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31卷 第5期 2007年10月 JOURNAI OF DAQING PETR()LEUM INSTITUTE Vo1.31 No.5 Oct. 2007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南段 断阶带油气运聚模式 李军生 ,庞维奇 ,梁战松 ,徐春阳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昌平 102249; 2.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 锦124010) . 摘要:研究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史,分析其油气运聚模式.结果表明:在各级断层 的控制下,该区构造可分为洼陷和斜坡2部分,其中斜坡又可进一步分为下台阶、中台阶和上台阶;随着构造运动的发 展,该区各构造带的油气藏逐步形成;该区为一典型的斜坡断阶构造,发育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在构造条件的控制下,这 些油气藏在不同的层位、不同的构造部位分布;洼陷生成油气,从洼陷到下台阶、中台阶、上台阶有油气藏发育;由上台阶 到洼陷,成藏层位由老变新;随着断层的渐次封闭,油气从上台阶到洼陷依次成藏. 关键词:斜坡断阶带;油气藏;油气运聚模式;圈闭;辽河盆地 中图分类号:TEl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891(2007)05—0001—03 辽河盆地是渤海湾裂谷系北部分支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辽河盆地陆上部分有6个一级 构造单元,其中负向单元有西部凹陷、东部凹陷、大民屯凹陷;正向单元有中央凸起、西部凸起、东部凸起.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是一个被多条平行的断层切割的斜坡断阶构造.在早期(1994年以前)的 勘探中,认为该区主要发育地层超覆圈闭,1968年钻探该区的第1口探井——唐1井,随后部署了开1、开 2、开4、开7等井,均未获成功.1994年,对该区构造进行了重新研究,认为该区是被断层复杂化了的斜坡 断阶带,通过研究新开断层,使该区的构造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原来简单的斜坡被划分为2个台阶,部署的 开13井取得了成功;此后,通过构造精细解释,在其下台阶发现了开36断层,部署的开36井获得成功. 由此发现,在该斜坡断阶带,断块圈闭是最主要的储油圈闭.笔者对该区的构造、沉积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结合对区内生油层、储层、盖层条件的研究,建立该斜坡断阶带的油气运聚模式,为该区的深入勘探提供依 据,并为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1 构造特征 东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是一个在前新生界构造斜坡背景下,受节节下掉的断层控制形成的斜坡断阶 带Ⅲ(见图1).区内断层按走向分为2组:北东向的断层发育时间长、断距大,是该区的主干断层,控制了 斜坡带构造的形成及沉积体的发育;北西向断层将整个斜坡构造切割成若干断块.断层均为正断层.该 区西以超覆线为界,与中央凸起相邻;东以二界沟断层为界,与中央深陷带相邻.本区前新生界基底为太 古界、中生界,整个古中央隆起对全区古近系盖层的沉积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古近系地层基本上围绕 着基岩形成了各期的超覆带,地层产状区域东倾. 该构造带受新开及桃园断层控制,分为上、中、下3个台阶,依附于新开断层下降盘形成一个大型的断 鼻构造,并进一步被一些更次一级的断层分隔形成一系列断鼻.该断鼻状构造在新开断层的控制下,沙三 收稿日期:2006—11—10;审稿人:付广;编辑:陆雅玲 基金项目: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5A—O8—04) 作者简介:李军生(1967一),男,博士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油气勘探方面的研究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第31卷2007年 时期已具雏形,在沙一末期基本定型. 2 油气运聚模式 2.1油气分布特征 从该区已探明油气藏的分 布情况来看,纵向上,有沙三 段、沙一段及东营组3套含油 层系.平面上,油气由南向北 都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新开 断层的下降盘,总体上油气藏 沿断层呈条带状展布(见图 1). 2.2油气藏类型 受构造及沉积因素的影 响,该区已发现的油气藏主要 为构造油气藏,同时在一定程 度上受到岩相的控制.主要油 气藏类型有断块油气藏_2 和 断鼻油气藏_4 ].前者在该区 较为普遍,如桃17断块油气 图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沙一段底界构造 藏;后者受新开断层的切割,其下倾方向整体上是一个大型鼻状构造,在次级断层的分割下,又形成了许多 小的断鼻构造,如开28断鼻油气藏. 