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文献Meta分析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和分析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预定的检索策略用计算机检索1966年至2013年的pubmed与中国知网以及维普,万方数据库等,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文献,纳入所有相关的研究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RCT设计的标准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级,评价指标主要是疗效作用,有效率,采用revMan5.0来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RCT共有7篇,一共纳入2型糖尿病例数255,Meta 分析结果显示阿卡波糖明显优于二甲双胍,但总的比较的话,两者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总的说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较显著。结论:二甲双胍较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没有有明显效果,空腹时基本没有什么统计学意义,但是餐后2小时后时发现阿卡波糖显现出明显的控制血糖的能力,总结来说,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更有效。因病例数较少,上述结论有待更多大样本RCT加以验证。
【关键词】二甲双胍 阿卡波糖 2型糖尿病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患者其主要特征为胰岛素抵抗,相对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常需要药物和胰岛素治疗(特别是随着疾病进展)。而目前现在2型糖尿病的口服药物种类很多, 包括双胍类(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类,磺脲类药,格列奈类药,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DDP-4抑制剂,选择性SGLT-2(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等。二甲双胍是肥胖或超重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二甲双胍是很多临床诊疗指南推荐的首选药物,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控制体重,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用药。阿卡波糖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葡萄糖甙水解酶。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成葡萄糖,使糖的吸收相应减缓,因此可具有使饭后血糖降低的作用。一般单用,或与其它口服降血糖药,或胰岛素合用。配合餐饮,治疗胰岛素依赖型或非依赖型糖尿病。而目前国内一直都在比较这两种药物的治疗疗效,但是哪种药物更加安全可靠,有效尚缺少循证医学的证据。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就目前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对着两种药物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循证医学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设计 纳入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无论是否采用盲法。排除数据不全、无原始数据、重复发表的低质量研究。研究类型包括所有国内的1966年至2013年已发表的单纯性比较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所有RCT研究。
1.1.2 一般资料 经仪器检查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是指就任意时间的血糖值,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多尿、烦渴和无其他诱因的体重下降的无其他病史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性别、国籍和种族不限。
1.1.3 干预措施 运用二甲双胍组与运用阿卡波糖组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降低血糖。 1.1.4 结局指标 降低血糖的效果,不良反应
1.2 文献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网,检索词包括“阿卡波糖”“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12,306篇)检索维普网,检索词包括“阿卡波糖”“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10,571篇)。检索时间为建库至现在。
1.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临床试验的质量评价标准包括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及基线情况4个方面。按照标准将质量从高到低分为A、B、C三级。A级:低度偏倚,完全满足4条质量标准,发生各种偏倚的可能性极小。B级:中度偏倚,其中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标准为部分满足,又发生偏倚的中度可能性。C级:高度偏倚,其中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标准完全不满足,有发生偏倚的高度可能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降血糖的疗效进行95%的可信区间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研究各数据间的异质性。通过比较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的合并结果进行 敏感性分析,分析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结果
2.1 文献检索流程与结果
检索获得符合条件的相关文献500篇。经阅读文题、摘要和全文后,最终纳入7个RCT研究,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检索文献500篇,初筛出20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排除13篇文献,最终7篇文献符合标准,共511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多数为老年患者,病史大约在3年左右。 2.3 纳入研究质量评估
因纳入研究较少,故未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纳入的研究均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变化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疗效评价
2.4.1口服降糖药后血糖变化情况 纳入的7篇文献均报道了口服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共511例,其中口服二甲双胍253例,口服阿卡波糖258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26% CI:0.13~0.38,P=0.23),口服阿卡波糖的降血压效果略高于口服二甲双胍。见下表。
二甲双胍Study or Subgroup冯继明2001吴晓梅2011周侠2006阿卡波糖Odds RatioM-H, Fixed, 95% CI0.09 [0.01, 0.82]0.17 [0.04, 0.74]0.13 [0.04, 0.48]Odds RatioM-H, Fixed, 95% CIEventsTotalEventsTotalWeight22114730206529225930256212.1%13.7%26.1%张明红2011张秋兰2004梁镜海2012王海斌2005Total (95% CI)Total events2022263530303642253212934403030364210.9%12.1%14.7%10.4%0.86 [0.29, 2.55]0.09 [0.01, 0.82]0.15 [0.03, 0.76]0.25 [0.05, 1.28]0.22 [0.13, 0.38]255100.0%234183Heterogeneity: Chi² = 8.10, df = 6 (P = 0.23); I² = 26%Test for overall effect: Z = 5.45 (P < 0.00001)0.10.20.5二甲双胍12阿卡波糖510
漏斗图见下表。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我国乃至世界一个发病率高,发病人数多的一种疾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所以在早期,一般使用药物来控制,而近年来降糖药层出不穷,那么怎样运用药物,以及运用何种药物,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却有待评价。。目前,就2型糖尿病怎么合理用药的选择,尚无统一的标准,现有的研究都是基于临床用药经验或者回顾性研究的结果。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Meta分析对这一问题提供基于循证医学和RCT为基础的系统。本研究纳入7篇关于口服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RCT文献,共511例,其中口服二甲双胍一共253例,口服阿卡波糖一共255例,所有入选的患者年龄,性别都做过相同的处理,尽量保持一致。。通过Meta分析表明,与口服二甲双胍相比,口服阿卡波糖降血糖的幅度要大于口服二甲双胍,两种药物血糖降值平均相差较大,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评价,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糖原
的异生以及葡萄糖的输出来增加肌肉等外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胰岛素的受体亲和力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阿卡波糖为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存在于小肠上皮组织刷状缘上的α-葡萄糖苷酶而延缓餐后糖形式,也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主要刺激物之一。且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较阿卡波糖明显,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可以随时间的推移耐受,反应逐渐变小。所以在安全性上,阿卡波糖较二甲双胍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 4.结论
从安全性以及疗效上,阿卡波糖较二甲双胍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冯继明,余燕敏,张敏,二甲双胍治疗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比较.中国新药与临床 [J]. 2001年7月,20(4):280-282.
[2] 梁镜海,陈丽珍,龚志准, 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广东医学院学报[J].2010年2月,30(4):019-021 [3] 王海斌,邓兴臣,冯愉态, 阿卡波糖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现代医院[J].2012年12月5(12):25
[4] 吴晓梅, 2型糖尿病的诊治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的临床疗效评价.华西医学[J].2011.26(6):23
[5] 张秋兰.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治疗Ⅱ型糖尿病疗效分析[J].现代医院,2004,4(6):20.
[6]张明红,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吉林医学[J],2011年6月32(18):43
[7]周侠,姚作进,田晓云,2型糖尿病三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实用临床医学[J]2006年3月4(7):56
[8] Tankova T.Current indications for metformin therapy[J].Rom J Intern Med,2003,41(3):2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