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路】
(1)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认识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基本教学模式和手段】
这节课采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参与指导、确立学生在化学教育中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内容分析】
1.学生已对氧气性质有所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发展,对学习二氧化碳有帮助。 2.二氧化碳的性质较容易掌握,但是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生成物不易理解,这一节课,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验实验探究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培养从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锻炼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情景引入、实验探究、小组交流合作、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和改变着生活,二氧化碳就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对人类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视频《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影响-利弊》,这就需要我们趋利避害,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这就是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学生观看视频 《二氧化碳对人类的影响-利弊》 学生实验,利用用矿泉水瓶,加入五块石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利弊 激发学生兴趣和责任意识 培养学生观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探究二氧化碳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灰石和约五毫升稀盐状态 指导学生自制二氧化碳,观察 如何闻气体的味道? 酸,制取二氧化碳,观察颜色状态,并闻气体的气味请同学闻下味道,注意闻气体的方法作好记录,准备回答。 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 演示实验:1、向集满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约1/3体积的水。 2、立即旋紧瓶盖。 3、振荡。 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 天平两端挂两只纸口袋,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方法,交流 观察描述现象:天平偏观察现象:矿泉水瓶变瘪 思考推理出结论 通过探究性的教学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内交流及小组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及合向倒入CO2的纸袋一侧。 作意识。通过观察实验认识CO2性质。 提问:二氧化碳能燃烧吗?能支持燃烧吗? 提问:蜡烛为什么熄灭?为什么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而不是一起熄灭? 设问:燃烧一定需要氧气吗?二氧化碳能熄灭所有的燃烧吗? 学生探究实验:向盛有高低不同的燃着蜡烛的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学生动手探究,启发兴趣,培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通过学生对认知演示实验 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小组合作,观察现象,讲述:看来同学们对二氧化碳的认识呢还不是完全全面和正确,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不断发展的,对二氧化碳的认识也是如此。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通过实验来探究下二氧化碳其他的一些性质。今天我们先暂且不研究镁条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燃烧,我们先来研究二氧化碳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性质 。 讨论题: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 考 做灯火实验 阅读资料,引发思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得出结论 的反差,提起学生进思考 学生观察与讨论 一步学习二氧化碳性质的兴趣。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否与水发生发生化学反应呢? 【引导分析】 怎么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演示】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演示】取少量实验后瓶中的液体,滴加石蕊。 【提出问题】 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了? 介绍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观察并指导学生实验情况 小结: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写出化学方程式 【知识拓展】 喝了啤酒碳酸饮料后为什么打嗝? 碳酸有什么性质? 加热变红的液体有什么现象? 教师演示实验 猜测:反应?不反应? 学生:有没有生成新物质 认识石蕊,观察现象:紫色溶液变红 观察现象:紫色溶液变红 学生进行猜想 观察实验现象 展示成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观察,红色变成紫色,介绍碳酸的不稳定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方法。 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通过小组内交流及小组间的交流,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体验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深刻体验性,易分解。学生聆听,到生活中处处有化认识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溶解与反应的程度 学生观察 思考,得出结论,交流喝了啤酒碳酸饮料后为什么打嗝? 学,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学以致用,服务生活 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石灰水反应) 设置分组实验:用试管取2毫升石灰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探究,用试管取2毫升石灰水,用玻璃管向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运用对比实验水,向里吹气8秒,一段时间后一分为二,里吹气八秒,观察现象,的方法。观察分析归再向其中一只吹气 石灰水为什么先变浑浊又变澄清 联系实际,硬水,钟乳石的形成,烧水的水壶壶底有一层水垢,成分,如何形成,除去? 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 提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那么二氧化碳有什么用途 验 观察现象,思考得出结论 类比与石灰水的反应,得出生成物。 学生聆听,观看图片,联系生活学生说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感知,体会 在用试管一分为二,向其中一只继续吹气 学生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观看视频--喷泉实纳结论,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小组内交流及小组间的交流,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学以致用,服务生活 体验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渗透化学学科思想,培养理解归纳记忆能力,实现由学习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跨越。 三、[归纳总结、知识梳理]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四、[课堂检测,巩固知识] 学生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快速识记,巩固知识 完成课堂检测,优生拓展延伸 培养理解归纳记忆能力,形成知识网络。 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巩固加深 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全面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的能力 联系世界环境日,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了解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刻不容缓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的基础之上再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学生能易于理解,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初步掌握了探究物质性质的步骤和方法,二氧化碳参与大气循环,与人类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比较熟悉。
通过自然课、生物课和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从一开始学习化学就知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等,可是对于二氧化碳的其它知识还不太了解。
