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Idea
“留白区”游戏实施策略初探
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
沈玉兰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天性的活动,是幼儿完全自主、自发、全身心投入的活动。因此,游戏中的幼儿是积极主动的“自我指导的学习者”。角色游戏以其材料的丰富性、情境的生活性以及交往空间的自由性,深受孩子们青睐。
“留白区”是在提供多种低结构和废旧物品的游戏材料支撑下,在角色游戏中诞生出来的一个独特的游戏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它有着独特的优越性,具体表现为:内容的自主性,使得孩子的兴趣情绪充分高涨;主题的自由性,使得孩子的策划组织有效提高;角色的自主性,使得孩子在角色分配时更加灵活;材料的广泛性,使得孩子的创造能力无限发展。那么,采取怎样的有效措施,才能使得“留白区”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发挥更大的游戏价值呢?
一、组织社会实践,积累游戏经验
社会实践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换言之,社会实践越丰富,孩子们的游戏经验越多,情感体验更丰富。如在孩子们参观消防中队后,第二天便在“留白区”中见到了“消防中队”,孩子们用
纸箱、吸管、瓶盖组建了“消防车”;选择规格一样的纸箱建造成消防官兵的“宿舍”;接到火灾报警电话,几个“消防官兵”立刻快速“着装”出发“灭火”。参观消防队的社会实践活动,清晰的见闻激发了孩子生成“消防队”游戏的意愿,给孩子们自由创建游戏提供了有力的经验支撑。
二、丰富游戏材料,增强创造意识
“游戏材料与幼儿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也就是说,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游戏材料意识长久以来,有这样的误区,游戏材料越多、越逼真,越能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实践证明,逼真的游戏材料反而会抹杀孩子的创造力,显得枯燥乏味。所以,教师不妨“懒”一些,提供丰富的、替代性和可塑性更强的游戏材料,能给孩子更多想象创造的空间。
2.帮助孩子树立“替代”和“创造”的概念
幼儿在游戏中经常因缺乏相应材料而使用替代
是幼儿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又一个充满生机的角落,是对幼儿继续进行自然生态教育,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2.利用自然资源开展区域活动大自然为孩子的游戏提供了泥、沙、石、草、木、种子、贝壳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自然物为幼儿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架。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将这些随手可得的自然材料按照材料特征和主题内容投放到区域活动中,12个班级形成了12种不同的风格,如:拼拼搭搭空间材料——石头、纸盒、秸秆等;田园工坊材料——秋收后的各种秸秆、皮、瓤、果实等;一树百获材料——木块、树根、树枝等材料;陶淘乐材料——黄土泥、废旧吸管、树枝等。这些自然物让动态自然和静态自然形成了新的链接,让幼儿的探索和发现更进一步,二者有迁移、有递进、有延伸、有提升、有生成,充分发挥了自然资源的作用和价值。
3.利用家乡文化和民族资源丰富课程内容为了帮助幼儿从小传承民族文化精髓,依据幼48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02
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与幼儿一起搜集、创
设富有蒙古族文化特色的教育环境,以人文环境、家乡特点、家乡资源为主要内容,形成“中国草都”“魅力阿旗”“蒙古美食”“民族风情”“特色农产品”等主题活动,以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亲子活动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家乡及蒙古族的民族传统文化。
四、整合资源推内涵提升
随着田园课程的深入开展,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制定活动方案、生成主题活动,梳理形成《田园课程指引手册》作为操作指南,并结合“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的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课题研究,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活动,自下而上创造性地运用、选择和补充有品质的自然资源,充实、整合、完善资源库。
在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田园课程的过程中,我园田园课程始终基于真实的生活,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从幼儿的兴趣与问题出发,以主动学习为基本形式,注重整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和孩子们共同感受自然的馈赠,让田园课程成就每一个孩子的探究自然之旅。
物,使用替代物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不同方法作用于同一种游戏材料,如在不同游戏情境下,一根木棍可用于表征为马、枪、拐杖等;二是用同一种方法作用于不同的游戏材料,如测量比较长短时,用木棒、纸条、鞋子等。因此,在游戏指导中教师要有意识帮助孩子树立“替代”和“创造”的概念。
