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气化 B. 蔗糖溶于水 C. 大理石破碎 D. 粮食酿酒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干冰汽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蔗糖溶于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大理石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3分)(2015•黄石)根据我国环保部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项目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 PA. M2.5 B. C. D. N2 SO2 NO2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对空气能造成污染的物质有100多种,但主要的污染物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必须在空气质量日报中体现出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 解答: 解:A、PM2.5是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污染物; C、二氧化硫,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D、二氧化氮是氮氧化物之一,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故选:B. 点评: 本题较简单,要熟悉空气的污染物和空气质量日报的知识. 3.(3分)(2015•黄石)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碘食盐 B. 铅笔芯 C. 硫酸铜 D. 大冶劲酒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 解:A、加碘食盐中有氯化钠、碘酸钾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铅笔芯中有石墨、粘土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硫酸铜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D、大冶劲酒中有酒精、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3分)(2015•黄石)下列各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NaOH A.铝 B. 金刚石 C. D. NH3 考点: 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铝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铝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氨气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3分)(2015•黄石)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2 +3 +4 +6 A.B. C. D.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铁酸钠(Na2Fe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 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 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1)×2+x+(﹣2)×4=0, 则x=+6价.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6.(3分)(2015•黄石)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的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B. 水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因此水是廉价且清洁的能源物质 C. D.水的软化是将海水变成可饮用的淡水 考点: 水资源状况;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A、根据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解答; B、根据水污染主要由工业生产的“三废”造成的解答; C、根据水分解可以得到氢气,但造价高解答; D、根据水的软化是减少水中的钙镁离子解答. 解答: 解: A、水资源总量很大,但淡水量有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原说法错误; B、水污染主要由工业生产的“三废”造成的,故原说法正确; C、水分解可以得到氢气,但造价高,不是廉价的能源,故原说法错误; D、水的软化是减少水中的钙镁离子,不能海水变成可饮用的淡水,故原说法错误. 答案:B 点评: 此题综合考查了水的有关知识,看似简单,但在做题时很容易选错. 7.(3分)(2015•黄石)锌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的核电荷数是30 B. 黄铜合金中通常含有锌元素 锌不能置换稀硫酸中的氢 C.D. 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信息可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然后利用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等来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A.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故锌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0,故正确; B.黄铜是铜、锌混合物,故正确; C.锌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H前面,可以置换稀硫酸中的氢,故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可知,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38,故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应用,明确一个小格中的信息是解答的关键,并学会利用原子序数与核电荷数的关系等来解答. 8.(3分)(2015•黄石)量筒中盛有一定量的液体.如果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则读取的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 ) A.偏小 B. 偏大 没有影响 C.D. 与人的身高有关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量筒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用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为仰视,则读取的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偏小. 故选:A. 点评: 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9.(3分)(2015•黄石)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强热(或点燃)不能生成CO2的是( ) CuO CO A.石墨 B. 石灰石 C. D. 考点: 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根据石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石灰石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加热不能生成二氧化碳解答. 解答: 解:石墨、一氧化碳、石灰石等物质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加热不能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生成物的种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从可燃物的元素组成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生成物的种类. 10.(3分)(2015•黄石)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金属铝的年代早于铜、铁 “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Au)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 B. 武德合金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保险丝 C. D.将生锈的菜刀浸泡在食盐水中,可除去其表面的铁锈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A、根据人类对金属的利用情况分析; B、根据金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合金的性质与保险丝的特点进行分析; D、根据金属氧化物不能和盐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 解:A、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是铜,较晚的是铝,故A错误; B、“真金不怕火炼”表明金(Au)在高温条件下也很难与氧气反应,故B正确; C、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的熔点低,因此应该是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用于制造保险丝,故C错误;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不能和食盐反应,所以不能用食盐水除铁锈,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的性质,金属材料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熟悉其性质,然后再结合选项进行解答. 