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个性心理学 山东自考科目 重点

2020-01-19 来源:步旅网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个性概念

1.如何理解个性心理的规律性?

①个性的显著标志是其独特特性即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②形成个性过程的规律性③个人行动的规律性

2.个性心理学家重视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①个性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其他分支领域的心理学家都研究心理现象的共同点,但个性心理学家更注重心理差异性研究②研究心理过程的心理学家总把心理机能相对的划分开进行研究,揭示其特点和规律③个性心理学家和其他心理学家一样,都要探讨决定人的行为的外部原因,但个性心理学家更注重对人的内部世界的稳定性的研究。

3.个性定义有哪几种?给个性下定义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强调个人独特性的定义缺乏共同性②总和式定义缺乏总体性③整体的定义缺乏具体性④适应定义 缺乏能动性⑤操作性的定义⑥综合机能的定义 注意问题:必须兼顾人的心理的整体性 独特性 共同性 多面性 动力性等多种特性,也要重视他的调控系统。

4.简要说明个性有哪些特性?

整体性 个别性共同性 稳定性 可变性 生物制约性 社会制约性

第二章 个性心理结构

1.确定个性结构的原则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个性心理结构的最高指导原则。①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人②个性结构的整体性原则③个性结构的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④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原则

2.个性的狭义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①个性倾向(需要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等)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3.对个性结构作广义理解其意义何在?

从人的本质出发,把个性看成是受社会制约的人的个性,也就是说个性标志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所谓知情意等心理过程,个性倾向,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征,都属于具有个性的人的整体心理的组成部分。从广义方面确定个性结构就是组成个性的各种心理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考虑有助于克服心理学中的机能主义倾向。

广义的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调节系统等五个基本方面。

个性倾向性: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不同成分。

个性心理特征: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成分,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形式,保证着人和客观现实的联系。是完成某种活动的暂时性的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感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

心理状态 指在当前一刻相对稳定的心理背景,它是受机体内外刺激的影响,在大脑皮层中进行的各种活动。

自我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它在心理结构上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

4.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假说的主要内容?

把意识分为无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5.为什么说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是以本能为基础?

弗洛伊德的个性结构是以本能为核心构成的,他把本能当成个性积极性的源泉,认为人的所有内部冲突都是本能冲突之间的无意识斗争,人类各种文化形式和复杂的个性行为都是本能活动的结果。

6.凯利的建构概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①凯利以人即科学家的命题来说明建构的特点(能动性)。②他使建构形成之后,可以使人越过经验去了解时间的意义(理性特点)。③他在谈到建构的有用性验证标准时,则把它确定为经验。(以经验为基础)。凯利属于认知主义心理学派别。

第三章 个性心理学的发展

科学心理学在西方发展的主要特点? ①从类型论到特质论②关于个性结构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间的动力关系的研究③关于个性动力性探讨P36-39

第四章 动机

1.动机定义?它和行动的关系如何?

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驱力。

关系:①某种行为明显地受一种动机支配。②表现在某种行为同时受多种动机影响。③表现在一种动机也可以影响多种行为

2.动机和目的有何区别和联系?

联系:在许多场合活动动机与活动目的是一致的,即是活动动机,也是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人对某种需要的事物反映,就其对人的活动的推动作用来说,它构成动机,就其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言则可以把它称作目的。

区别:在一种情况下同一目的的可能由不同动机所推动,同一个动机也可能表现于目的不同的行动中。

3.外加动机和内部动机两个概念?

外加动机是指推动行动的动机是外力诱发出来的。(外加动机推动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存在于外部情境,行动是满足动机的手段) 内在动机是指人的行动出自于人本身的自我激发,由于做某种能引起兴趣,令人愉快,做这种事情无须外力推动它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

求的目的。意义:外加动机对行动推动的持续性不如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和内在动机在工作和学习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对行动起最佳的推动作用。

2.动机冲突的三种类型? 趋向--趋向型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 趋向——回避冲突

第五章 兴趣

1.试从兴趣的特点说明兴趣的概念?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特点:①兴趣的指向性特点(指经常的、主动的去观察和思考某一事物,并渴望去研究它和获得它②兴趣的情绪性特点③兴趣的动力性特点

2.简述兴趣在个性形成中的意义?

①兴趣可以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②兴趣对丰富知识,开发智力有重要意义

3.试举例说明儿童年龄发展与兴趣的关系?

第一阶段(4~6岁)为绘画期,第二阶段(6~8岁)为传说期,第三阶段(8~10岁)为童话期,第四阶段(10~15岁)为故事期,第五阶段(15~17岁)为文学期,第六阶段(17~ )为思想期。

4.如何培养兴趣?