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孩子也会自然而然进行替代,如理发店里,将椅子倒扣变成“洗发池”。拿着彩色塑料瓶盖告诉手里的“小宝宝”这是小蛋糕。中班孩子会在盒盖上画两个按键,告诉同伴他家新添了电视机。当面对此情景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帮助孩子们形成3.“替代”和“创造”的概念。
为了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投放材料应注意循序渐进在投放材料时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所谓的“循序渐进”,一是指材料收集的层次性,即种类的由少至多;二是指材料使用的层次性,如小班有使用的概念——中班能主动使用——大班不仅主动使用替代还会不断加工改造。只有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才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留白区”真正成为孩子们快乐创造的舞台。
三、注重游戏观察,捕捉游戏价值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为了评估他们的兴趣、特点和需要,以便有效地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以“留白区”中幼儿自发的“演唱会”游戏为例,教师细心观察,以客观的文字记录幼儿游戏中的行为,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做出科学的分析,提供有效适宜的策略。
“演唱会”1.游戏观察记录原生态呈现游戏过程游戏初期,孩子们挑选合适的材料搭建出游戏情境,有舞台、观众席和候场区。在经过简单的沟通、分工后游戏正式开始。只见毛毛和涵涵拿着“话筒”(卷筒纸芯)主持节目,他们大声地向观众问好,舞台的对面便是观众席,四个观众(其中有三个观众是去发屋装扮好后入场的),舞台右侧候场区坐着三个演员。主持人毛毛报幕“第一个节目请烨烨来唱一首”,烨烨上台演唱,唱完后主持人采访他,问其有什么感觉,烨烨说“为大家表演非常快乐”。涵涵接着报幕“第二个节目请笑笑给我们表演节目”,笑笑来到百宝箱边,取出了两根自粘纸芯,来到舞台上将两个自粘纸芯交叉着拉起了“小提琴”,青阳在笑笑旁边开始演唱。待两个表演者表演完毕,主持人毛毛取来一个可以打开的盒子,来到观众面前,告诉他们现在是抽奖环节,每个人可以抽一次奖。抽完一轮,每个观众手里都多了一个“奖品”,瓶子、化妆盒、2.游戏观察分析客观、巧克力盒……
到位,有深度解读游戏行为
教育经验
EducationIdea
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教师不仅要用
心观察更要正确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以上述“演唱会”游戏为例,游戏主题是孩子们协商确定的“演唱会”,舞台布局中设置了舞台、候场区以及观众席,说明孩子在搭建游戏情境时,有清晰的思路;围绕“演唱会”的游戏主体,孩子们设置了主持人、演唱者、灯光摄影师、观众等不同的游戏角色,说明孩子们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意识。在“演唱会”主题背景下,孩子们选择长自粘纸芯充当“小提琴”,纸筒芯作为主持的“话筒”,空瓶为“抽奖奖品”都说明孩子有很强的替代和想象意识。整个游戏过程,游戏情境在孩子的自发中一步步生成,游戏行为也随之丰富。
四、加强游戏分享,发挥同伴效应在“留白区”角色游戏中,由于其充分的自由自主,为同伴相互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在此过程中,主题的商议、情境的规划、材料的替代和创造等,孩子与孩子之间不停产生互动,或协商、或争辩、或合作……教师可利用游戏分享环节,进一步发挥同伴效应。游戏进行中教师用照片或视频方式将有价值的游戏行为捕捉下来,由当事者结合照片进行讲述。这样的游戏分享,既给予了当事者莫大的鼓励,同时又将积极、正面的游戏行为辐射给其他孩子。
如在“影院的故事”活动中,涵涵将月饼盒竖起来摆放在泡沫垫子的最前端,把月饼盒子连接起来当作电影屏幕,在屏幕的前方用卷筒纸芯搭建了“投影仪”。全部摆放好以后大家就座观看,这个时候在孩子们之间引发了争议,有人说很好看,有人说看不清楚,有人说黑乎乎什么都看不到。在商量和争议中,有人认为“投影仪”位置有问题,于是,进行第二次投影仪的调整,将其摆放在观众席的后面。有同伴依旧表示不对,于是第三次调整将“投影仪”摆在屏幕和观众席之间。这个时候大家纷纷表示“好清楚啊”。在游戏分享的时候,教师就影院设置情况请孩子们做了介绍,对清晰的屏幕区、观众席以及投影仪的摆放位置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孩子们在游戏过程的争议也予以了认可,这样的争议足以证明孩子们在游戏中是积极思考的。最后就“投影仪为什么应该放哪里”这个问题激发孩子们对于投影原理的探究。如果教师每一次都能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游戏分享,相信,孩子们的游戏水平会在一次次分享中不断提升。
总之,“留白区”正以其自主、自由、创造的特点,顺应着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其创造性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发展。“留白区”是孩子们自主的天堂,想象的天空,交往的纽带、快乐的舞台。在这里,孩子们每天都能快乐、创意的“演绎”属于自己的故事。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02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