2.3油气成藏史 分析该区油气成藏史:①油气在洼陷中生成,并经由断层、不整合面及输导层向斜坡高部位运移.② 断层在活动期是开启的;在断层刚刚停止活动的一段时间内,断层不具有封闭性;在断层停止活动一段时 问后,逐渐封闭. 沙一段沉积前,二界沟断层、桃园断层及新开断层都为活动断层,而开36断层及开24断层已停止活 动,但尚未形成封闭性,见图2(a).东三段沉积前,二界沟断层、桃园断层为活动断层,新开断层停止活动, 但尚未形成封闭性.开36断层及开24断层也未形成封闭.该时期深陷带内生油岩尚未生成油气 ],见图 2(b).东二段沉积前,二界沟断层、桃园断层仍为活动断层,新开断层仍未形成封闭性.开36断层及开24 断层已形成封闭.该时期深陷带内已有油气生成,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及输导层运移至该区,在上台阶 及中台阶低部位沙三段储层中形成油气藏.深陷带内的岩性圈闭中也有油气藏形成,见图2(c).东一段沉 积前,二界沟断层仍为活动断层,桃园断层仍未形成封闭性.新开断层已形成封闭.该时期深陷带内生成 的油气运移至该区,在中台阶高部位沙一段储层中形成油气藏,见图2(d).馆陶组沉积前,二界沟断层停 止活动,但尚未形成封闭性.桃园断层已形成封闭.该时期深陷带内生成的油气运移至斜坡下台阶,在东 营组储层中形成油气藏,见图2(e).馆陶组沉积后,二界沟断层形成封闭,该时期洼陷内生成的油气直接 运移至深陷带内沙三段及沙一段有利储层中,形成原生的油气藏,见图2(f). 2.4油气运聚模式 系统分析中央深陷带一斜坡带的成藏地质特征及油气运聚过程,该区阶梯式油气运聚模式:深陷带生 成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及输导层阶梯式向斜坡方向运移,随着由斜坡向中央深陷带断层的渐次封闭,油 气藏也渐次形成,由斜坡向深陷带方向,纵向上油气藏分布层位有由老到新的分布特征,即在斜坡上台阶, 油气分布在沙三段储层中,如开24井沙三段油藏;在斜坡中台阶,油气分布在沙一段储层中,如开13井油 ・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5期 李军生等: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断阶带油气运聚模式 藏;在斜坡下台阶,油气分布在东营组的储层中,如桃2井气藏;在深陷带内早期形成岩性油气藏,晚期形 成受断层控制的构造油气藏 .圈闭类型以断块圈闭为主,局部发育砂岩透镜体圈闭. 1 000 1 000 2 000 3 000 2 000 3 000 4 000 4 000 (c)东二段沉积前 1 000 1 000 2 000 3 000 2 000 3 000 4 000 4 000 (e)馆陶组沉积前 1 000 1 000 2 000 3 000 2 000 3 000 4 000 4 000 (a)沙一段沉积前 (d)东一段沉积前 ①二界沟断层,②桃园断层,③开41断层:④新开断层,⑤开24断层:I.深陷带.II.斜坡下台阶;Il1.斜坡中台阶:IV.斜坡上台阶 活动断层(不封闭) 停止活动断层(不封闭) 停止活动断层(封闭) 图2 阶梯武油气运聚模式(单位:m) 3 结论 (1)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构造可分为洼陷和斜坡2部分,其中的斜坡又可进一步分为下台 阶、中台阶和上台阶. (2)该区深陷带内生成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及输导层向斜坡运移.从洼陷到下台阶、中台阶、上台 阶均有油气藏发育. (3)该区为一典型的斜坡断阶构造,发育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在构造条件的控制下,这些油气藏在不同 的层位、不同的构造部位分布. (4)由上台阶到深陷带,成藏层位由老变薪.随着断层的渐次封闭,油气从上台阶到深陷带依次成藏. 参考文献: [1]辽河油田石油地质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三)[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张以明,王余泉,刘井旺,等.冀中拗陷复杂断块油藏成藏模式研究[J].中国石油勘探,2006,11(2):15一l8 [3]王捷.关于裂谷盆地油气勘探的思考[J].勘探家,2002,5(1):64—67. [4]钟俊义,郭广立,徐相涛.泌阳凹陷鼻状构造与油气成藏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4):550—551. [5] 邱旭明.苏北盆地断块圈闭分类及油气成藏特征[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4):371—374. [6] 马玉龙,牛仲仁.辽河石油勘探与开发[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 997:229—241. [7] 牟敦山,孙建军,刘璨.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及模式[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3):83—85. [8]罗群,卢宏,刘银河,等.梨树凹陷断裂特征及对油气的控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6,2o(3):6一lO.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