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验专题-设计性实验2012

2024-07-16 来源:步旅网
物理实验 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

力学设计性实验

1.(1997上海)如图所示,为测定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自静止起作匀加速下滑运动,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①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未知)、②木块、③秒表、④米尺。

1.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是 。

2.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是μ= 3.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可采用的办法是 。

2.(1995上海)试根据平抛运动原理设计测量弹射器弹丸出射初速的实验方法。 提供实验器材:弹射器(含弹丸,见示意图);铁架台(带有夹具);米尺。 (1)画出实验示意图

(2)在安装弹射器时应注意: 。

(3)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并在示意图中用字母标

出): 。

(4)由于弹射器每次射出的弹丸初速不可能完全相等,在实验中应采取的方法是: 。 (5)计算公式: 。

3.(2007闵行)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与光滑圆弧轨道相切,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轨道的左端,OP是可绕O点转动的轻杆,且摆到某处就能停在该处;另有一小钢球.现在利用这些器材测定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

①还需要的器材是 、 。

②以上测量实际上是把对弹性势能的测量转化为对 能的测量,进而转化对 和 的直接测量。

4.(2007闸北)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木块和细线去粗略测定一个木块跟一个固定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块放在斜面上,不加拉力时将保持静止。 实验的主要步骤是:

(1)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重G; (2)用弹簧测力计平行斜面拉动木块,使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3)用弹簧测力计平行斜面拉动木块,使木块沿斜面向下做匀速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请推导出求动摩擦因数的计算式(写出推导过程) 。

第 1 页 共 9 页

物理实验 设计性实验

5.(2006上海)有一测量微小时间差的装置,是由两个摆长略有微小差别的单摆同轴水平悬挂成两个单摆,摆动平面前后相互平行。

(1)现测得两单摆完成 50次全振动的时间分别为50.0s和49.0s,则两单摆的周期差ΔT= s;

(2)某同学利用此装置测量小于单摆周期的微小时间差,具体操作如下:把两摆球向右拉至相同的摆角处,先释放长摆摆球,接着再释放短摆摆球,测得短摆经过若干次全振动后,两摆恰好第一次同时同方向通过某位置,由此可得出释放两摆的微小时间差.若测得释放两摆的时间差Δt=0.165s,则在短摆释放 s(填时间)后,两摆恰好第一次同时向 (填方向)通过 (填位置); (3)为了能更准确地测量微小的时间差,你认为此装置还可做的改进是 。

6.(2005上海)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l、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 。

(2)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 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

(3)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 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运动。

时间(s) 下落距离(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0 X (4)比较图(b)中的图线l和5,指出在1.0~1.5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

异: 。

7.(2007上海)利用单摆验证小球平抛运动规律,设计方案如图(a)所示,在悬点O正下方有水平放置的炽热的电热丝P,当悬线摆至电热丝处时能轻易被烧断;MN为水平木板,已知 悬线长

第 2 页 共 9 页

物理实验 设计性实验

为L,悬点与木板间的距离OO′=h(h>L)。 (1)电热丝P必须置于悬点正下方的理由是:

。 (2)将小球向左拉起后自由释放,最后小球落在木板上的C点,O′C=S,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为 。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改变释放小球时悬线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θ,小球落点与O′点的水平距离S将随之改变,经多次实验,以S为纵坐标、cosθ为横坐标,得到如图(b)所示图象。则当θ=30°时,S为 m;若悬线长L=1.0m,悬点与木板间的距离OO′为 m。

2

电学设计性实验

8.(1998上海)如图所示,有A、B、C三个接线柱,A、B之间接有内阻不计的10伏电源,手头有四个阻值完全相同的电阻,将它们适当组合,接在A、C和C、B之间,构成一个电路,使A、C间电压为6伏,C、B间电压为4伏,试设计两种方案,分别画在图(a)、(b)中。

9.(1993上海)有小灯泡Ll(6伏,3瓦)和L2(6伏,l瓦)各一只,定值电阻R(18欧,5瓦)一只,电源一只(电动势12伏,内阻不计),电键一只,导线若干。试设计一电路,使L1和L2都能正常发光。

①将设计的电路图画在虚线框内,电路图中要标明各元件的代号。 ②按设计的电路图,用线(表示导线)完成右下图所示仪器的连线。

第 3 页 共 9 页

物理实验 设计性实验

10.(1997上海)某同学用以下器材测量电阻:

①安培计、②电阻箱、③单刀双掷电键(这种电键在掷刀a倒向b时ab接通,倒向c时ac接通)、④待测电阻、⑤电源、⑥限流电阻,如图所示。实验方法是利用单刀双掷电键分别将电阻箱和待测电阻接入电路,用电阻箱替代待测电阻的方法来测定待测电阻的阻值。 ①在图中完成电路的连接(其中有二条导线已连接好)。

②本实验中电键应先接通的是含有 (填“待测电阻”或“电阻箱”)的电路。用电键变换电路,调节电阻箱时,应使两次测量的 大小相同,这时待测电阻的值可以从 上读出。

11.(1999全国)图(a)为测量电阻的电路。Rx为待测电阻,R的阻值已知。R′为保护电阻,阻值未知。电源ε的电动势未知。K1、K2均为单刀双掷开关。A为电流表,其内阻不计。 (1)按图1所示的电路,在图(b)的实物图上连线。

第 4 页 共 9 页

物理实验 设计性实验

(2)测量Rx的步骤为:将K2向d闭合,K1向______闭合,记下电流表读数I1。将K2向c闭合,K1向 闭合,记电流表读数I2。 计算Rx的公式是Rx= 。

12.用下面的方法可以测量物体的带电量。图中小球是一个外表面镀有金属膜的空心塑料球,用绝缘丝线悬挂于O点,O点固定一个可测量丝线偏离竖直方向角度的量角器,M、N是两块竖直放置的金属板,加上电压后其两板间电场可视为匀强电场。另外还要用到的器材有天平、刻度尺、电压表、直流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及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小球的质量m,并用刻度尺测出M、N板之间的距离d,使小球带上一定的电量;

②连接电路(请在右图中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所用的电路图,电源、开关已画出);

③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多组相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和丝线的偏转角度θ;

④以电压U为纵坐标,以 为横坐标作出过原点的直线,求出直线的斜率k;

⑤小球的带电量q = (用m、d、k等物理量表示)

13.(2008上海)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电路研究灯泡L1(6V,1.5W)、L2(6V,10W)的发光情况(假设灯泡电阻恒定),图(b)为实物图。

(1)他分别将L1、L2接入图(a)中的虚线框位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6 V时,发现灯泡均能正常发光。在图(b)中用笔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线补充完整。

(2)接着他将L1和L2串联后接入图(a)中的虚线框位置,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示数为6V时,发现其中一个灯泡亮而另一个灯泡不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3)现有如下器材:电源E(6V,内阻不计),若灯泡L1(6V,1.5W)、L2(6V,10W)、L3(6V,10W),单刀双掷开关S,在图(c)中设计一个机动车转向灯的控制电路:当单刀双掷开关S与1相接时,信号灯L1亮,右转向灯L2亮而左转向灯L3不亮;当单刀双掷开关S与2相接时,信号灯L1亮,左转向灯L3亮而右转向灯L2不亮。

O M N

第 5 页 共 9 页

物理实验 设计性实验

14.(2008上海)如图所示是测量通电螺线管A内部磁感应强度B及其与电流I关系的实验装置。将截面积为S、匝数为N的小试测线圈P置于通电螺线管A中间,试测线圈平面与螺线管的轴线垂直,可认为穿过该试测线圈的磁场均匀,将试测线圈引线的两端与冲击电流计D相连。拨动双刀双掷换向开关K,改变通入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而不改变电流的大小,在P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引起D的指针偏转。

(1)将开关合到位置1,待螺线管中的电流稳定后,再将K从位置1拨到位置2,测得D的最大偏转距离为dm,d已知冲击电流计的磁通灵敏度为Dφ,Dφ=m ,式中Δφ

NΔφ

为单匝试测线圈磁通量的变化量,则试测线圈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若将K从位置1拨到位置2所用的时间为Δt,则试测线圈P中

实验电流I(A) 磁感应强度B产生的平均感应电动势ε= 。

-3次数 (×10T) (2)调节可变电阻R,多次改变电流并拨动K,得到A

1 0.5 0.62 中电流I和磁感应强度B的数据,见右表。由此可得,螺

2 1.0 1.25 线管A内磁感应强度B与电流I的关系式为B=3 1.5 1.88 __________。 4 2.0 2.51 5 2.5 3.12 (3)(多选题)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可采取的措施有(

(A)适当增加试测线圈的匝数N (B)适当增大试测线圈的横截面积S

(C)适当增大可变电阻R的阻值 (D)适当延长拨动开关的时间

气体设计性实验

15.(2004上海)一根长约为30cm、管内截面积为S=5.0×10-6m2的玻璃管下端有一个球形小容器,管内有一段长约1cm的水银柱。现在需要用比较准确的方法测定球形小容器的容积V。可用的器材有:刻度尺(量程500mm)、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玻璃容器(高约为30cm,直径约10cm)、足够多的沸水和冷水。 (1)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2) 说明如何根据所测得的物理量得出实验结果。