①正确对待儿童萌发的兴趣②多参与有益的活动,增加好奇心③制定一个努力而能获得的目标④努力克服当前的困难⑤把成功看作是前进的开始

第六章 理想 信念 世界观

1.什么是理想?理想在个性中有何意义?

理想是对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理想是个人学习、工作、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的巨大鼓舞力量,是人们不断前进的精神支柱。一个人的理想内容越丰富,概括性水平越高,它对行动的推动力量也越大。

2.什么是信念?信念与个性的关系如何?

信念是指激励、支持人民行为的那些自己深信不疑的正确观点和准则,是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关系:信念在人的个性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①有信念的人,个性稳定而明确②信念能使迸发出积极性的毅力,使人在身心上忍受难以置信的折磨和痛苦,使人爆发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③见异思迁模棱两可,朝三暮四,不坚持原则的人,是个性中缺乏信念的表现。

3.世界观在个性结构中的地位如何?心理学应该如何研究世界观?

世界观是个性结构中的最高层次,它一经形成就成为个人行为举止的最高调节器,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个性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在个体身上如何形成世界观,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世界观对个性发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世界观问题属于个性意识范畴,又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了。

第七章 个性中的自我意识

1.如何分析麦独孤的本能理论? ①认为本能是先天的遗传倾向,它确定着人的思想和行动的方向。②本能受后天经验的影响或多或少要发生一些变化的事实,他从动物和人的行为的某些相似的类比中,推论人和动物的行为就其根源来说都是本能,把人受社会的动机支配的高级行为,也说成是由本能决定的。③不论是直接的起作用还是间接的起作用,本能都收人的活动的根本动力。优缺点:①用本能解释人的一切行为,并作为人类行为的动机的主要内容,无疑是把人看成与动物毫无区别的生物个体②用本能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理论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2.体内平衡状态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有机体各种生理系统,经常维持在一定的水平状态,这也就是体内平衡状态,当生理系统偏离某种水平状态时,也就是机体内部的平衡遭到破坏,机体便连续不断的产生恢复平衡的生理反应,去纠正偏离的状态,再达到平衡。

3.评述赫尔的内驱力递减理论。 当有机体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就产生生理上的某种需求,出现紧张状态,产生一种驱力,推动一种行为,当需求得到满足时,紧张状态消失,驱力减弱,机体又恢复平衡,该种行为停止。操作行为的强度决定于由平衡偏离程度所产生的驱力强度。由于当前的操作行为能够减弱驱力,恢复平衡,因此它起强化作用,对以后出现的同等偏离状态就引起该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 ①赫尔提出内驱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作用,并把内驱力和学习联系起来。显示了内驱力的动力性对学习的重要意义②提出二级内驱力先天的生物内驱力是原始内驱力,后天习得的是继起的内驱力。继起的内驱力是由于某种中性刺激伴随原始内驱力的降低,而获得了内驱力的性质。它能够引起类似于原始内驱力所引起的反应。由于习得性内驱力的存在,学习在其行为的理论中已具有一定的意义。

4.米勒和道拉德的动力四种成分说的内容是什么? ⑴内驱力 ⑵线索 (确定行动的方向)⑶反应(旨在减低内驱力)⑷强化(强化在于它能减低内驱力,从而加强和巩固刺激和反映的联结

5.蔡加尼克效应是什么? 当被试做了被打断的任务和做了自始至终完成任务之后,蔡加尼克要求被试所有的任务,结果发现约有55%的任务能够呗回忆起来,但未完成的工作回忆量为68%,对已完成的工作量则回忆起43%,这一现象叫做蔡加尼克效应。

6.期待——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阿特金森 期待指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行为的目标实现可能性大小的估计。公式M=E×V﹙M是动机 E是期待 V是价值﹚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的心理结构①人在早期中所获得的一种潜在的稳定特质②对当前任务能否完成的可能性飞主观性预期。③诱因价值

7.韦纳的归因理论三维模式内容是什么?

①部位(内部控制对外部控制)②稳定性对不稳定性即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③可控性(可控制的还是不可控制的) (部位×稳定性×控制性﹚

第九章 气质与性格

1.气质的特征是什么?四种气质类型各自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①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顽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②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主要特征。③粘液质:以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特征④抑郁质:以敏

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2.气质的实践意义?

①气质对人的社会价值和智力活动的影响②气质的职业适应性③在教育上的运用④气质和身心健康

3.举例说明性格有何特点?⑴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① 对别人、集体、社会态度的性格特征②对劳动和工作态度的特征③对自己态度的特征⑵性格的意志特征①自觉性②坚定性③果断性④自制力⑤勇敢⑶性格的情绪特征①情绪

4.性格结构的动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各种性格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性②各种性格特征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结合③性格的可塑性

6.性格与气质的区别和联系如何?

