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历史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2020-03-24 来源:步旅网


对历史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摘要:现今时代历史遗址存在了较多的破坏行为,随着人们对遗址价值的认识逐渐加深,遗址的保护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如何将遗址保护与综合利用、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建设发展相结合是发人深思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吴王遗踪”历史文化休闲园为例,通过建设集遗址保护、休闲旅游及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园,对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模式及创新的手法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遗址历史文化保护利用

Abstract: this era historical sites exist more destructive behaviors, as people on site recognition of the value of gradually, the protection of the site has been people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how the site protection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key problems with a thought-provoking. This article by “prince survived trace” historical culture XiuXianYuan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site set, leisure tourism and culture protection show as one of the historical cultur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tes protection and the use of the model and innovative techniques to carry out some thoughts.

Keywords: site history and cultur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引言:

历史遗址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步形成和遗留下来,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现代的宝贵财富,但是时至今日,当历史遗址与城市快速发展建设相矛盾的时候,这些历史遗留物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保护问题更受到各界人士关注。历史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在城市规划的指导控制下,在社会公众的宣传呼吁下,人们对遗址价值的认识逐渐加深。近年来城市开始兴起遗址公园的开发,遗址公园是在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同步发展过程中,综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吴山镇处于合肥经济圈的紧密圈层内,是合肥市北部的卫星城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各类遗迹、遗址在科研、文化、旅游发展上具备极大潜力,“吴王遗踪”已于1995年被合肥市政府评为“合肥十景”之一。规划以五代十国吴王杨行密之墓作为依托,建设集寻古觅踪、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及美食品尝为一体的历史文化休闲公园。

一、“历史遗址”的概念界定

“历史遗址”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城堡、村落、住室、寺庙、陵墓等遗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为“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吴山镇内属于历史遗址有:吴王墓、吴王庙、公主坟、杨渥古街、贞洁牌坊、叶挺将军故居及多位烈士墓葬等,在遗址保护的前提下,这些历史遗址可作为开发建设的资源,充分发挥其深厚的社会、文化价值。

二、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发展

在历史遗址的规划中,首先应明确的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中加以更好的保护的原则。既要反对那种一心快建设、挣大钱,盲目的不顾历史文化遗产的冒进行为,也要反对保守派一味强调保护而不重视利用的顽固思想。

2.1对历史遗址进行保护的方法

保护方式 实施措施 保护对象 特点

现状保护 对现状遗址进行加固维护,保持现有状态。 受自然、人为影响较弱的硬质遗址等,如城墙遗址、墓葬遗址等。 通过维持遗址原貌,最大程度能保留遗址的原真性,传达较为完整的历史信息。

回填保护 提取遗址信息后进行覆土回填。 遗址较为脆弱,受环境影响大,受到目前保护技术手段的限制。 有效的保护了遗址本体,生动再现遗址格局。

展示保护 通过展示,发挥教育科研等社会功能。有原址展示、砌护展示、馆内展示等。 保护技术比较成熟,遗址抗破坏的能力强。 景观感知性强,赋予遗址以新的功能与内容。

2.2对历史遗址进行利用的模式

2.2.1遗址中的历史文化物化

历史文化的物化是指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将其遗址中蕴含的历史文化的主题、内涵及外延等具象化的进行表达,使公众能够通过感观、联想和参与体验等方式对历史文化深入感知。主要是利用文字、符号元素来书写遗址的历史故事、传说,表达其文化内涵。另一种方式是将与遗址相关的典故、神话传说、艺术创作等非物质的历史文化设定一个意境,然后借助水、花木、建筑等物境,把

这个主题表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2.2.2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

遗址本身贮存着大量历史文化信息,是其真实的价值所在,刘滨谊教授的“三元论”中针对历史文化景观与旅游规划提出了“历史文化、大众游憩、景观物化”这三元素。文化元素是旅游开发的灵魂,一个地区旅游特色主要取决于人文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无论是实体存在的文物古迹遗址,还是无形的民俗民风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如何发掘文化的精华,将其潜在价值转化为规划设计的源泉和旅游产品的实体,正是旅游策划的重要课题。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搭建了文化产品与旅游消费者的互动、交易和展示平台。

2.2.3遗址公园开发模式

建设遗址公园是现阶段对遗址进行保护与利用最为普遍与成功的方式之一。遗址公园需处理好遗址保护与公园建设的关系、遗址利用与市民休闲活动之间的关系。遗址公园根据遗址类型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

2.2.4 “武侯祠——锦里”模式

成都“武侯祠——锦里”模式是现代遗址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成功的新途径。其开发依托蜀帝刘备和诸葛亮的君臣合葬墓遗址,在建设武侯祠博物馆之后,在武侯祠红线内非重要文物保护区开建了“锦里”古街。

锦里的出现提供了一个供人们悠闲购物的场所,它直接吸收武候祠的游客继续消费,依傍武候祠从而免去了推广营销的过程。“锦里”的成功营运,不仅“盘活”了武侯祠博物馆的固定资本,同时成为三国文化的延伸和放大。这种创造性的运作思维深入了对遗址开发利用的肌理,以历史遗址为依托,以地域文化为基础,灵活多样而又可靠可行的产业投资,最终催生了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良性运行。

三、“吴王遗踪”历史文化休闲园中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实践

3.1 “吴王遗踪”规划构思

以墓为髓——以吴王墓遗址为景区规划的精髓和品牌吸引游客,以文化保护和开发协同为原则,重点体现吴王墓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身条件,塑造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地方特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景观风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