11.(3分)(2015•黄石)对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乙醇、油漆需要密闭保存 分子质量很小,故液体均易挥发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 D 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加压使得间隔缩小 A B C D A.B. C. D.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乙醇、油漆需要密闭保存,是因为乙醇、油漆中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为防止运动到空气中造成损失,需要密闭保存,故选项解释错误.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D、石油气加压可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故选项进是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3分)(2015•黄石)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点燃混合气体 O2 CO B NaOH NaCl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CuO Cu 在纯氢气流中加热 D H2 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A B C D A.B. C.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且一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OH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氧化铜在纯氢气流中加热生成铜和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3分)(2015•黄石)为了验证镁、铜两种金属活动性大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为了达到试验目的,溶液应该选择( )
A.稀硫酸 B. 硫酸镁溶液 C. 氯化钠溶液 D. 植物油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据此结合所给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 解答: 解:A、铁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反应,所以可以观察到有明显的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可以区分开铁和铜的活动性的差异,故正确; B、镁的活动性比铁和铜都强,所以都不能反应,故错误. C、钠的活动性比铁和铜都强,所以都不能反应,故错误. D、植物油不能和铁反应,也不能和铜反应,所以没有明显的现象的差异,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同学们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还原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 14.(3分)(2015•黄石)KCl的部分溶解度数值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溶解度(g) 20℃ 34 30℃ 37 A.常温下,KCl微溶于水 20℃时,100g饱和溶液含有34g溶质 B. 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 C. 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同 考点: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的概念以及题干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解答. 解答: 解:A、常温下,KCl的溶解度是34g大于10g,属于易溶物质,常温; B、20℃时,100g水中含有34g溶质,错误; C、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30℃的饱和KCl溶液降温至20℃,会有KCl晶体析出,正确; D、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同,若是都在同一温度下形成的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的概念以及和溶解性的关系进行. 15.(3分)(2015•黄石)下表所列的各基本反应类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实例正确的是( ) 基本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实例 A 化合反应 CO2+H2O═HCO3 B 分解反应 2KClO32KCl+3O2↑ C 复分解反应 KOH+NaCl═KCl+NaOH D 置换反应 Zn+H2SO4═ZnSO4+2H2↑ A B C D A.B. C. D. 考点: 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 A、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 B、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的反应;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D、置换反应中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 解:A、CO2+H2O═HCO3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但没有配平; B、2KClO32KCl+3O2↑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正确的; C、复分解反应主要是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或理解为离子重新结合,若有气体或水或沉淀生成,该反应才发生.KOH+NaCl═KCl+NaOH不能发生,故错误; D、Zn+H2SO4═ZnSO4+2H2↑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但是配平错误,应为Zn+H2SO4═ZnSO4+H2↑;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反应类型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反应中的物质的所属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 16.(3分)(2015•黄石)“类推”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中和反应 酸的溶液pH<7,故pH<7的溶液一定是酸的溶液 B.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故铜片在空气中的灼烧也生成白色固体 C. D.碳可用于炼铁,故碳可用于冶炼所有的金属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 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B、根据酸碱盐的酸碱性分析; C、铜片在空气中的灼烧也生成黑色固体; D、碳的还原性有限. 解答: 解:A、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盐酸属于酸,氢氧化钠属于碱,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类推正确. B、酸溶液的PH小于7,PH小于7的不一定是酸溶液,例如硫酸氢钠溶液的PH小于7,但是盐溶液,故错误; C、铜片在空气中的灼烧也生成黑色固体,故错误; D、碳可用于炼铁,故不可用于冶炼所有的金属,例如活泼的钾、钠、钙,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较难,考查学生在熟悉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整合归纳,把握推理这一常用的学习方法,但应注意特例的存在.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7.(6分)(2015•黄石)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活性碳 B.二氧化硫 C.高分子材料 D.食醋 E.金属铝 F.氯化钾 (1)可形成酸雨的是 B ;
(2)可用于生产食品包装袋的是 C ; (3)可用作钾肥的是 F ;
(4)可用于填充防毒面具的是 A ; (5)可用于生产炊具的是 E ; (6)可用于除去水垢的是 D . 考点: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活性碳具有吸附性,二氧化硫具有酸性,聚乙烯塑料属于高分子材料,食醋可以用来除去水垢,金属铝具有导热性,氯化钾 是含有钾元素的肥料解答. 解答: 解: (1)二氧化硫具有酸性,能使雨水呈酸性,故填B; (2)聚乙烯塑料属于高分子材料,可用于生产食品包装袋,故填C; (3)氯化钾是含有钾元素的肥料,故填F; (4)活性碳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毒气和色素,可用于填充防毒面具,故填A; (5)金属铝具有导热性,可用于生产炊具,故填E; (6)食醋可以用来除去水垢,故填D. 答案:(1)B;(2)C;(3)F;(4)A;(5)E;(6)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18.(6分)(2015•黄石)(1)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双氧水分子 2H2O2 ;
﹣②3个氢氧根离子 3OH ; ③标出BaO中Ba元素的化合价 O ;
(2)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转化过程的围观示意图,请根据图形信息回答问题:
①CO分子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 3:4 ; ②O核外电子数为 10 ;
③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H2OCO2+H2↑ .
