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2年高考历史 单元复习三年高考真题演练 第3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22-02-20 来源:步旅网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11年广东省文综15)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答案】:B

【解析】:“创举”意为发生重大变化,从题中材料可说明奖励实业、鼓励工商是当时的创举,同时说明传统重农抑商观念、政策的转变,到清末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A项,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雇佣关系,与之无关;C项,从材料中可知爵位制度在此创举之前已设,故不选;D项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指皇权不断加强,材料并未涉及。

2.(2011年山东省文综11)表2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A. 2 B. 31 C. 73 D.193 【答案】:D 【解析】:从题中时间可判断,这是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它在经济结构上的突出特征就是纺织业等轻工业发展最好。只能数量最多才能反映这一特点,故选D。 3.(2011年四川省文综15)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l820年中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殴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l.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答案】:D 【解析】:题中1820年中国GDP比例最高,只能说明经济总量高;因为19世纪前期(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在政治、经济上落后,A、B、C三项都可排除。 4.(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5)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B 【解析】:题中材料说,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是“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理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解这句话含义即可。

5.(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19)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南京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张的一天。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这反映了

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

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 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 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 【答案】:D

【解析】:抓住关键词:南京解放前夕,发薪水(纸币),换银元,买米。主要体现了南京国民政府金融掠夺情况下,因为银元币值更稳定,商品市场上只认银元不认纸币。

二、非选择题

6.(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2)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天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4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6分)(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答案】:(1)经济因素: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2)表现: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的感慨。(3)略。 【解析】:

用心 爱心 专心 2

7.(2011年天津市文综历史13—(2))

材料二:

——资料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6分)

【答案】:(2)变化: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关系: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

【解析】:(2)先准确归纳题中表格所述中国原料出口、手工制品出口和机器出口的变化情况。在从中国近代经济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联系的角度寻找这些变化现象的历史原因:原料出口上升是因为中国沦为外国的原料产地,手工制品下降是由于列强侵华导致传统手工业纷纷破产,机器出口上升是由于外来技术和海外市场刺激。

20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一、选择题

1.(2010年海南卷历史13)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

【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时间段正处于清朝前期(鸦片战争前),从题干可知,当时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居于出超地位,中国输往英国的商品中,以丝、茶为大宗,故C项符合题意。

用心 爱心 专心

3

2.(2010年江苏卷历史1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答案】:C

【解析】:首先要明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并未获得经济赔偿,即使得到赔偿也和大量发行法币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应排除A;B项中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确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它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开始于1935年);C项大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无疑给国内民族工业带来巨大的灾难,可选;D项所述货币需求应该是美元和黄金,而不是当时的本币(法币)。

二、非选择题

3.(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37题第(2)小题)

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

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12分) 【答案】:(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地色彩(6分,任答三点即可)。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6分,任答三点即可)。 【解析】:(2)从地理分布、生产力、交通、政治色彩等角度分析中国近代城市的特点;从城市布局、列强经济利益、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生活和观念的变化等角度分析其影响。

4.(2010年浙江卷文综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

材料二: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材料三

用心 爱心 专心 4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发展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9分)

(3)1945-1949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处于怎样的境地?参考资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政府政策措施的角度,简述导致民族工业处于这一境地的原因。(9分) 【答案】:(1)状况:出现短暂的春天,发展速度、规模空前;轻工业有显著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增长;但主要分在沿海地区,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外国资本、传统经济形式相比,仍居弱势地位。(8分)(2)态势:曲折而艰难地发展(3分)。影响: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6分)。(3)境地:处于困境(3分)。原因:国民党发动内战,使社会动荡;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任答三点6分)。

【解析】:(1)通过材料中的核心信息“黄金时期”可联系到民国初期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具体状况主要依据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分布、地位等进行分析。(2)本题时间是“1927—1937年”,联系到这一时期的国内、国际重大事件进行分析,包括世界性经济危机、日本加剧侵华、国民政府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等。(3)本题时间是1945—1949年,主要从国民政府的反动政策、官僚资本的掠夺和美国的侵略等分析。

2009高考试题及其解析(精选)

一、选择题 1.(2009年福建文综15)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C

【解析】:此题为逆向选择题,题干的时间是“1873—1910年”,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选C项。

2.(2009年广东历史7)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四个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与选项有对应关系。其中1896—1911年应是

A.4.6个 B.3个 C.2.6个 D.0.55个 【答案】:C 【解析】: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一个不断增多的趋势,四个年份段分别是:1875—1895、1896—1911、1912—1913、1914—1918,对应的民族工矿业年均注册数应是0.55个、2.6个 、3个、4.6个。因此,C项正确。

用心 爱心 专心

5

3.(2009广东文科基础24)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解析】: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4.(2009天津文综历史6)右图所示的民族企业创建后,仅用三年时间,代理商即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其迅速发展的背景是

A.地处沿海的天津水陆交通便利 B.辛亥革命为其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D.南京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创建于1932年的天津某企业商标) 【答案】:D 【解析】:A项是天津固有的自然优势,图片信息提示该企业创办于1932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应该是南京国民政府,排除B、C两项。

5.(2009海南历史19)表2 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942年 16% 58% 4.4% 78% 7.3% 49% 表2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比1937年的重工业大幅度增加,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重工业迅速发展是为了满足战时的需要。 6.(2009年安徽文综36题第(2)小题)

材料二: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午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答案】:(2)原因: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影响: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解析】:(2)考查鸦片战争后西方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以及对中国自然经济的影响。从签约开口岸、实力对比角度分析原因。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经济角色的变化角度回答影响。

用心 爱心 专心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