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喂养在早产极低体重儿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喂养在早产极低体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早产极低体重患儿共113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胃管喂养, 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 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喂养耐受情况、胎便排出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8.410, P=0.000;χ2=8.497, P=0.004)。喂养后, 观察组患儿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t=8.452, P=0.000)。观察组喂养后7 d的GAS水平显著地高于对照组(t=5.727, P=0.000)。结论 在早产极低体重患儿中实行早期喂养能够促进患儿胃肠激素的分泌, 提高胃肠功能以及体重,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早期喂养;早产儿;极低体重
在新生儿死亡病例中, 早产极低体重患儿死亡率最高, 达到12.7%~20.8%[1]。早产儿的胃肠道发育不成熟, 胃肠道动力不足, 消化功能差, 吸吮能力和吞咽能力低, 开奶后容易发生呕吐、胃潴留、腹胀和反流等不耐受现象, 造成肠内营养不足, 进而可能会减弱胃肠功能完整性和结构完整性, 容易发生胆汁淤积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肝功能障碍和血源感染等问题, 延长住院时间[2, 3]。为了改善患儿的营养情况, 选择一种合适的喂养方式对改善早产极低体重患儿的病情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将探讨早期喂养在57例早产极低体重患儿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早产极低体重患儿113例, 排除存在肠道喂养禁忌证者、严重先天性异常者、酸中毒无需呼吸支持者、重度窒息者、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者等。将113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中, 男31例, 女25例, 胎龄30~35周, 平均胎龄(32.8±2.8)周, 体重1040~1490 g, 平均体重(1234.9±132.1)g, Apgar评分≤3分9例, Apgar评分在4~7分29例, Apgar评分≥8分18例;观察组中, 男32例, 女25例, 胎龄30~35周, 平均胎龄(32.4±2.2)周, 体重1045~1492 g, 平均体重(1240.4±124.1)g, Apgar评分≤3分8例, Apgar评分在4~7分30例, Apgar评分≥8分19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13例早产极低体重患儿均安置在暖箱内保暖, 暖箱温度依据患儿的胎龄、体重进行调节。两组喂养方式不同, 但均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对照组采取常规胃管喂养, 在患儿出生24 h后给予其鼻饲喂养, 奶量控制在24 ml/(kg·d), 连接胃管, 缓慢地注入母乳, 2 h/次, 每次超过10 min。观察组采取早期微量喂养, 在患儿出生6 h内采用微量泵间断性泵入喂养, 2 h/次, 每次喂养之间暂停2 h;持续增加奶量, 当奶量增加至15~20 ml/kg时调整喂养时间为3 h/次。两组喂养时间至患儿具备吸吮能力、吞咽能力, 可经口喂养。
1. 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儿的喂养耐受情况、胎便排出时间;②两组患儿的体重变化情况;③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胃泌素(Gastrin, GAS)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情况、胎便排出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喂养耐受状况、胎便排出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410, P=0.000;χ2=8.497, P=0.004)。见表1。
2. 2 两组患儿体重变化情况的比较 住院时两组患儿的体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5, P=0.672);喂养后, 观察组患儿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52, P=0.000)。见表2。
2. 3 两组患儿GAS变化情况的比较 两组喂养后12 h、3 d的GAS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6, P=0.860;t=0.217, P=0.829);观察组喂养后7 d的GA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27, P=0.000)。见表3。
3 讨论
早产极低体重患儿年龄小、组织功能差、肠内营养缺乏, 急需建立早期肠道喂养, 促进患儿营养吸收, 提高身体机能。相关研究显示[4], 喂养开始时间、喂养方式与早产极低体重患儿的生存质量、住院时间等密切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后, 其喂养耐受率、胎便排出时间低于36 h例数、喂养后体重、喂养后7 d的GAS水平依次为78.9%、37例、(1.56±0.11)kg、(127.5±20.5)ng/L, 均显著高于常规胃管喂养对照组的39.3%、21例、(1.36±0.14)kg和(106.4± 18.6)ng/L (P<0.05)。观察组的疗效更佳, 很可能是由于[5, 6]:①采取早期微量喂养, 利用微量泵缓慢地、恒速地向患儿泵入营养, 能够有效地减少早产儿由于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出现的胃食管反流、安全性较高;②早期微量喂养具有明显的生物治疗作用, 可以有效地促进早产极低体重患儿的胃肠动力成熟, 有效地提高喂养耐受性;③早期微量喂养能够有效地促进胃肠激素(如GAS)的分泌, 有效地让肠黏膜细胞快速生长以及分泌足量胆汁, 提高肠道蠕动能力, 有效地减少肝肠循环、黄疸光疗时间。
综上所述, 在早产极低体重患儿中实行早期喂养能够促进患儿胃肠激素的分泌, 提高胃肠功能以及体重,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霆芳, 曹桂霞.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 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8):1381-1382.
[2] 余剑佩, 陈小群, 张小玲, 等.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4(6):34-36.
[3] 田爱宁, 校晓丽. 早期微量喂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2):317-319.
[4] 李怡帆, 白冬梅, 朱航, 等.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疗效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 23(2):194-196.
[5] 蒋晓宏, 王柏林. 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低体重儿中临床观察. 安徽医药, 2011, 15(6): 745-746.
[6] 刘发芝. 早期微量喂养在15例早产儿中的应用体会.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15(14):13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