夕阳已经沉了一半,另一半仍然是猩红的。冰溜儿呜呜叫着围着窑棚转圈,关小明连忙跟过去,他闻到一股腥热的血气,他将头伸进窝棚,只见刘玉香躺在一片干草上,一个红润的婴儿在她的胳膊里轻轻蠕动。

“关小明,你来得正好,快叫你们王老师来,把我和孩子接回去。”

“你怎么跑这来生孩子?”关小明吃惊地问。

“我本来是来给小孩子找碗的,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好碗要回家时,这孩子就非要出来不可,我就在这生了。”刘玉香看着她的孩子说。

“我爷爷一个碗也没烧成。”关小明说,“你怎么找着一个好碗?”

刘玉香朝她的右侧努努嘴,关小明看到一只完整的闪着暗红光泽的碗。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突兀而起,写碗坯子全部进了碗窑,直接照应题目,利于相关情节的展开,又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产生一探原委的欲望。

B.小说交代关老爷子临时搭的窝棚的具体情形,巧妙地为下文做了铺垫,使得刘玉香能够在那里顺利地生下小孩,增强了情节的可信

度。

C.“一个金红的残片”“闪着暗红光泽的碗”,这两处对颜色的描写具有象征意味,鲜艳的颜色象征着村民们善良的品质和质朴的情感。

D.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例如关小明编各种理由为关老爷子的烧碗不成功开脱时爷孙之间的对话,较好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8.小说结尾出现一个完整的碗,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在情理之中。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设置了关家和王家两条线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闲说 王建

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 秦陇州缘鹦鹉贵,王侯家为牡丹贫。 歌头舞遍回回别,鬓样眉心日日新。 鼓动六街骑马出,相逢总是学狂人。

【注】唐代,尤其是中唐后,统治阶级自上而下,互竞豪奢,逸乐成风。桃花百叶:重瓣桃花。歌头:歌舞。鬓样眉心:发式和眉妆。六街:指唐长安城中左右的六条街,此指代整个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起笔突兀,写桃花百叶而不成春,寿鹤千岁而未成神,引发读者的兴趣。

B.颔联以鹦鹉、牡丹二事写出了唐代豪门贵族奢靡生活、违背常理的社会现象。

C.第五句描写的状况可与白居易“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相印证。

D.最后一句批判了当时某些模仿狂人的人,因为他们屡教不改,一相遇就模仿。

15.诗歌题为“闲说”,实则不“闲”,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鹏鸟只能在特定时期飞离北冥,即“____________”,其实,“野马”“尘埃”也一样,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雨前的阴暗景象,也烘托了诗人当时凄惨的心境。

(3)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感慨一世之雄与人相同的结局——“____________”,认为挟飞仙、抱明月都是不现实的,就只好“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京胡是京剧乐队的领袖,“国戏”的第一号伴奏乐器,____________。在嘈杂的旧戏园子,没有扩音设备,却有一浪高过一浪的问候、聊天、喝彩,以及女眷们____________的尖叫声、有头有脸人物出现时的喧闹声。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中国京剧的叫天大嗓、铿锵锣鼓,还有高亢尖锐、穿透力极强的京胡。只见那位穿长衫的琴师,晓着二郎腿,腿上垫块布,将小小的京胡向左倾斜着,执琴弓的右手疾徐往返,清脆的琴音伴着檀板和蹦豆似的单皮鼓声,把最后一排衣食父母给安顿住了。穿长衫、穿马褂、穿中山装、穿西服的琴师们往那儿一坐,几百年光景匆匆过去。

小提琴和小号是同类乐器中声音最高的,体积却最小,而且还可

以向相对的低音区延长。仅有两根弦的京胡就不成了,它的有效音域也就十度有余,再高点谁的耳膜都麻烦,再低点又低不下去。这是个很大的局限。不过多少代京胡大师不肯____________,不断探索,逐渐确立了高拉低唱、低拉高唱、繁简对应、烘云托月的独特伴奏风格。中国京剧的写意化表演是被局限逼出来的,却变被动为主动,创出一套____________的表演体系。(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可替代 一惊一乍 善罢甘休 独一无二 B.绝无仅有 大惊小怪 善罢甘休 举世无双 C.无可替代 大惊小怪 自暴自弃 独一无二 D.绝无仅有 一惊一乍 自暴自弃 举世无双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京胡的威风是这么逼出来的 B.也这么逼出了京胡的威风 C.京胡的威风也是这么被逼出来的 D.京胡也被这么逼出威风来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提琴和小号是同类乐器中声音最高的,体积却最小,还可以向相对的低音区延伸。

