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的升降浮沉:
中药的“升降浮沉”是中药功效特性的体现,是指在人体中的作用趋向。由于疾病在病机与证候上,可以表现出向上(如呕吐、咳喘)、向下(如泻利、崩漏、脏器下垂)、向外(自汗、盗汗)、或向内(外感表闭)等病势趋向,因此,能够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来说也就分别具有了“升降浮沉”的特性。这些药性的定义,都是源自于长期临症观察的结果。
像中药的四气五味一样,升降浮沉的概念也是相对的。升和降相对,浮和沉相对,升是指具有上升的特性,降是指具有沉降的特性,浮是指具有发散的特性,沉是指具有泻下的特性。
如按照功效定义: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
但是,并不是每种中药只能有一种药性的趋向性,有些特殊中药可具有双向性。比如麻黄既能发汗,又可平喘利水;川芎即能“上行头目”,又可“下达血海”;桂枝既能发汗解表,又可平冲降逆等。中药之神奇,可见一斑。
中药的升降浮沉与四气五味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升浮药大多具有辛味和温热性;沉降药大多具有酸、苦、咸、涩味和寒凉性。所以李时珍言:“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当然,这只是指一般而言,不能绝对化。
此外,中药的升降浮沉特性,还可以通过人工炮制后改变。如经酒炒则上升,姜汁炒则能散,醋炒则能收,盐水炒则下行。同时在方剂的配伍中,还可以通过其他药的作用,来监制某一药的这种特性。如为防黄芪升提太过,可反佐枳壳、麦芽;为防代赭石镇气之力太强,可反佐人参、甘草等。
二、中药的归经:
中药的归经,是指药物擅长治疗人体的某一部位疾病,或某一经(六经辨证而言)疾病而言,与现代医学所谓的靶向治疗比较相似。如桔梗、杏仁善治胸闷、咳喘,所以归肺经;全蝎善治抽搐,所以归肝经;朱砂能安神,所以归心经等。
然而,中药归经只是药性的宽泛定义,并不能具体反映出药物的功效特性,如寒热温凉、升降浮沉等。所以,临症用药时,中药的各种特性因素,都是要综合考虑的。
——中医实战笔记:20.10.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