初中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知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探究能力,本节教学内容的突破方法:一是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体验探究成功的乐趣,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本节内容丰富有趣,与生活联系密切,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并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而树立“生活即化学”的观念。
效果分析
1.精心设计实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
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之后对一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对物质性质的探究有了一定基础,老师引导学生自制二氧化碳,探究其物理化学性质,创设问题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分析,设置实验探究答案,实验操作简单易行,现象明显,实验结论环环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都争着抢着去完成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时做出分析和判断,整堂课在积极、有序、和谐地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动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学习的接受者。
2.设置探究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1)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样的?你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2)矿泉水瓶变瘪的原因(3)二氧化碳能燃烧吗?能支持燃烧吗?(4)燃烧都需要氧气吗?二氧化碳能熄灭所有的火灾吗?(5)二氧化碳能供给呼吸吗?如何检验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该怎么做?(6)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为什么变红?为什么加热变红的试液又变紫了?为什么喝汽水后会打嗝?(7)石灰水为什么先变浑浊又变澄清了?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吗?(8)用石灰浆抹的墙,冬天为什么要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墙壁反而潮湿?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宽松、开放、自我、探究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释放,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
3.密切联系生活,理解解决问题。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而树立“生活即化学”的观念。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结合本校的资源设备,结合学生分组实验,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节属于鲁教版初三化学全一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中的内容。本课题属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讲授,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与第四单元的氧气是初中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气体,是初中化学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既是对氧气性质的巩固深化,也是学生对如何探究化学知识的一次很好的体验。第六单元在整个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碳的化合物中最熟悉的就是二氧化碳,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它的实验室制法,是本单元的核心和重点。CO2是初中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物质。教材首先安排二氧化碳有关知识的学习,由此来带动其他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是中学化学极为重要的基础知识。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也为以后学习金属及酸、碱、 盐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教育目的看,二氧化碳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设计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引导学生大胆尝试、科学探究、循序推理,是教师教授本节课的关键。本节教材实验多,联系实际多,思想教育因素多,是教材第一次较全面介绍的化合物。
课堂检测
1. 能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
A. CO B. CO2 C. SO2 D. NO2 2. 二氧化碳是( )
A. 无色无味的气体 B. 密度比空气小 C. 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不能溶于水 3. C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 )
A、密度比空气大 B、可以溶解在水里 C、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D、全都正确 4.下列反应用作鉴定CO2气体的是( ) A、 CO2+H2O = H2CO3 B、 H2CO3 = CO2↑ +H2O C、 CO2+C===2CO
D、CO2+ Ca(OH)2 = H2O +CaCO3 ↓
5. 下列CO2 的几种用途中仅用了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人工降雨 B 光合作用 C 灭火 D 制碳酸饮料 6.将下列CO2的性质和用途一一对应连线
1)CO2不支持燃烧,不可燃且密度大 a、人工降雨; 2)干冰升华吸热 b、气体肥料; 3)CO2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 c、灭火; 4)CO2提供植物光合作用 d、制汽水 7.验证CO2化学性质的实验中:
(1)、常用石灰水来检验CO2气体,是因为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___________溶液除去二氧化碳。 (2)、实验过程中,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1、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学生最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以实验探究为主,提供学生合作探究的舞台,引领学生积极创新思维、合作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设计问题,层层深入。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提出问题步步提问引导,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以二氧化碳为载体,得到了探究物质性质的学习方法。 4、存在问题
本节教学中内容拓展较多,学生思考时间有点短,让学生回答问题、交流的时间有点少,并且受课堂时间和学生知识基础限制,一是有些问题没有进一步拓展延伸,如:到底是二氧化碳还是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水壶内水垢成分如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和氢氧化钠,如何证明是氢氧化钠 和二氧化碳反应。二是给学生记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时间较少,学生对方程式书写掌握不好。今后再上这节课,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总之,经过《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求知需要是教师的突破口,生活的实际内容是科学知识的切入口。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需求,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课标分析
本节教学案例是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三节《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的第二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内容。课标中一级主题科学探究下的二级主题中要求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而本节内容中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达成以上目标,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团队合作等能
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这也是课标中对物质性质的学习要求,符合新课程标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同时二氧化碳又是课标中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物质,学好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也为以后学习金属及酸、碱、 盐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