B.小提琴和小号是同类乐器中体积最小的,声音却最高,而且还可以向相对的低音区延伸。

C.小提琴和小号是同类乐器中体积最小的,声音却最高,而且还可以向相对的低音区延长。

D.同类乐器中,小提琴和小号不但体积最小,而且声音最高,也还可以向相对的低音区延长。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20.下列句子中存在字形错误、用语不得体的情况,请指出并加以修改(6分)

(1)李工主动承接了那项没人敢接的任务,事后谈起此事,李工

只是淡淡一笑:“这个事总得有人做。”张工说:“哥们,你没有金钢钻,哪会随便揽瓷器活呀?”

(2)班长说:“各位同学,我们准备创办班刊《追梦》,大家有何感想?”小马说:“我会鼎力支持的,即使不会写稿,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期中考试后,班主任对全班同学说:“这次考试,大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鄙人非常高兴,希望大家能够再接再励,再创辉煌。”

(4)今天,阳光明媚,吉州中学正在举行五十周年校庆活动,从祖国各地回到母校的校友们意气风发,谈笑风声,好不热闹!

21.流行语是时代特征、社会变化的真实写照。“觉醒年代”“双减”“强国有我”入选“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请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实际分析其人选的原因,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9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抖音泛滥的当下,有些年轻人似乎发现了实现梦想的捷径,于是在抖音中推介自己,整天侃天说地,侃理想。如果这些年轻人知道一些古人名句,或许会有所醒悟,例如,《礼记》中说“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元朝苏天爵说“不患出言之难,而患践言之难”,明朝周立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等。

作为复兴中国梦的中国青年,你对此有何感想?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B项无中生有,“翻译者总是无意或有意地促成文化误读”错。原文说“翻译是产生和加深误读的重要环节”,可知“翻译”只是导致“文化误读的重要环节”,并没有说“促成文化误读”,更没

有说是“翻译者”的原因。故选B。

2.【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析】D项“是因为理解文化误读比如何对待它更重要”错。文章从文化误读产生的原因和如何对待文化误读现象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一详一略,但这并不意味着详写的内容比略写的内容更重要。文章详写文化误读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不大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故选D。

3.【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A项过于绝对,“人们就必然很难理解甚至无法接受文化误读”错。原文说“但随着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的兴起,人们逐渐摆脱了这一狭隘的看法”,可知“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的兴起”可以让人“摆脱了这一狭隘的看法”,但没有这一条件,并不必然导致“很难理解甚至无法接受”的结果。C项曲解文意,“才能够根本解决文化误读问题”错。原文说“正视不同文化语境中人们生活感知和情感体验的差异……是缓解文化误读问题的重要前提”,可知“正视不同文化语境中……差异”可以“缓解文化误读”,而且只是“重要前提”,也就不能说“才能够根本解决文化误读问题”了。D项无中生有,“就必须培养融贯中西的翻译者”错。根据原文“翻译者只有真正做到融贯中西,并在二者之间取得良好的平衡,才能真正发挥'文化变压器”的功能,从而减少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误读问题”,可知作者是强调“翻译者”在减少文化误读的重要性,而不是说“必须培养融贯中西的翻译者”的问题。故选B。

4.【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B项曲解文意,“国内绿色金融市场规模空前扩大”错。材料一说“国内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可知是“持续(扩大)”,而不是“空前(扩大)”。故选B。

5.【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析】A项张冠李戴,“全球有36个国家采用了'赤道原则'”错。根据原文“全球有81个金融机构采用了

'赤道原则’,涵盖了全球36个国家”,可知“采用了'赤道原则’”的是“金融机构”,而不是“36个国家”;而“采用了'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涵盖了全球36个国家”,并不能直接转换为“国家”“采用了'赤道原则'”。故选A。