气质这种心理现象是以神经过程的特性以及由此组成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其生理基础的,性格的生理结构则是先天的神经类型特点与在生活经验影响下神经系统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合金(即动力定型)。许多心理学家把气质看成是性格的下位概念。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互不相同的性格特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又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性格和气质的发生和发展也并不总是同步的。联系:⑴依据性格和气质的生理基础之间密切的联系,推论出性格和气质间必然要发生相互影响⑵依据心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原理,推论性格与气质间的发生过程①气质特征可以影响周围环境以不同方式作用于

自己的行为,从而间接的影响人的性格形成②在一定意义上,气质作为环境元素在调节环境和教育过程中塑造着性格。③由气质决定的刺激需要,使个体选择一定的情境或活动来满足个体的需要④人格维度本身也可以是一个刺激来源,它影响着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着人的气质特征。

第十章 能力与智力

1.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才能?

能力: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在心理方面需要哦的基本条件,它在活动中的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着活动效果,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

才能:在活动中,多种能力的结合保证着各种活动顺利进行,这种完备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叫做才能

2.能力和知识技能有什么关系?区分能力和知识技能,对事件有何意义?

①知识技能不等于能力 知识和技能虽都具有概括性,但它们和能力概括性的性质与迁移程度是不同的,只是知识所反映的相应的客观现实跌经验的概括,只能在此经验范围内迁移,技能由于它是与其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概括化的结果,它的前一范围也是极其狭隘的②一方面能力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不可缺少的。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只是的掌握,技能的难易,速度和程度也影响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另一方面,一个人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会促进能力的提高

3.天才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良好的先天素质②对儿童智力早期的鉴别和教育③实践活动

第四篇 个性类型论和特质论

第十一章 个性类型论

1.如何理解个性类型?三种个性类型模式是什么?

个性类型,基于一定的规则,把一群人或某一群人或某一具有相似个性的人归为一类,划分成类型,以便于理个性。类型是在个性的独特性和共性的基础上划分的,类型既不是指最一般的人的特点也不是个人的特点,而是一群人和另外一群人相互区别的特性的标志。类型是从人的一般行为规律到特殊的席位共ilvd中间活动规律,它起着连接普遍性和个别性的中介作用。

三个模式:单一类型模式 对立类型模式 多元性模式

2.刘 对个性的十二分类是什么?

《人物志》①刚毅之人②柔顺之人③凶悍之人④惧慎之人⑤凌楷之人⑥辩博之人⑦弘普之人⑧狷介之人⑨休动之人⑩沉静之人⒒普露之人12.韬谲之人

3.克瑞奇米尔的体型类型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克瑞奇米尔的精神分类是把精神病分成躁狂病患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他把人的体形分成瘦长型、肥胖型、斗士型或筋骨型,以及由于内分泌的异常造成的发育不全型四种.①他把躁狂者称为躁狂性气质,把精神分裂病者称精神分裂气质,②躁狂病性气质和分裂病

性气质的气质类型是处于精神病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中间位置的病态人格。③认为精神病患者与正常人只有量的差异,正常人也具有精神病患者所具有的特征,即正常的瘦长型的人具有精神分裂症病的特征,肥胖人具有躁狂病的特征。前者是分裂性气质后者是躁狂性气质。④认为筋骨型体型和黏着气质(癫痫性气质)有关,

4.什么叫胚叶?类型的胚叶起源论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胚叶也叫胚层,指构成动物早期胚胎层的细胞层,由胎生期的内胚叶发生的内脏器官得到较好的发展,于是形成了肥胖体型,由于中胚叶发生的骨骼和肌肉等得到较好的发展,形成了筋骨型,有外胚叶发生的皮肤组织和神经系统得到较好的发展,就形成了瘦长型。

6.如何评价荣格的向性理论?

影响:①荣格的性格内向和外向的概念以为大家所熟知,外向和内向特征已成为人们衡量自己或别人性格的标准。②受荣格性格学的影响,心理学界开展向性检查和因素分析研究。疑问:①性格内向和外向 的划分过于简单,不能充分的说明性格及其类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②荣格关于性格内外向支配心理机能所构成的八种模式,不是导源于客观实际,而是用数学的结合方法凭主管观演绎出来的③荣格的类型学说以假想的本能能量,即他们称之为力比多的东西为基础来解释性格类型,并没有考虑性格的社会实质。

7.试评述斯普兰格价值观的类型论?

《生活形式》 把人分成六种类型经济型 理论姓 审美型 宗教型 权力型 社会型 非议:从神经科学派的立场心出发,用形而上学的思辨的方法探讨性格类型,缺乏实证性资料。②文化价值的类型是意识形态是超越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的,是永恒不变的,固化了

的东西,这实际上是把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合理化,他不适合于价值倾向未分化、未发达的时代。也不适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后来有人根据斯普兰格价值观倾向的类型为依据编制量表,作为价值态度的测定尺度,称为奥尔波特——阜南——林兹价值尺度

8.什么是心理机能类型论?