16.(2000上海)现有一根粗细均匀长约40厘米,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内有一小段水柱,一个弹簧秤,一把毫米刻度尺,一小块橡皮泥,一个足够高的玻璃容器,内盛有冰和水的混合物,选用合适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估测当时的室内温度,要求: (1)在右边方框中画出实验示意图;

第 6 页 共 9 页

物理实验 设计性实验

(2)写出要测定的物理量 ,写出可直接应用的物理量 ,

(3)写出计算室温的表达式 。

A

17.(2006浦东)右图为一实验装置,烧瓶中密闭了一部分空气,底部与导管中有部分水,导管下部插入烧瓶底部的水中,上部水平且足够长,导管的内横截面积为1.5×10-4m2。从温度计上可读出密闭空气的温度,将烧瓶浸入水中,改变水的温度可以改变密闭气体的温度,发现水柱A端会移动。控制温度改变使水柱A端始终在导管的水平部分移动(水柱移动时烧瓶中水面变化引起的压强变化忽略不计)。

一同学利用此装置研究导管水平部分水柱A端移动距离x与温度t关系,将温度为0℃时A端的位置记为0,得到下表中数据:

x/cm 温度t(℃) A端到0的距离x(cm) 5 4 10 8 15 12.1 20 16 25 20 30 23.9 (1)根据表格中数据画出该实验的x-t图像; 25 20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t/℃

(2)根据图像得到移动距离x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x= cm; (3)温度t=0℃时密闭气体的体积为 ml。

第 7 页 共 9 页

物理实验 设计性实验

18.(2006上海)为了测试某种安全阀在外界环境为一个大气压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强,某同学自行设计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测试装置.该装置是一个装有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可密闭容器。测试过程可分为如下操作步骤:

a.记录密闭容器内空气的初始温度t1;

b.当安全阀开始漏气时,记录容器内空气的温度t2; c.用电加热器加热容器内的空气; d.将待测安全阀安装在容器盖上;

e.盖紧装有安全阀的容器盖,将一定量空气密闭在容器内。

(1)将每一步骤前的字母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 ;

(2)若测得的温度分别为t1=27℃,t2=87℃,已知大气压强为1.0×105Pa,则测试结果是:这个安全阀能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强是 。

19.(2002上海)有一组同学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十七世纪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个温度计,其结构为:一麦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一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温度。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同学们按照资料中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研究:

(1)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7 温度(℃) 30.0 h(cm) Δh=hn-1-h n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相邻两次测量水柱的高度差,并填入表内的空格,由此可得结论:

①当温度升高时,管内水柱高度h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②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变化而 (填:均匀,不均匀)变化。试从理论上分析并证明结论②的正确性(提示: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远远小于一个大气压)。

(2)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用“伽利略温度计”来测温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有:

① ; ② 。

20.(2007上海)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与两种实际气体I、Ⅱ在标准大气压下做等压变化时的V-T关系如图(a)所示,图中

VV0V0V1219 24.9 5.1 21 19.7 23 14.6 25 9.4 27 4.2 。用三份上述理想气体作为测

第 8 页 共 9 页

物理实验 设计性实验

温物质制成三个相同的气体温度计,然后将其中二个温度计中的理想气体分别换成上述实际气体Ⅰ、Ⅱ。在标准大气压下,当环境温度为T0时,三个温度计的读数各不相同,如图(b)所示,温度计(ⅱ)中的测温物质应为实际气体 ;(图中活塞质量忽略不计)若此时温度计(ⅱ)和(ⅲ)的读数分别为21℃和24℃,则此时温度计(ⅰ)的读数为 ℃;可见用实际气体作为测温物质时,会产生误差。为减小在T1-T2范围内的测量误差,现针对T0进行修正,制成如图(c)所示的复合气体温度计,图中无摩擦导热活塞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在温度为T1时分别装入适量气体Ⅰ和Ⅱ,则两种气体体积之比VⅠ:VⅡ应为 。

光学设计性实验

21.(2004上海)下图为一测量灯泡发光强度的装置,AB是一个有刻度的底座,两端可装两个灯泡。中间带一标记线的光度计可在底座上移动,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边灯泡在光度计上的照度是否相同。已知照度与灯泡的发光强度成正比、与光度计到灯泡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现有一个发光强度I0的灯泡a和一个待测灯泡b。分别置于底座两端(如图)

(1) 怎样测定待测灯泡的发光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单叙述一个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