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燕妮
来源:《广东蚕业》 2019年第3期
陈燕妮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省级项目中“团体心理辅导与素质拓展”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项目的研究成果(NO:18MS35)。
作者简介:陈燕妮(1985- ),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政工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教育。]
摘 要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伟大使命。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获得感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的发展建设。
关键词 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获得感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9)03-33-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全国教育大会报告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43号令明确指出,“高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1]辅导员拥有强烈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认同自身辅导员工作角色,扎根辅导员工作岗位,扎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应对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1 辅导员职业获得感的基本内涵
“获得感”是指人在获取某种利益后所产生的满足感,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2] 辅导员获得感是指辅导员在其所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基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满足而产生的主观心理感受。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获得感是其自身对工作的认同感、期待感、荣誉感、成就感的总和。因此,辅导员的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或者满足的程度,影响辅导员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水平,直接关系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2 辅导员职业获得感的重要价值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辅导员和其他高校教师一样,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使命。因此,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拥有强烈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2.1 时代价值
辅导员拥有强烈的职业获得感,能够顺应新时代的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紧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关爱学生,扎实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新时代培养人的工作。
2.2 现实意义
辅导员拥有强烈的职业获得能够促进辅导员工作的开展。首先,能够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助推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建设;其次,能够增强辅导员工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养,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从而夯实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再次,能够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与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3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获得感的现状分析
3.1 生理需求获得感不足,客观条件有待改善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任务繁杂、琐碎,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而工资待遇相对较低;部分辅导员没有编制,属于合同工或者临时工;辅导员需要入住学生宿舍或者值班、住房条件差或者基本住房没保障等,导致辅导员在衣食住行等低层次的需求满足不尽人意。
3.2 安全需求获得感不足,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辅导员工作包含日常管理、思想引领、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资助服务、就业创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涉及学生工作部、招生处、后勤、就业创业处、教学课部等多个部门,辅导员在工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工作强度大,辅导员工作岗位人员不稳定。
3.3 归属需求获得感不强,组织氛围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辅导员忙于处理日常事务工作,各院系之间辅导员缺乏交流,院系内部辅导员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少,即使个别学校举办了辅导员沙龙、辅导员工作论坛等,但是,相对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对比较薄弱,辅导员队伍缺乏系统的组织文化,导致辅导员对辅导员队伍的归属感不强。
3.4 尊重需求获得感不足,角色认同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辅导员所面临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差,总体综合素养相对较弱,辅导员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学生不理解;当学生出现心理危机,联系家长时,家长不积极配合,个别家长甚至非常对抗;此外,社会大众对辅导员的角色认同度不高。这导致辅导员尊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影响了自身对辅导员工作角色的认同。
3.5 自我实现需求获得感缺乏,发展平台有待拓展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热情持续性不够,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辅导员职务职称晋升有难度,辅导员自身对未来职业规划不清晰,对辅导员工作的前景不明确。这些高层次精神层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严重影响了辅导员自我价值的实现。如何拓展辅导员工作的发展空间,让辅导员愿意从事辅导员工作,乐于从事学生工作,值得深思。
4 新时代高职院校提升辅导员职业获得感的有效对策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队伍的骨干力量,其职业获得感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影响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改革发展。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高职院校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低层需求到高层需求来切实提升辅导员职业获得感。
4.1 加强条件建设,改善辅导员工作条件
依据教育部43号令、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改善辅导员的工资待遇、岗位津贴、岗位编制、办公条件等条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满足辅导员工作最基本的需求,努力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物质保障。
4.2 加强制度建设,提供辅导员工作保障
学校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学生的特点、辅导员自身现状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辅导员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如考核评价制度、奖励机制、职称评聘等制度,明确辅导员岗位的工作职责,确保辅导员工作有章可循。切实落实辅导员的编制、职称、职务晋升等实际问题,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
4.3 加强组织建设,营造辅导员工作氛围
良好的组织环境是员工顺利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辅导员队伍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结合学校精神、办学特色、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辅导员特色品牌活动,如辅导员沙龙、辅导员工作论坛、辅导员素质拓展平台等,增进院系内部辅导员、院系之间辅导员的交流学习,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辅导员感受到团队的归属感。
4.4 加强平台建设,构筑辅导员职业愿景
物质条件是正常工作的基本保障,而精神条件则是人追求更高价值的内在动力。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更能激励人。因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搭建平台,为辅导员构筑良好的职业愿景。(1)建设辅导员自我发展平台。辅导员自身要坚定理想信念,热爱辅导员工作岗位,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丰富学生管理经验;(2)搭建辅导员素质提升平台。通过校内外的辅导员专题培训、创新论坛、在职升学、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辅导员沙龙等平台,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学习与业务培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3)提供晋升机会,畅通职业发展渠道,使辅导员体验到工作的成就感,感受到工作有前景,未来发展有空间,帮助辅导员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7(4).
[2]付安玲.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人学意蕴[J].思想教育研究,2018(02):37-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