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拟试卷7 (题
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理由: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首先,教育是一种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其次,学校教育能够对其他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选择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最后,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出来的教师所进行的活动,对学生的作用力比较强。因此,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涉及知识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2.义务教育的实质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
正确答案:错误。理由: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具有公益性、统一性、义务性等特点。因此,认为义务教育实质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涉及知识点: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3.课程只包括智育的内容。
正确答案:错误。理由: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指学校中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涉及知识点:中学课程
4.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正确答案:错误。理由: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智力水平与学业成绩之间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关。说明智力水平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儿童的智力水平越高,一般学习成绩越好。但是智力水平并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知识结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习动机和集体、教师等因素,都对儿童的学习成绩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涉及知识点:中学教学
5.教学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因而教学同智育是相同的。
正确答案:错误。理由:教学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身心
发展,但是教学不同于智育,二者相互关联又有区别: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校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 涉及知识点:中学教学
6.惩罚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改变。
正确答案:错误。理由: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它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因此,惩罚的运用必须慎重,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涉及知识点:中学生学习心理
7.场独立型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的问题解决水平高。
正确答案:错误。理由:认知风格差异没有好坏之分。问题解决方面没有明显的强势。 涉及知识点:中学生发展心理
8.智育就是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
正确答案:错误。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并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 涉及知识点: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9.卢梭是一位“自然教育”思想家。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法国的卢梭是有名的启蒙思想家,对自然性的强调到了使之与现代文明对立的程度。他主张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认为教育应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并将其自然主义教育理想表达在著作《爱弥儿》中。因此,卢梭是一位“自然教育”思想家。 涉及知识点: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10.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仅仅强调了学生的体育和美育教育,而忽视了智育、德育与劳动技术教育。因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涉及知识点: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11.有了科举制度就有了班级授课制形式。
正确答案:错误。科举制度在隋朝开始施行,而班级授课制是清朝的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的,因此题干表述错误。
12.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正确答案:错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
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
13.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正确答案:错误。升学教育以成绩为唯一目标,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违背素质教育的理念。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方方面面。
14.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会妨碍学生的主体地位。
正确答案:错误。题干所述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当好学习的组织者、教学互动的指导者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两者并不矛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