2﹣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①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双氧水分子可表示为:2H2O2.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但氢氧根离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离子,整体带1个单元位的负电荷,表示为OH,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3OH; ③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BaO中Ba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O; ﹣(2)①一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 ②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氧离子,氧离子中质子数为8,则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故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氧离子,氧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10. ③由图可知,本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故答案为:(1)①2H2O2;②3OH;③O;(2)①3:4;②10;③CO+H2OCO2+H2↑.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9.(6分)(2015•黄石)向100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点所对应的混合物过滤,滤液中所含溶质为 硫酸钠 ; (2)图中A点所对应的溶液总质量为 200 g;
(3)求(1)中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 (1)由图示和题意可知,A点为硫酸铜溶液和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滤液中所含溶质为硫酸钠;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溶液质量和减去沉淀质量即为A点所对应的溶液总质量; (3)结合化学方程式由沉淀质量即可计算出所得滤液的溶质硫酸钠质量,即可解答. 解答: 解:(1)A点为硫酸铜溶液和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滤液中所含溶质为硫酸钠;答案:硫酸钠; (2)A点所对应的溶液总质量为100g+109.8g﹣9.8g=200g;答案:200; (3)(1)中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98 142 9.8g x x=14.2g (1)中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7.1%. 答:(1)中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7.1%. 点评: 本题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与溶液结合一道综合计算题,会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 20.(7分)(2015•黄石)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b 长颈漏斗 ;
(2)制备CO2气体可用B装置,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应选 E (填字母代号)装置,装置内应选用 ② (选填以下数字序号):
①NaOH溶液;②饱和NaHCO3溶液;③HCl气体;④CO2气体.
(3)制备氢气也可用B装置. 否 (选填“是”或“否”)可用D装置收集氢气,若使用E装置手机氢气,气体应该从 乙 (选填“甲”或“乙”)口进入,点燃氢气前应检验氢气的纯度,其操作是:用拇指堵住集
满氢气的试管口, 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不纯,应继续收集,继续检验,直到响声很小为止 .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净化(除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1)由仪器的图及用途去分析; (2)由饱和NaHCO3溶液只和氯化氢反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饱和溶液也使二氧化碳不易溶解在水中,常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去分析; (3)由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E装置内装满水,收集氢气应从乙管进入;检验氢气的纯度的方法去分析. 解答: 解:(1)由仪器的图及用途可知:a为酒精灯,b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酒精灯 长颈漏斗; (2)①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既和二氧化碳反应,又和氯化氢气体反应,错误; ②饱和NaHCO3溶液只和氯化氢反应,不和二氧化碳反应,饱和溶液也使二氧化碳不易溶解在水中;故正确; ③HCl气体使二氧化碳中的杂质更多;故错误; ④CO2气体不能除去氯化氢气体;故错误. 所以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应选②; 由于饱和NaHCO3溶液是液体,故装置为E; 故答案为:E ②; (3)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由于E装置内装满水,如果氢气从甲管进入集气瓶,由于氢气的密度远小于水的密度,进入集气瓶内的氢气会从乙管中导出;而从乙管进入,由于氢气难溶于水,在氢气压力的不断增大下,集气瓶中的水会被压出,当水没有时,表明集气瓶内已充满氢气;检验氢气的纯度,其操作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不纯,应继续收集,继续检验,直到响声很小为止;故答案为:否 乙 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发出尖锐的爆鸣声,则不纯,应继续收集,继续检验,直到响声很小为止.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仪器的名称、二氧化碳气体中杂质的除去、氢气的收集方法、检验纯度的方法等,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积累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21.(5分)(2015•黄石)小红、小军、小明三人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中,用到了三个分别盛有KCl溶液、KOH溶液、K2SO4溶液的滴瓶.