是由英国心理学家A.培因和法国心理学家T.李波提出来的,他们是以智力情感和意志三种机能之一在某一个人身上占优势,把人的个性划分成智力型、情绪型、意志型

第十二章 特质论

1.奥尔波特是如何理解特质的?他是怎样对特质进行分类的?

特质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它有使多种刺激在机能上等价作用,并有引起和导致一贯的适应和表现行为的能力。他认为,特质是真实存在的不是名目上的虚构,特质使多种刺激从生活意义上作为同种的东西被接受,产生一致性行为,有使适应和表现行为一贯性的能力,使一个人对不同的刺激具有一贯性倾向,这即是“机能等价作用” 分类:一般特质 特有特质(首要特质 中心特质 次要特质)

2.说明卡特尔的特质结构网络,他是如何缺点根源特质的?P226

3.艾森克的个性结构论的内容是什么?

有四个层次:最上一层为类型水平,下面是特质水平(持续性 可塑性 主观性 羞耻性 易感性),习惯反应水平,特质反应水平

4.说明艾森克的个性维度理论?

①他认为神经质倾向和精神异常二者并不是同一次元内的差异表现,而是属于没有相关的两种次元,②考察了神经质倾向的独立性程度,发现了神经质次元和内外次元有相关。③艾森克找出了精神异常 神经质倾向 清晰那个姓(内外向 外向性)三个维度。

第五编 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三章 个性形成的遗传生物因素和环境

1.遗传决定论者在研究遗传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时,其不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没有能把环境因素从遗传因素中分离出来,同一个家庭中不只是在遗传方面而有共性,在环境方面也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2.环境决定论者研究中的机械主义性质表现在哪里?环境决定一切

第十四章 心理的发展阶段好个性形成

1.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①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发展具有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质的贵的形成③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无论是总的心理水平还是各种心理机能,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④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从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状态而发展的。

2.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

①婴幼儿时期(1~6岁)儿童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客体中分出来使他们的个性开始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即自我意识的萌发阶段 第一逆反期 ②学龄初期(6~10、11岁)以学校为中心发展着自我意识对自己有了更明确的评价③青年期(12岁~成人)依据自己本身的探求和反思导向发展自己 第二逆反期

3.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

①对个别道德条文的肤浅认识逐步深入到从原则方面理解②从注重行为的结果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③对道德评价从他律向自律发展④从看问题绝对化向全面的分析问题发展

第十五章家庭学校生活实践与个性形成

1.亲子间交往对儿童个性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①言语交往是儿童智力和人格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②母亲和自己的孩子的交往是相互反馈的过程③母亲给予的丰富刺激,在满足儿童生理需要的同时,促使着他们的心理发展。

第十六章 个性发展理论

1.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在各项形成理论方面有何异同

①对个性的动力理解方面。弗洛伊德的生物欲望说主张性本能的冲动是个性形成发展的动力。他把社会机能只看做是起限制和检验欲望在个性中的积极性作用。艾里克森把生

物本能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他认为,个人欲望的满足方式,以及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冲突程度,都因社会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差异。②关于自我同一性的问题。艾里克森提出了青春期是获得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时期,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四五岁时知道了男女的区别艾里克森则认为同一性在幼儿期曾一度闪现过,而其形成和建立则在青年期,青年其实个性成熟期,是自我同一性时期。③在个性发展阶段。弗洛伊德:①前性期阶段 口唇期 肛门期 生殖器期(出生~5岁)②潜伏期阶段 克服恋亲情绪(6~12岁)③生殖阶段 (1213岁以后)艾里克森:①婴儿期(出生~1.5岁)②幼儿前期(1.5~3岁)③幼儿后期(3~5岁)④学龄期(5~11岁)⑤青年期11~18岁⑥成人初期(18~30岁)⑦中年期(30~50岁)⑧老年期(成熟至晚年)

2.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指的是什么

个体作为主体性存在的证明,个体能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使个体成为哦不同于他人的独自具有的统一风格的自我。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括什么?他们之间有哪些联系?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联系:这些层次由低向高发展,当基本的是需要满足后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层次的需要,直到需要层次的顶峰

4.如何评价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积极因素:①他的层次说的核心是人的本质的实现,把个性形成看作是由低级层次向高级层次发展的动态结构,认为人有能力自我实现和自我完成。②这种该理论强调了人类

行为动机的复杂性③这种理论也被广泛的应用实际

消极一面:①自我实现的理论带有明显的形而上学的色彩,把人的个性形成模式化、固定化②自我实现的理论过分强调个性形成中的潜能或需要的作用,把自我实现和为达到目的所进行的创造活动当作人的自然能力的结果③马斯洛的理论是不讲动机斗争和需要之间的矛盾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