6.【答案】支持局部地区率先达峰;根据当地实情,调整能源结构,推动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利用自身优势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和“零碳”体系试点。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任答三点即可,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题干将作答区域限制在材料四,而且该语段的层次非常清楚,考生只需抓住题干的“策略”进行概括,并分点组织答案即可。

7.【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析】C项“鲜艳的颜色象征着村民们善良的品质和质朴的情感”错。“鲜艳的颜色”只是为了突出“碗”的色泽,与村民的品质和情感无关。故选C。

8.【参考答案】关老爷子经验丰富,他有多年烧窑的经历,知道控制火候;关老爷子充满激情,并全身心投入到烧窑一事中;朋友的大力支持,王嘘嘘制作的碗模子特别好用。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解析】仔细分析题干后,可将题干转换成“分析关老爷子烧碗

成功的原因”。文本有三处有意无意地交代了与烧碗相关的内容,可以据此加以概括,即可形成答案。

9.【参考答案】双线交叉,使情节富于变化;两条线索相互呼应,推动情节发展;两条线索便于刻画多个人物;关家这条线索写对梦想的坚持和追寻,王家这条线索写对新生命的渴望,丰富了小说主题。【评分标准】答对一点给2分,任答三点即可,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评价作品内容和谋篇布局的能力。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指向,再分析两条线索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进行分析,最后加以概括。

10.【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析】四个选项第一处停顿不同的地方是“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A、B两项断在“阴”之后,C、D两项则断在“阴”之前,分析句意,可知“阴”修饰“有”,据此可排除A、B两项。C、D两项停顿的不同之处是“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显然“散财结客”是动宾式的联合结构,“客”与“结”不能断开,可排除C项。原文断句如下: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晋阳令刘文静见李世民而异之。故选D。

11.【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解析】C项“如'大人故嫌迟’中的'大人’”错。“大人故嫌迟”中的“大人”指的是焦仲卿的母亲,显然不是“官场中下属对上司的习惯称呼”。故选C。

14.【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析】D项“因为他们屡教不改,一相遇就模仿”错。诗人借

“总是学狂人”,批判富贵人家以“狂”为美,肆意夸豪斗富的社会风气。故选D。

15.【参考答案】(1)“闲”:内容的“闲”,以鹦鹉、牡丹、歌舞、梳妆四事写豪门贵族的奢靡生活;语言的“闲”,语言通俗、轻松、活泼,似褒而实贬,似谀而实讽,

(2)“不闲”:主旨上,讽刺、批判了中唐时期上层社会夸豪斗富、追逐享乐的风气。

【评分标准】第(1)点4分,第(2)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诗歌题为“闲说”是另有深意。考生在解读此诗时可以结合第14题各选项的相关内容帮助自己准确理解诗歌。在准确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分别从内容、语言、主旨等角度阐述“闲”与“不闲”的表现。

16.【答案】(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3)而今安在哉 托遗响于悲风

【评分标准】答对一空给1分,共6分。有错别字、添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17.【答案】A 18.【答案】C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与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析】该语段括号之前谈论的是京剧,再浏览选项可知括号中的语句是关于京胡的,显然前面谈京剧,意在说明京胡也有相似的情况。B项缺主语,可首先将其排除。从语意上来看,所填句应该有“也”字来表示语意的顺承,才能使前后句通顺、连贯,故排除A项;从句式上来看,所填句应该与前一句中的“中国京剧的写意化表演是被局

限逼出来的”保持一致,故排除D项。故选C。

19.【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并正确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先说“体积最小”,再说“声音最高”,这样才符合转折关系的逻辑,语意上才能与最后一个分句承接;二是用词不当,“延长”应改为“延伸”。故选B。

20.【参考答案】(1)“金钢钻”改为“金刚钻”,“哥们”改为“李工”;(2分)

(2)“鼎力”改为“大力”;(1分)

(3)“再接再励”改为“再接再厉”,“鄙人”改为“我”;(2分)

(4)“谈笑风声”改为“谈笑风生”。(1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与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