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读过〈镜花缘〉的朋友可以进来看看

2021-10-03 来源:步旅网


〈镜花缘〉这本书我已看了一大半,我不想再往下看了,因为我觉得没什么看头了,实在无法调动我的阅读兴趣。看过很多小说都是越往后看越精彩,而这本小说却是越往后看越没劲。

作为一部讽刺小说,〈镜花缘〉最精彩的地方应该是前半部分。这五十回也是全书的灵魂所在。这一部分写得是唐敖科场失意后,为了排遣心中不快,就随着大舅子林之洋和老航海家多九公驾船出海的历险故事。他们到过千奇百怪许多国家,看到了许多希奇古怪的人和事。这些奇人怪事决不是作者的凭空捏造,而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做出的合理想象。是作者对他所处社会的深度剖析和反思。同时,作者还在书中安排了许多奇女子,她们有的才储八斗,有的武艺超群,连男子也甘拜下风,不难看出,李汝珍是一位女权主义者。

后半部分写的都是一群半大不小的丫头聚在一块的情景,三个女人一台戏,一群 女人聚到一块,比捅了马蜂窝还热闹,成天唧唧喳喳,没完没了。所以看了一大半后,我就没再往下看了,没意思。真搞不懂,李汝珍一大老爷们儿,写起小说来为什么总是絮絮叨叨的。

我觉的李汝珍创作〈镜花缘〉,一方面是为了表达他对现实社会的思索,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彰显学问,不可否认,李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天文地理,琴棋书画,医学占卜,他似乎对什么都颇有研究。可是在但是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他的学问得不到发挥的空间。于是他就转而将小说当成“卖弄学识”的平台。尤其是在后五十回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对于作者来说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学术上的“研究成果”最大可能的在书中表现出来。这对于小说并没有什么好处。诚然,多一些百科知识,的确可以给小说增色不少。但前提是作者引用的百科知识必须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起推动作用。例如金庸〈笑傲江湖〉中为了写梅庄琴棋书画四友,引用了许多百科知识。读者不但不会觉得厌烦,反会兴味盎然的读下去。〈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才华横溢的女诗人。曹雪芹根据她的这一特征,为她“量身订做”了许多诗歌。读者不会觉得这些诗歌

是画蛇添足,相反,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会对林黛玉有着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在小说中“卖弄学问”,一定一定要分清场合,把握分寸。李汝珍犯的就是这样一个错误。

我理解并同情李汝珍,一个人研究了半辈子学问,却没有用武之地 。所以只好借小说彰显一下。他其实挺可怜的。像他这样的文人在当时我相信不止一个。

尽管有着致命的弱点,但〈镜花缘〉仍不失为一部好书,其前半部分堪与〈格列佛游记〉媲美。李汝珍对病态社会的鞭挞和深刻分析,以及他“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都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