小军发现小红将三个滴瓶中的三只滴管混用,认为小红实验操作不规范,滴瓶中的试剂会因此受污染而无法再次使用,学习小组就盛有KCl溶液的滴瓶是否被另外两种试剂污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滴瓶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溶质成分只有:KCl;
猜想Ⅱ溶质成分为:KCl和KOH;
猜想Ⅲ溶质成分为: KCl、K2SO4 ; 猜想Ⅳ溶质成分为:KCl、KOH和K2SO4.
【实验探究】为证明猜想,小军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取该滴瓶内溶液烧了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产生白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沉淀 适量BaCl2溶液 BaCl2+K2SO4═BaSO4↓+2KCl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 酚酞试证明猜想Ⅳ成立 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 酚酞试液 液变红色 【实验反思】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并未证明猜想Ⅱ、Ⅲ是否成立,应补充相应实验予以证明,你是否赞同? 否 (选填“是”或“否”).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氯化钾、氢氧化钾、硫酸钾三种物质之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氯化钡能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钾; 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解答: 解:【提出猜想】 猜想:溶质成分只有KCl;溶质成分为KCl和KOH;溶质成分为:KCl、K2SO4;溶质成分为:KCl、KOH和K2SO4. 故填:KCl、K2SO4. 【实验探究】 实验报告如下表所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解释 (1)取该滴瓶内溶液烧了于试管中,向试管中产生白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沉淀 加入适量BaCl2溶液 BaCl2+K2SO4═BaSO4↓+2KCl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酚酞试液证明猜想Ⅳ成立 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 变红色 故填:BaCl2+K2SO4═BaSO4↓+2KCl;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实验反思】 因为向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硫酸钾; 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该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时,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钾,因此猜想Ⅱ和猜想Ⅲ不正确,不用补充相应实验予以证明. 故填:否.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22.(6分)(2015•黄石)硅钢可用于制造变压器的铁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硅钢(主要含有Fe、C、Si),设计了如图的试验流程(有些反应的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省略).查阅资料发现常温下,
单质硅(Si)不能与盐酸反应,但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2NaOH+H2O═Na2SiO2+2H2↑).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A的成分为 Si、C ,滤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为 Fe ; (2)写出步骤⑦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2Fe2O34Fe+3CO2↑ ;其基本反应类型为 置换2+
反应 ;
(3)在过滤操作时,若发现滤液浑浊,应 再过滤一次 ;
(4)步骤⑤中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尝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4Fe(OH)2+O2+2H2O=4Fe(OH)3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分析: (1)根据硅钢成分以及与盐酸反应情况解答; (2)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 (3)根据过滤的操作分析; (4)根据Fe(OH)2在空气中与氧气和水反应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 解:(1)硅钢中主要含有Fe、C、Si,只有Fe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剩余的固体A的2+成分中含有C、Si,滤液B中的金属阳离子为Fe; (2)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2Fe2O34Fe+3CO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先查找原因后根据原因调整改进后再重新过滤; (4)反应物是Fe(OH)2与氧气和水,写在等号的左边,生成物是氢氧化铁写在等号的右边,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 2+(1)C、Si;Fe; (2)3C+2Fe2O34Fe+3CO2↑;置换反应; (3)再过滤一次; (4)4Fe(OH)2+O2+2H2O=4Fe(OH)3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回收金属时,是利用排在盐中金属元素前面的金属把盐中的金属元素置换出来,为了反应完全,要加入过量的金属,固体中会混有置换出来的金属和过量的金属,再利用二者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离. 初中化学试卷
金戈铁骑 制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